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第3版)
- 马金平 冯利主编
- 2623字
- 2024-05-10 13:39:37
Preface
序
案头摆放着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金平同志主编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讨论稿,她嘱咐我读后提些意见建议并作序。她告诉我说,教程使用层次是高职院校,教学对象是高职学生,希望我循此谈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特点和区别。
我觉得有些惶恐。因为,我和马金平同志虽然同在高校工作,并在学科或专业领域内称得上是同行,但是,毕竟我们从事的具体教育任务和面对的特定教育对象有着显著区别。她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着眼点和立足点,而我从事的教学工作,则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着眼点和立足点。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部教程的浓厚兴趣。这是因为:其一,我从事的学科教育研究属于工科,凡是从事工科教学或研究的,几乎没有纯理论性的,都十分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与高等职业教育者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其二,浙江是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理念比较领先、敢想敢闯的省份之一。近些年来,与高职院校同行们有所接触、有所交流,“近朱者赤”,对高职教育不但有了感性认识,甚至还有了理性认识。尽管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还知之不多,但对于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这两个层次、两种类型教育的区别和特点,或多或少有所思考。抱着对高职教育再了解、再学习的态度,认真拜读了这部教程。教程编写从内容到体例都很新颖,耐人思考,尤其是如下三个方面的创新,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一,该教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和本科教材架构。毋庸讳言,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发达国家要晚得多,高职教育理念比较落后,高职教材建设规模和水平也都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把本科教材作为高职教育替代教材的现象仍然不在少数。凡从事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核心教学材料,它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适合于师生在教学中的应用。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序列中分属两个层次、两种类型,有各自不尽相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本科教育尤其是研究型本科教育,比较注重学科架构及其建设,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建设的体系化。而高职教育则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甚至有学者提出,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劳动者的岗前职业能力教育。这些观点当然可以继续探讨,但显而易见的是,把本科教材作为高职教育替代教材,本身确实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之举。马金平同志主编的这部教程,打破本科课程模式和教材架构,摒弃不切高职人才培养实际的“系统性”“体系化”学科建设原则,从职业教育特征出发,强化专业即职业的教学理念,根据数控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把数控加工基础知识、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职业技能考核综合训练等分解为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块,并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于各个教学模块之中。这种独特的教材结构,正是对本科教材模式的一种根本突破,它既来自高职教育实践沃土,更来自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而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二,该教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根本改革思路。我认为,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发力点,一是要切实解决工学结合问题,二是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工学结合,既是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其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则必然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高度衔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上述两个改革难点、重点上发力,就要尽可能实现职业课程的理论实训一体化,在教材内容组织上融工艺、编程、操作为一体,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就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或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该教程正是着眼于加强理论实训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标准融通、教育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衔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付诸实践、融入课程体系、进入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称道的还有,该教程基于“双证融通”的职业人才培养理念,把数控中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材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就业竞争能力。我认为,这的确不失为职业教育者的敏锐。
第三,该教程编写严格遵循了高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内容安排由易到难,较好把握了教学的科学性、渐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教程把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作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度,大胆删减了无关宏旨的理论知识,突出了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有取有舍,确有见地;教程中大部分任务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知识学习、任务实施、知识拓展、思考与练习等几个基本部分,都以一个实际零件的加工任务为核心引出新的数控工艺知识和数控编程指令,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此外,书后的附录列出了常用数控系统指令表,方便查找常用指令在本书中对应的任务,也体现了教程主编用心的良苦。
所谓创新,其实就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之重要,在于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进步、国家兴旺之路如此,我们做学问、培养人才之道也如此。做学问,需要有创新意识;培养人才,需要有创新模式。该教程值得称道的主要之处,即在于其中体现的创新意识。
我由衷祝愿马金平同志和她的团队,在努力创新中为我国数控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数控加工领域优秀职业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多更大更新的贡献。
是为序。
杨灿军
(《序》作者现为浙江海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曾任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兼浙江大学海洋中心海洋资源勘查与装备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重点资助培养人才。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计划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