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新春佳节

春,万物之始,岁之首。始于寅月,终于辰月。其间九十日,为一年四季之序。春之至,阳和启蛰,品物咸章。

观夫春之景象,柳枝依依,绿意盎然。花香袅袅,蝶舞蜂忙。渚泽澄碧,鱼跃鸟翔。山色葱茏,水流汤汤。万物皆沐浴于春光之中,生意勃发,美不胜收。

春风解冻,润物无声。暖阳高照,大地回春。农夫耕田,播谷撒种。百草萌发,千花竞艳。江湖水解,鱼跃龙门。山色远逸,水光潋滟。天地之大美,尽在春光之中。

春日和煦,人心欢畅。踏青赏花,携酒高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话桑麻。人生之乐事,莫过如此。

然春光虽好,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春去秋来。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故吾辈当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勿虚度年华,空留遗憾……

一文作罢,众人皆惊,纷纷鼓掌敬贺,夏子榛也感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夏子榛在文学比赛中表现虽佳,但最终未能获得胜利。他站在台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对手的敬佩和对文学的热爱。

苏轼见状,走到夏子榛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文尔雅地说

“子榛,你的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我们都深受感动。虽然这次比赛未能获胜,但你已经赢得了我们的尊重和友谊。”

夏子榛听了苏轼的话,心中感到一丝温暖,他知道,这场比赛对他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他微笑着说:“多谢子瞻兄,我会继续努力。”

随着文学比赛的结束,琴艺比试的环节紧接着开始。苏轼,这位在文学上已经展现过人才华的学子,如今要在琴艺上再次证明自己。

苏辙走上台前,气定神闲,他选择了一曲《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以战场为背景,充满了紧张和激昂的气氛。他坐在琴前,轻抚琴弦,开始了他的演奏。

随着琴音的流淌,场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琴声激昂时,如同千军万马奔腾,气势如虹;低沉时,又如同战士们屏息以待,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苏辙的演奏,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琴艺,更是将曲中的意境完美地传达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曲终,场上静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学子们被苏辙的琴艺所折服,他们看到了一个在文学和琴艺上都拥有卓越才华的学子。

先生王方走上台,对苏轼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由,你的琴艺如充满了深情和力量,你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让人敬佩。”

苏辙微笑着鞠了一躬,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感谢先生和同窗们的肯定。毫无意义的取下第一头衔。

在画艺比试的环节,其他书生纷纷拿起画笔,准备在画布上挥洒他们的才情。他们的画作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展现了他们对国画的热爱和理解。

一位书生选择了以山水为主题,他的画笔在画布上舞动,山峰、云雾、流水、树木,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画作展现出了山水的雄伟和壮丽,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另一位书生则选择了以花鸟为主题,他的画笔在画布上挥洒,花朵、鸟儿、蝴蝶,每一笔都细腻而生动。

他的画作展现出了花鸟的美丽和生机,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

他们的画作都充满了对国画的热爱和理解,每一幅画都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风格和才华。

苏轼登场,他拿起画笔,目光如炬,精神饱满。他选择了以枯木怪石为主题,他的画笔在画布上挥洒,枯木、怪石、风沙,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

苏轼的画作展现出了枯木怪石的坚韧和独特,让人仿佛置身于荒漠之中。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国画的技巧,更展现了他的情感和理解。

他不仅以枯木怪石为主题,还巧妙地在画作之上题了一首诗,诗与画相得益彰,使得整幅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他题的诗如下:

枯木萧萧立,怪石峥嵘峙。风沙万里路,坚韧志不移。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枯木怪石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个人品格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当他的画作完成时,全场震惊,他的画作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评委们纷纷点头称赞,认为他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终,苏轼的画作获得了画艺比赛的冠军。

苏轼的画作赢得了评委和同窗们的尊重和赞赏,也为书院的画艺比赛增添了光彩。

书法和棋艺比赛是书院中备受瞩目的两项文化活动,它们不仅考验学者的技艺,更考验他们的智慧和耐心。

在这次比赛中,相应的也角逐出冠军,书院的其他学子们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书院的技艺比赛也迎来了尾声。先生王方站在讲台上,环视着下面一张张期待的面孔

他们都是书院的学子,有的刚刚在比赛中获胜,意气风发,有的虽然未能夺冠,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各位学子,春节前的技艺比赛到此结束。”王方声音洪亮,充满了威严和慈爱

“你们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无论是文学、琴艺、画艺还是书棋,都展现出了你们各自的才华和勤奋。每一位参赛者都值得赞扬。”

学子们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心中既有对比赛的回味,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春节的期待……

夏子榛在书院的技艺比赛中表现不俗,但最终未能获得胜利,这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主要是不能和苏轼苏辙一同回家。

比赛结束后,夏子榛独自坐在书院的一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遗憾。苏轼看在眼里,决定走过去安慰他。

苏轼轻轻地拍了拍夏子榛的肩膀,温文尔雅地说:“子榛,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可能有些难过,但你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全部。你在比赛中的表现,让我们都看到了你的才华和努力。”

夏子榛听了苏轼的话,心中感到一丝温暖,他知道,这场比赛对他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苏轼继续说道:“每个人都有高峰和低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你现在需要的,是总结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继续努力。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夏子榛抬起头,看着苏轼鼓励的目光,心中渐渐坚定了起来。他微笑着说:“没事,子瞻兄,我只想惋惜不能同你和子由一起回去……输赢倒是无关紧要……”

“肯定会有机会的,来日方长”苏轼看着夏子榛安慰道。

心里却默默记下了夏子榛说的话

……

夏子榛听了苏轼的鼓励,心中渐渐明朗起来。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对苏轼说:“子瞻兄,你说得对。比赛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我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新春佳节来临,书院中弥漫着喜庆的氛围。学子们纷纷行动起来,为书院的布置忙碌着,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他们决定写对联来装点书院。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意义深远而著称。

学子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了一副副精美的对联。

苏轼拿起毛笔,蘸上墨汁,认真地写下了一副对联:

上联:“春风化雨润桃李”,下联:“秋水长天育英才”,横批:“育才播慧”。

夏子榛则创作了一副: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横批:“勤奋向学”。

这些对联既展现了学子们的文学才华,又寓意着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对学子们的期望。

学子们开始布置书院。他们挂起了红红的灯笼,象征着团圆和喜庆;贴上了自己创作的对联,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在书院的各个角落摆放了鲜花和盆栽,为书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整个书院被装点得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喜庆和祥和的气氛。学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新春晚会上,书院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这个特殊的夜晚,先生王方破例允许学生们品尝美酒,以庆祝佳节的到来。

学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围坐在庭院中,桌上摆满了各式佳肴和美酒,气氛格外热烈。

先生王方走上台前,学子们纷纷停下交谈,目光齐聚于他。他面带温和的笑容,目光扫过每一张青春的面孔,心中充满了对这些年轻人的爱护和期许。

“诸位学子,新春佳节,万象更新。今宵我们破例饮酒,共庆团圆,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心想事成。”先生王方的声音洪亮而慈祥,他的致辞简短而情深,赢得了学子们的热烈掌声。

随着致辞的结束,学子们开始推杯换盏,相互祝福。他们谈论着学业、梦想和未来,彼此之间的友谊在这一刻得到了加深。

酒至半酣,一些学子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吟诗,有的弹琴,有的跳舞,每个人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艺,为晚会增添了无限乐趣。

夏子榛和苏轼苏轼三人也在人群中,他们与同窗们一起欢笑、举杯,享受着这个难得的放松时刻。

苏轼拿起酒杯,向夏子榛敬酒:“子榛兄,新的一年,愿你的才华如美酒,越陈越香。”

夏子榛笑着回应:“子瞻兄,也愿你新的一年,文思如泉涌”

“也祝子由兄,琴声更加动人,才华更加横溢”夏子榛同时也送给苏辙新春祝福。

夏子榛端着酒杯,微笑着对苏轼说:“子瞻兄,你的才华横溢,无论是文学、琴艺还是画艺,都让人佩服。我想知道,你对自己未来的理想是什么?”

苏轼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理想中的生活,是能够自由地追求文学艺术的真谛,不受世俗的束缚,能够用自己的笔触去感动人心,留下一些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为百姓谋福祉。”

夏子榛听后,点头表示理解,他又转向苏辙,好奇地问:“那么子由兄,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苏辙轻轻一笑,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的理想与兄长相似,也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有用之才,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其他方面,我都希望能够有所成就。但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夏子榛听后,心中对两位兄弟的敬佩之情更甚。他举起酒杯,感慨地说:“子瞻兄、子由兄,你们的理想让我感到惭愧。我也要向你们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有所建树,同时也要学习你们那份对人对事的关怀和担当。”

三人在这个夜晚,借着酒意,分享着彼此的理想和抱负。

共同饮下了这杯充满祝福的酒。在这个夜晚,他们忘记了比赛的胜负,只记得彼此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憧憬。

晚会进行到深夜,书院内依旧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

这个新春晚会,不仅让学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更让他们明白了,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是孤单一人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春佳节,书院的学子们心怀梦想,勇往直前。他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他们一定能在文学、琴艺、画艺等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

晚会结束后,苏轼和苏辙一同来到了先生王方的房间。他们敲响了门扉,王方开门后,见到两位弟子,微笑着请他们进入屋内。

苏轼和苏辙坐下后,苏轼率先开口:“先生,今晚的晚会非常愉快,我们都感受到了书院的温暖和新春的喜庆。”

王方点头微笑,表示同意:“是的,看到你们能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我作为先生也感到非常欣慰。”

苏辙接着说:“先生,我们有一事相求。子榛在书院中一直表现优秀,又无父无母。形单影只,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允许,带他一起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