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故事集:温暖人心的力量
- 倪鑫
- 3575字
- 2024-04-02 14:35:28
“燃灯校长”张桂梅
张桂梅,这是一个感动亿万国人的普通名字,这是一个燃尽自己、照亮时代的无私的人。
2022年6月7日,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像往常一样,于早晨5点出现在教学楼。她步履蹒跚地爬上一层层楼梯,将五层教学楼的楼道灯一一点亮。她用这种方式护送全体高三学生“出征”,迎接人生“大考”。这个仪式她已经坚持了12年,为大山的孩子打开了一扇奔向未来的大门。
张桂梅,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张桂梅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10多岁的小桂梅跟随姐姐到了云南省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支援边疆建设。1975年12月,张桂梅年满18岁,在当地参加工作,成为中甸县林业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1983年,她被借调到当地的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这段经历为她以后的从教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工作后的张桂梅在学习上不断追求进步。198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今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在这里,她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学历,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1990年,从丽江教育学院毕业后,张桂梅被调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在这里,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实现了事业家庭的“双丰收”。正当她憧憬着人生的美好未来时,却又一次遭遇人生的重击——恩爱的丈夫于1996年不幸去世。陷入无比悲痛的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的华坪县教书,离开了伤心之地。
山里女孩儿的命运让她有了办学的想法
初到华坪的张桂梅,虽然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山里的贫困程度还是远远超出她的想象。每到学期初交学费时,有的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儿和一张张摞起来的角票到校;每到中午吃饭时,有的学生只吃饭不吃菜,还有的学生干脆把大米放进暖水瓶泡烂当作午餐。除了生活条件艰苦外,还有一个问题深深地刺痛了张桂梅,那就是不少女孩子读着读着就辍学了。山里的家庭大都比较穷,没有钱供更多的孩子读书,他们一般会把有限的教育机会留给男孩儿,而山里女孩儿大都是早早嫁人生子、干农活。然后,她们生下的女孩儿,在教育上依然不被重视,不少女孩儿继续重复着母亲的命运,面对这无奈的命运,她们无能为力。
张桂梅意识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儿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在张桂梅的心中萌生。
可现实是残酷的,在贫困山区办一所免费的高中,在许多人眼里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但为了改变这片贫困土地上女孩儿的命运,再难也要试试。从2002年起,张桂梅便开始行动,她先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状、证书都打印出来,摆在昆明的街头搞“募捐”。她当时的想法特别单纯:云南有那么多人,每个人捐5元、10元,一个人献一份爱心,建学校的钱就有了。但现实却根本不是她想的那样,在募捐的过程中竟有人把她当成骗子,往她脸上吐口水,甚至还有人放狗咬她。靠着这种方式,5年过去了,张桂梅只筹集到1万多元钱,这一点钱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过,这也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张桂梅。
办学的梦想迎来了机遇
2007年,张桂梅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这位来自大山里的老师的破旧穿着引起了一位女记者的关注。散会后,张桂梅向这位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很快,一篇《“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随后,丽江市政府、华坪县政府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学校。
经过不懈的努力,2008年,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华坪女高)成立,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儿读书。华坪女高的学生除了生活费,其余费用全免。张桂梅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学校建成后,首届招进了100名学生。虽然学校建成了,也招生了,但学校后续的运行依然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连围墙和厕所都没有,学生吃饭要到旁边的民族中学。老师们的宿舍是用几间教室临时改的,大家睡的是大通铺。
没多久,17名教师就走了9个,剩下的8个人里有6个是党员。张桂梅把这些党员喊到一起,对他们说:“我们是党员,这块阵地是党扶贫的一块阵地,我们丢还是不丢?”张桂梅执着地相信,哪怕剩一个党员,阵地都不会丢,而这里有6个党员,阵地更不能丢。老师们都深深地被张桂梅的执着所感动,纷纷表态:“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为了把华坪女高的党员凝聚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她和其他5名党员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入党誓词写在上面。大家站在这面党旗前,举起右手宣誓:“人在,教育扶贫的阵地就在!”
10多年来,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学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成了华坪女高党支部几乎雷打不动的制度。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这个校园里,激励着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严厉的面孔里有最深沉的爱
2016年,华坪女高的建设全部完成。学校终于有了食堂、宿舍、塑胶运动场,在校学生达到460多人。
张桂梅管理下的华坪女高有着近乎严苛的纪律,硬起“铁腕”来抓学习。每天,学生们5点30分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从下课铃响到跑进食堂排队、打饭再吃完,10分钟内完成。这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背后,是张桂梅对学生的一腔热爱。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让孩子们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在学校里,张桂梅始终是最早起、最晚睡的“擎灯人”。她一天的工作从清晨的教学楼巡视开始。早晨5点钟,天还没亮,她就打着手电筒,将五层教学楼的楼道一一点亮。据张桂梅讲,早些年因为学校没有院墙,诸如蛇等各种小动物会进入学校,低飞的蝙蝠会划破学生的脸,巡视教学楼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巡视完一圈后,张桂梅就站在二楼,手持喇叭,催促学生跑步进教室。
在孩子们面前,张桂梅总是隐藏起自己脆弱的一面,把严厉的一面展现给她们,可谁都知道,这才是最深的爱!尽管已经60多岁了,但从建校至今,10多年来,张桂梅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岁月、劳累和辛苦的付出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病痛的印记。她患有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多种疾病。媒体镜头中的她,让人心疼不已。她几乎每一根手指上都缠着膏药,但正是这双手,托起了山里女孩儿们的希望和未来。
现在的张桂梅上下楼梯都要扶着扶手一点一点挪动,因为稍微用力就可能碰到胳膊上的包块骨刺。可是即使这样,张桂梅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拖着病体工作着。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至少巡校、查课3次。
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孩子们
张桂梅一生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一直和学生一起住在学校的女生宿舍里。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身为教师是有工资等收入的,她的钱都去哪儿啦?也许从下面的支出情况中能得到答案。
张桂梅每个月领到工资,只留给自己100元生活费,其余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做慈善。从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50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张桂梅还有一部分收入,就是获得的奖金。迄今,她获奖不下20次,获得的奖金,有的捐给了灾区,有的捐给了遇到困难的人,还有的被她提前交了党费。比如,她获得云南省“兴滇人才奖”,奖金30万元,她全部捐给了政府,用于帮助贫困山区建学校。这些年,张桂梅把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余元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和其他需要的人。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张桂梅和全校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华坪女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96名考生中有69人的成绩上了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到70%以上。2020年,159名考生中有150人的成绩上了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到90%以上。
华坪女高建校至今,张桂梅把近2000个山里的女孩儿送进大学,让她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说起为啥想要办学校,张桂梅说,是因为山里的女孩子太穷了、太苦了,自己想帮帮她们,让她们走出大山,打开人生新的大门。
荣誉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张桂梅也面临着不少的质疑。“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为啥还比正常人苦得起?”张桂梅解释说:“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你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人生老病死都正常,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捧着一颗心为山区教育无悔付出的张桂梅感动了全中国。2021年6月,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她的高度肯定。
2022年,张桂梅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接受采访时,她动情地说:“‘燃灯校长’不是我一个人,有社会的支持,我才燃得起来!”她一如既往地纯粹、无私,能被选为党代表,她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张桂梅是学生的师长,是人民教师的楷模。她具有当代中国社会前进中不可缺少的道德力量和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她以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正如“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的颁奖词所说: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