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愿相见的亲家

爸爸之所以留在大山,是因为曾经是他学生的漂亮妈妈,上山下乡的日子不长,只有六年,在可以回到上山下乡前城市的时候,他选择留在大山的学校当老师,从小学到高中,什么都教。

能跟随他读到最后的学生,其实基本上已经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走不出去,却又不甘心想要学到更多。

愿意让孩子继续读书,甚至上大学的家庭,初中毕业就都考出去了。

也有个别的,高中的时候,突然父母在外面挣到了读大学的钱,让孩子努力,但,这样的寒门子弟,想要高中再发力,高考通关,需要足够的基础、毅力和学习态度,不是没有,也有考出去的。

慢慢的,爸爸更不愿意离开,离开妈妈,离开学生,离开大山。

偷偷看了每晚夜读写字的爸爸文稿,大概知道他最初为什么因无与伦比的“苹果般脸蛋”留在了这里。

爸爸的回忆录里说,妈妈“苹果般的脸蛋”是他一生见过最美的高原红。

记忆中的爸爸,寡言少语,不苟言笑,很喜欢拉二胡,兴致来了会高声歌唱。

那个年代,可以看的书籍是非常有限,但也许因为山高任鸟飞没有被毁,家里有很多一看就经过迁徙、斑驳的书。

《新华字典》是被郭芯翻烂了的,五岁就会写很多字的她,只是因为爸爸教会了她怎么使用《新华字典》。

虽然在大山,小家的时候,家里规矩是很多的,尤其吃饭,“食不言寝不语”。

但每次过节家里来了亲戚,那个声浪,还是会让爸爸眼角皱出丝丝细纹。

每次亲戚们离开,爸爸都会对郭芯说,女孩子说话要小声、微笑,不要放声大笑,笑不露齿的底线是不要让牙龈肆无忌惮在众人的目光中乱舞。

特别不要学着村里人,这个山头“撕心裂肺”地去喊对面山头的人。

一家几口如果不是过年过节,很少跟外人接触。

爸爸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养了猫猫狗狗,动手做了很多家具,有一个特制的高电视柜,保护住爷爷奶奶城里寄来的电视机。

最初是黑白的,后来又换成了彩色。

电视柜每天晚上都要搬到屋外的坝子里,隔得近的乡里乡亲都会来看电视。

郭芯跟周围的孩子没有太多交情,小学跟着爸爸在乡村学校读书,初中就考去了县城最好的学校,两三周才回一次,不是不愿意回家,是爸爸怕女孩子不安全,都是爸爸妈妈周末去看她。

爷爷奶奶一直没有来过山里,自然也没有见过孙女,只是听说孙女很好学。

他们一直对儿子不愿意回城无法释怀,如果不是为了孙女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是万万不会去理会在山里自得其乐的儿子的。

对于亲家,大概心里原本就不愿意接触吧。

孩子还小的时候,提出几次带孙女出山回到城里跟着爷爷奶奶,儿子怕山里的岳父母难过,始终都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