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时间来到了春节前夕。
书生张翼和夏子榛在书院的庭院里相遇,两人便坐在石凳上开始聊天。张翼兴奋地说:“夏兄,你知道吗?镇上年前的热闹场景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夏子榛微笑着回应:“哦?张兄能否详细描述一下?”
张翼点了点头,开始讲述:“这不我昨天回家探亲吗?年前啊镇上的集市真是人山人海,各种摊位摆满了街道。
有卖年货的,有卖新衣服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镇上的居民们纷纷出来购置年货,热闹非凡。
夏子榛听得入神,感叹道:“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古代这样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生欢喜,”
张翼接着说:“是啊,夏兄。我还看到了舞狮表演,那两只狮子活灵活现,舞狮的人们技艺高超。还有舞龙,长长的龙身穿梭在人群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夏子榛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舞龙?我只在书中见过描述,没想到能在这里亲眼见到。张兄,你觉得哪个节目最吸引你?”
张翼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对诗。城南有一户大户人家,摆了个擂台,说是对诗招亲,只要能对上的,就能获得五十两银子,然后获得决赛资格,迎娶他家富家千金。”
“对诗招亲?”夏子榛还是头一回听说,转头问张翼“那你去参加了吗?”
“我……我哪有那个能耐呀,那诗虽说不难…可一点也不简单”张翼自顾自的说着。
“啊?!”夏子榛被张翼绕晕了“不难?简单??”一猜便是这小子自己没对出来在这里卖关子呢。
说着张翼便提着扫把摇头晃脑的走了,嘴里还说着“听说那大户人家的闺女还是美若天仙的女子呢?不知道花落谁家呢?”
夏子榛听闻也来了兴趣,想着有机会一定要下山去看看北宋的春节模样,也想去看看对诗招亲是怎么个事儿。
这不,还真让夏子榛逮到了机会
春节临近,书院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王方先生看着三位弟子苏轼、苏辙和夏子榛,心中满意。
他知道这三人都颇有才学,办事稳妥,于是决定派他们下山采购红纸和其他春节物件。
“苏轼、苏辙、夏子榛,我委派你们三人下山,为我书院采购红纸、墨、笔、灯笼等物件,以备春节之用。”王方先生语气严肃地说。
苏轼、苏辙和夏子榛齐声答道:“遵命,先生。”
王方先生接着说:“你们此行务必小心谨慎,注意安全。红纸是春节的重要物件,必须选购质量上乘的。
其他物件也要挑选精致,不可马虎。同时,你们也要注意观察山下的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的习俗。”
三人听后,心中虽有些紧张,但也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这是先生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他们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心情愉悦,谈笑风生。突然,他们看到了一座寺庙,寺庙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显得庄严而神秘。
夏子榛好奇地问:“子瞻兄,你知道这座寺庙吗?它看起来很有历史。”
苏轼微笑着回答:“这座寺庙名叫中岩寺,建于东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寺庙里供奉着许多佛像,香火很旺盛。”
苏辙也感兴趣地说:“那我们进去看看吧,也许能感受到一些文化的氛围。”
夏子榛点了点头,三人便一起走进了寺庙。寺庙的庭院里种满了苍松翠柏,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们看到了几位僧人正在打扫庭院,僧人们见到他们进来,都微笑着点了点头。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一座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像,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他们虔诚地拜了三拜,心中充满了敬意。
接着,他们又去了寺庙的其他地方,如观音殿、地藏殿等。每个殿堂都供奉着不同的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还看到了一些善男信女在烧香拜佛,心中也对佛教的教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寺庙的后院,他们发现了一座钟楼。苏轼提议:“我们上去敲钟吧,钟声能够传递到很远的地方,也是一种祝福。”
苏轼和苏辙都表示赞同,三人一起登上了钟楼。他们合力敲响了巨大的铜钟,钟声悠扬地回荡在山脉之间,仿佛能够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三声的笑声也传遍了书院……
从寺院出来,夏子榛、苏轼、苏辙三人沿着山路继续前行,准备回到镇上完成采购任务。
他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心情愉悦。突然,他们路过一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苏轼提议:“这溪水如此清澈,我们不如在这里洗一把脸,清凉一下。”
夏子榛和苏辙欣然同意,三人走到溪边,用手捧起水,清洗了脸庞。清凉的溪水让他们感到神清气爽,仿佛洗去了心中的疲惫。
苏轼在溪边玩耍,不小心将手伸进了口袋,却发现银票不见了。他惊慌失措,赶紧翻遍了口袋,却依然没有找到银票。
夏子榛和苏辙见状,也帮忙寻找。他们沿着小溪寻找,希望能找到那张银票。然而,小溪的水流湍急,银票早已不知去向。
苏轼懊悔不已,他知道这张银票是先生给的,用于购买书院的春节物件。他担心回去无法向先生交代,心情变得沉重。
夏子榛安慰道:“子瞻兄,不必过于自责。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到银票。”
三人继续顺流而下寻找银票,可是就是没有看到银票的身影。
这时夏子榛突然想起,他听闻好友张翼说的镇上举办了对诗招亲的活动,心中一动,便想起了这个赚钱的机会。
他对苏轼和苏辙说:“二位兄台,镇上近日举办了一场对诗招亲,获胜者能得到五十两银子,我们何不前去一试?”
苏轼和苏辙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苏轼问道:“子榛,你想成亲了?”
夏子榛笑了笑,回答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招亲我们当然是不需要的,我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能获得丢失的银两,还能额外获得一些,可以给先生和诸位同窗买些新春礼品,岂不美哉?”
苏辙也表示赞同:“对诗招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应当把握住。子榛兄,你有什么计划吗?”
夏子榛思索片刻,然后说:“我们首先要准备一些诗作,以便在比赛中应对各种题目。苏轼兄,你的诗才出众,能否贡献一些佳作?”
苏轼疑惑不解自己并没有什么诗作但也对自己还是有信心:“当然可以,目前还没有什么诗作,不过不妨一试”
夏子榛这才反应过来,苏轼如今才少年之时,确实没有什么出名的诗作,而自己也不愿意用穿越小说中金手指的背诗桥段获胜,因为这是他们的时代,自己只是一个见证者。
转念一想,自己这个穿越者也太苦了一点,好像目前都没有发现什么系统,绝技什么的,摇了摇头。
不过又想到如果可以看到眼前苏轼一步一步成为大宋开国第一人,千古第一大家,内心又难掩喜悦之情。
三人于是开始准备,并仔细研究了其中的意境和技巧。他们还互相讨论,准备了一些应对各种题目的诗句。
在准备妥当后,三人决定一同前往镇上参加对诗招亲。他们带着自信和期待,踏上了前往镇上的路。
三人来到镇里,眼前的新春景象让他们不禁停下脚步,沉浸在这份喜庆之中。
街道两旁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商贩们摆出了各种新春商品,从年画到春联,从糖葫芦到剪纸,琳琅满目。孩子们手持鞭炮,追逐嬉戏,笑声不断。
苏轼不禁感叹:“镇上的新春真是热闹非凡,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夏子榛更是微笑着说:“是啊,子瞻兄,这样的景象在书院里是感受不到的。镇上的新春,总能让人心生欢喜。”这也是他第一次亲自接触北宋新春的景象
而且这才是地方的一个小镇,心想要是都城汴京,现在该是如何热闹,内心暗下决心,一定要去北宋都城汴京一览风华。
苏辙也说:“是啊,子榛兄。我们书院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偶尔出来感受一下这样的热闹,也是一件乐事。”
三人沿着街道前行,看到一些文人墨客聚集在一家茶馆里,品茶论道。他们也不着急对诗招亲,毕竟下午才开始,他们走进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开始品尝香茗,茶水钱还是有的。
茶馆里的文人墨客看到他们进来,一看他们的打扮,中岩书院的模样,纷纷点头致意。
一位文人走过来,对他们说:“三位公子,想必就是中岩书院书生,难得见到你们这样的才子,不知可否与我们一起品茶论道?”
苏轼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我们正想借此机会,向各位前辈请教。”
于是,几人开始与茶馆里的文人墨客交流,谈论着诗词歌赋,政治时事,每个人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茶馆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三位文人的交谈也越来越深入。他们从诗词谈到历史,从政治谈到民生,每一次交谈都让他们受益匪浅。
喝完茶,夏子榛提醒对诗招亲快开始了。三人来到城南,只见那里早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招亲的擂台搭建在一处开阔的场地上,四周挂满了鲜艳的彩旗和红绸,一派喜庆的气氛。
他们来到擂台前,看到已经有几个士子上台尝试,这是杨府设下的擂台,
杨府的千金,杨琴蕊,是一位外貌出众,饱读诗书,明理的女子。
她生得美丽动人,肌肤白皙如雪,眉目如画,宛若仙子下凡。眼睛明亮而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眼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调皮和聪慧。
鼻梁高挺,唇红齿白,微微一笑便能迷倒众生。发丝黑亮如瀑布般垂下,或是盘在头顶,或是散落在肩,都显得端庄而优雅。
身姿修长,曲线优美,行走间带着一股飘逸的气息,宛如柳枝随风舞动。
不仅外貌出众,更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她自幼酷爱文学,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
她精通琴棋书画,无论是弹琴、下棋、书法还是绘画,都能展现出她的艺术天赋和独特的审美观。
上台的士子,都因为对不上杨小姐的诗句而败下阵来。有的人满脸通红,有的人垂头丧气,有的人甚至懊恼地捶胸顿足。
台下的观众议论纷纷,有的惋惜,有的嘲笑,场面十分热闹。
夏子榛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不禁有些紧张,但他知道,自己必须镇定下来,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苏轼和苏辙也显得有些紧张,但他们都鼓励着彼此,相信彼此的才学。
终于轮到夏子榛上台,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走上前去。招亲的杨小姐见到夏子榛,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和期待。
对诗开始,杨小姐出题:“春花烂漫蜂儿忙,一片花海一片香。”
夏子榛思索片刻,对道:“秋月皎洁鸟儿藏,满天星斗照长廊。”
杨小姐微微一笑,又出一题:“江山如画难分离,相思入梦情难移。”
夏子榛回答道:“岁月如梦难追寻,离别之情愁满襟。”
夏子榛成功应对了几回合,赢得了小姐的青睐,台下的观众也纷纷喝彩。但就在这时,他突然卡壳,无法继续对诗。他满脸通红,只好向杨小姐道歉,遗憾地走下台来。
苏轼见状,立刻上前,表示愿意继续挑战。他走上擂台,面对杨小姐,微笑道:“杨小姐,请出题。”
杨小姐出题:“繁花似锦映春光,蝴蝶翩翩舞芬芳。”
苏轼回答道:“绿柳婆娑依夏水,蜻蜓点点戏荷香。”
杨小姐再出一题:“秋风送爽黄叶飘,鸿雁南飞思故巢。”
苏轼回答道:“冬雪皑皑覆山巅,腊梅傲雪待春归。”
苏轼完美地应对了杨小姐的每一个诗句,台下的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杨小姐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对象……眼前的男子眉清目秀,才华横溢。
苏轼成功赢得了对诗招亲的胜利。杨小姐的父亲,一位富有的商人,见苏轼才学出众,人品也不错,便当场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并赠予丰厚嫁妆。
苏轼三人成功赢得对诗招亲后,观众们纷纷围了上来,恭喜他们。然而,
面对众人的祝贺,苏轼、夏子榛和苏辙却显得有些尴尬。他们急忙解释,
表示他们参加对诗招亲的目的并非为了成亲,而是因为丢失了书院的银两,希望通过赢得比赛来弥补损失。
苏轼诚恳地对小姐说:“杨小姐,我们三人对您绝无轻薄之意,实在是出于无奈。我们只想要那五十两银子,以此弥补我们之前的失误。
对于您的青睐,我们深感荣幸,但我们目前无心谈论婚事。他日有缘再谈此事”
杨小姐听后,虽然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她是一位明理的女子,尊重三人的决定。
她微笑着说:“既然如此,我虽感遗憾,但也理解三位公子的苦衷。这五十两银子是你们应得的,此外,我额外赠予三位公子五十两,希望它能帮助你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如果将来三位公子有何需要,我定会尽力相助。”
夏子榛、苏轼和苏辙对小姐的宽容和理解表示感激。他们收下了银子,同时也对小姐的善良和才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众人的注视下,三人离开了擂台,回到了茶馆。他们商量着如何使用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