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他突然对着嬴政长揖到地,语气真诚:“陛下能有这等巧思,已于万世有功了。”

嬴政笑了笑,没有解释造纸术的来历,他拿起一张麻纸铺好,让刀笔吏将随身携带的“文房四宝”拿出,想亲自写下麻纸诞生后的第一个字。

提笔落字,想了想,嬴政写下一首诗来。

“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保有厥士

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此诗出自周颂,大意为歌颂武王间商以代天下,嬴政写下自然是歌颂秦国代周的,自比武王,要安定万邦,使天下连年丰收。

他写的认真,仔细感受着在纸上书写的感觉,一个个秦隶从笔尖流下。

秦朝虽以小篆作为官方字体,但圆转的篆书书写太过麻烦,朝廷官府公文繁忙,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工作强度,笔画方正简单的隶书便应运而生。

至于后来传说中创造隶书的程邈,这个传说不太可信,程邈可能在隶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编撰整理的推进作用,秦汉后的人们便为其安了个“创造者”的名头在身上。

这样的事在古代十分常见,许多发明创造实际上是来自于民间最普通的人们群众,最后却被安在一些名人头上。

最出名的就有仓颉造字、蒙恬造笔、蔡伦造纸等等。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多为夸大之言。

毛笔在战国时期便已存在,怎么可能是蒙恬所造?

嬴政此刻拿来写字的便是一根兔毫笔。

兔毛较硬,笔尖浸墨落在纸上,力透纸背。

全诗写完,将笔扔到一旁。

他的书法跟李斯这种大家没得比,但也称得上不错。

嬴政仔细看了下麻纸浸墨的情况,还算比较满意。

从他的实际体验来看,哪怕是此刻刚造好的麻纸书写体验也远好过绢帛与竹简。

绢帛太软,竹简太细,全都不能跟麻纸相比。

“将字以木框裱之,挂在院内吧。”嬴政吩咐道。

张良也有些心痒,借来笔墨后在纸上默写《太公兵法》体验一番。

嬴政从木架旁走过,回到院子里,看到工匠们还侯在原地不动,便道:“不用在意朕,尔等继续工作便是。”

“诺。”昇连忙开始招呼工匠们继续忙活。

一共九道工序,除开最后的抄纸与晒纸几个步骤外,院中一共十五个工匠,负责舂捣,打浆两步的工匠最多,剩下的也多是围在大锅边,看着缸里煮沸的东西低声讨论着什么。

嬴政在一旁静静看着没有出声,他的理论知识全部来自于李安口述,这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造纸的流程是怎样的。

看了一会儿,他发现这些匠人做事有条不紊,管理者显得很有章法,于是让人将管事之人叫来。

说起来这里还真没朝廷官方人员管理,因为搞不清始皇帝要干什么,接到命令的一位少府官员只负责把这些工匠带到这里便不管了,嬴政还没来得及选人前来接管。

工匠之中,昇的资历最高,手艺最好,故而被推举为“头儿”。

昇又被人稀里糊涂地叫来,嬴政问他:“这几日此地都是你在管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