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

世界万物的本质相通,存在着共同的运行法则,人既循法则而生,却也不愿拘泥其中。那么,“究天人之际”就成为现实世界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1]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时间、空间、信息、能量和物理实体是构成世界的五种要素……时间、空间、信息、能量和物理实体在一定的契机下共同结合,在不同的物理实体上呈现出特定的物理性状,共同构成了以特定方式运动和一定规律运行的世界”[2]。物联网世界观以时间、空间、信息为构成世界的三系,在三系的支撑下,天地万物以殊途而造化,因循一律而同归,展现出发展繁衍的功能,这些功能是信息在万物上运行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万物以信息代码为引,以能量为援,循例而行,互联互通。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世界万物遵循的运行规律“天”自不会言明,而《道德经》中则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模糊阐释。物联网哲学理论从研究信息和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着手,以“天人合一”的方式揭示了这一规律的实质:“物联网体现的是不同物理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反映的是对象为用户的服务。”[4]在能量的作用下,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以不同的信息代码为表现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行于物理实体上,构成了自然物联网和社会物联网,二者各自的功能表现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物联网世界。

物联网世界中,信息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可被感知的信息则随着感知系统的进化和信息表现形式的增多而发生着量的改变。从人对信息的感知量由少到多渐进发展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管理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演变。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社会时代、野蛮社会时代、文明社会时代,这种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形态,就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认识、参与、发现、研究和利用物联网的成果,反映出了人类对自然物联网和社会物联网不同深度的探索。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感知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感知系统的信息代码接口不断开放,对信息代码的接收敏感度不断提升,可被感知的信息不断增加,人类利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社会物联网也会更加完善。

社会物联网是物联网系统理论中研究的重点。社会物联网强调的是“人本位”精神的实践,以服务用户为宗旨,把建立可靠、有序运行的人类社会活动秩序作为落脚点,从而约束社会活动各参与者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权力范围内的行动原则,进而充分表现各物理实体的功能,建立物与物之间和谐稳定的关联关系。因此,制定合理的社会物联网运行规则成为社会活动各环节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5]在卢梭的观念中,“社会秩序”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人与人开展社会活动时“约定俗成”的产物。但“社会秩序”形成的根源,是人类更多地由自然人身份向社会人身份转化时产生的关联关系和秩序性社会活动规则,即“原始的自然人之间的自然物联网逐步演变成社会人之间的社会物联网”[6]。这一演化过程以人类不断增多的社会信息交流为基础,既展现了自然运行的规则,也是社会秩序构建的基础框架。

在实现特定功能的完整物联网中,所有的信息以为用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在,并且信息的运行秉承既定的客观规律,使物联网的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冗杂的信息无所立足。“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7],物联网以其信息运行的规律性保证了事物发生、发展次第演进的可预见性,各功能平台以为用户服务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守信息运行的规则,实现着各自对应的功能。

“物理世界中的所有物理实体都具有相应的功能,其功能是信息在物理实体上运行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信息以信息代码为表现方式,伴随能量载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运行,与相应的物理实体发生作用,形成物理实体的功能。所有物理实体的功能总和,构成了纷繁多样的功能世界。”[8]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不同的物理实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物联网以统一的、规律的结构使不同物理实体有序地展现出这些不同的功能,从而保证整个世界的有序运行。“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9]物联网结构为规范社会不同领域的管理制度设定了一以贯之的普适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