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难忘这片高原,难舍高原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次青藏综合科考队副队长 孙鸿烈

我们这代人可能都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无不记忆深刻。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这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回顾起来,在青藏高原考察的那些年,可以说是我科研生涯中最有意义的篇章。

对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几乎还是一片空白。1960年中国科学院根据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组织了西藏综合考察。当时队长是综合考察委员会党组成员冷冰同志。1961年初,我从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调到综考会,参加这次西藏考察并担任学术秘书。从那时起,我就与青藏结缘了。遗憾的是,1961年开始的考察到1962年就中断了。直到1972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才正式成立,从1973年起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青藏高原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我担任副队长,负责主持业务工作。

这次考察的任务很清楚,就是要全面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其形成、演化。当时队伍规模很大,包括地质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地层、古生物、第四纪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气候、地貌、植物、土壤、冰川、冻土、河流、湖泊、盐湖、森林、草原、农作物、家畜、地衣、苔藓、藻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昆虫等三十多个专业。到1976年,队伍规模达到四百多人,分成了四个分队。

1973年到1976年进行了四年的野外考察。尽管考察十分艰苦,但大家不惧艰辛,斗志昂扬。四年间,我们对西藏自治区从东往西,由南向北,全面考察了一遍,获取了丰富、系统的地学、生物学资料,对西藏自然环境的形成、分布、演化规律做了探讨。这次考察结束后,又对青海南部和横断山区进行了全面考察。青藏高原是科学的宝库,每个专业都从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海拔地区的艰苦工作使不少考察队员留下了后遗症。有的牙齿掉光了,头发脱落了,有的患了慢性病。梁家庆等几位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如此,大家仍然全身心地投入考察。

如今,看到年轻人继续活跃在青藏这个舞台上,深感欣慰。我相信,老一辈科研人员凝聚在青藏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青藏研究必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孙鸿烈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学家和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主持了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为我国青藏高原科学研究跃居世界前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