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数字化的主要特征

读者可能仍有疑惑:既然数字化和信息化一脉相承,只是应用新技术提升了信息转化效率,为什么不叫作“进一步信息化”或“深度信息化”呢?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不断的信息化建设,信息转化效率是一直在提升的。

几年前,学术界开始讨论一个新概念——“技术奇点”。这个概念中的“奇点”一词来自宇宙学中的黑洞——质量被无限压缩至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平滑的时空在这一点断裂,奇点中现有的物理规律不再有效。技术奇点的含义是,技术的进步可能由量变产生突然的质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人类世界的状态。

信息化发展已经数十年,一直处于线性轨迹,始终没有脱离“模拟”。随着几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进入应用,信息化也将从量变走向质变,而数字化就是信息化的“奇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化和信息化之间的差异,我们需要了解数字化相对于信息化的不同特征。

1.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

信息化是以线下的流程化思维设计信息系统,将线下行为映射为线上流程的处理过程,但是,它仍然以线下物理世界为主。信息化只是将部分固化、高频的行为搬到线上,物理世界仅有一些零散的点实现了数字模拟,还没有形成对应的数字世界。

数字化将物理世界完全重构并建模到数字世界中。人类的大部分活动和交互都在数字世界中进行,只有极少数的决策和控制回到物理世界的软件和设备上完成。物理世界通过决策和指令来控制数字世界的运转,而数字世界则通过算法来模拟和调度物理世界的运行。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一体化)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的一个缩影。以出行和外卖为例,车辆、店铺和客户等实体都搬到了线上,客户通过线上下单,系统派发任务、规划路线和计算时间。大部分过程在线上进行,人们只需按照系统指示执行即可。

2.更加精准、智能、高效

信息化能够提高行为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这种提高是有局限的。首先,只有已经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模拟的标准行为才能受益;其次,只适用于具有数据要素积累的对象,针对当前或过去的行为;最后,复杂的判断和实务性操作仍然依赖人工完成。

数字化将突破这些局限。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加,产业互联网平台、消费互联网平台、政务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如火如荼,整个物理世界将被数字化。通过数字世界的建模,对物理世界的对象或行为进行归纳,就可以预测陌生对象的潜在行为。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机器可以做出更复杂的判断,甚至代替人类完成大部分线下工作。

网络购物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系统对成千上万的购物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出某个消费者可能需要的商品,某段时间内某个商品在某个地区的需求,仓库可以提前备货,物流也可以提前准备。在物流环节,每件快递都打上数字标识,由系统规划路线和时间,利用机器人分拣和终端配送,每个环节都极其精准和高效。

3.重塑组织、商业和生态

在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的定位是工具。信息系统为支持业务而存在,数据只是信息系统的副产品。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业务效率,最大价值也体现在提高效率上。

202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技术和数据是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作为重要生产力和主要生产资料,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必将影响和改变生产关系。

数字化让世界更加智能,社会行为更加精准。这种改变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业务上,还体现在效率上。就像生产关系会向着适应生产力的方向发展一样,未来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和社会生态也会因数字化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