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st society of information,这是一个英文词语,我在这里写出这么一个英文词语,并不是因为这样表达比较洋气,而是因为这样表达,更能够表述出我真正想要表达的词语的内涵。
据郎咸平教授考证,我们以前所说的共产主义,其含义未必就是共产的意思。郎教授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写到中世纪的资产阶级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公社,但是马克思在提到中世纪的资产阶级时,说他们组成了一个“公社”,这表明对于马克思而言,“公社”绝不意味着“集体所有制”或“共产”,这个证据挑战了“communism”被翻译为“共产主义”的说法。
而郎教授还说,1921年,胡适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共产主义者”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私有财产公有化。但是“共产主义”这个词完全忽略了社会和谐的一面,而和谐确实英文“communism”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因此,当我在这里提出“Communist society of information”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翻译作信息共产主义社会,也可以翻译作信息和谐社会。
而我在这里之所以要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人类社会的主流,正在进入信息文明的阶段,而在这样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时代来临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所准备,并且进行恰到好处的思考,以便这样一种新的文明的到来,能够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我们的社会和人,同时能够及时处理以前的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来的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烂帐。
自有史以来,人类文明差不多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当前开始的信息文明。无可否认,在农业文明阶段,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比灿烂的人文,而且,在那个阶段,人与自然,是完全和谐一致地发展的,几乎没有任何对自然的破坏。但是,农业文明的弊端也会可想而知,我想主要就是生产力的落后,造成了农业文明常常伴随着贫穷、落后、饥饿、艰辛,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苦难。
当工业文明来临的时候,人民欣喜地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的一系列的创造精神,被激发了出来。但是,随着财富的增长,物质的丰裕,内在欲望的不断被挖掘和不断扩张,人们渐渐地发现,工业文明,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而这个弊端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对于地球几亿年以来累积起来的资源的挖掘和消耗的基础上的,这样一种“吃老本”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文明,必然会走到尽头,而我们最近遇到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就是工业文明所面临的的两个无法跨越的基本问题。
而在人们已经充分享受到工业文明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好处的时候,我们却突然发现,曾经的农业文明,曾经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那些曾经被我们遗忘,曾经被我们鄙视的东西,原来是那么美好。
然而,又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来临了,信息时代来临了。说起来,这个时代,就像是上帝对于人类的一个馈赠,在我们面临巨大困扰的时候,特别是几乎无解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时候,是信息文明,给我们带来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手段和方法。而且这些手段和方法,我觉得都是可操作和可运行的。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信息文明不是一种实体文明,而是一种虚拟文明,信息本身,不产生物质、财富方面的效益,也因为其虚拟性,而衍生出很多很多弊端。但是我觉得信息文明最大的特点和好处,其实是在于信息文明,是融合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最好的载体,通过信息文明的整合,如果恰到好处的话,我们可以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地重拾农业文明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和一种人类精神上的魂,而同时在扬弃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的同时,是工业文明中的优秀部分,在现代社会或者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使其不至于沦落到社会发展的反面角色的地位上去。
让我们首先从农业文明以及农业文明中的优秀的部分开始讲起。
我觉得首先一点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本质上,人类,或者说每一个人,其实本质上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人,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哪一种职业,其祖祖辈辈的源头,都肯定来源于农民。另一方面,从整个社会来讲,农业产生了人们生存、生活的最最基本的要素,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同样如此,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
这里我们要联系到的概念,就有我们常常提到的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等关于农业、农民以及农村的一些概念。而在现代社会来领的时候,这些概念所要表述的内涵,其实都是指向一个,就是现代社会来领的时候,农村怎么办?
关于这一点,我想到了我们国家在解放以前的三十年代,我记得当初的时候,曾经有一批人文学者,都是拥有很高知识素养的学者,也曾经思考并且实践过这个问题,包括梁漱溟、费孝通等等的一些大学者,曾经搞过一个“乡村运动”,而费孝通先生曾经有一部书,叫做《江村经济》,我记得就是关于这方面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学术成果。当然,因为种种外界、内在的原因,这些卓有成效的探索,最后都是不得不中止和放弃了。而这一放,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
而当我们在今天,重提一个世纪以前老先生们的话题的时候,一方面是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给人沧海桑田的感慨。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有多晚,农村问题,无论世事如何改变,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今天如果不解决,100年以后,我们还是要重开这个话题。
100年以前,所谓的“乡村运动”,为什么没有继续搞下去?我觉得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肯定是主要的原因,但是,还有一点,我觉得,可能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特别是生产力的落后,也是这样的乡村运动没有能够在农村生根发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工业文明越来越成熟,信息文明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倒是觉得,这样一个时代,给了文明重拾所谓的“乡村运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的恰到好处的契机,使这样的乡村运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变成了有史以来,最最有可能完成的时候。也许,这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事情。
而这样一个新时代的乡村运动,我觉得这个时候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学上的概念,就是家庭化办公。在管理学上,家庭化办公是作为一种非常理想化,甚至是最最顶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理想化的状态下,可以几乎没有办公室,员工的办公室,可以设置在家里。每一个员工,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工作的过程。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需要各个生产要素的配合和完美的协作。
而家庭化办公的实现,同时,随着信息文明的高度发展,交通、网络、宽带、物流、金融,等等的高度发展,使得我们曾经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得以实现。也就是通俗地说,等到在农村里,城市里有的,这里全都可以有,城市里没有的,这里也都有的时候,农村的概念,已经不是以前的农村的概念,而是一个在语义上比城市这个概念更加漂亮、优雅、有品位、上档次的概念了。
这样的时候,很多很多的符合环境、生态、资源要求的小微企业,会分布在乡村、山村里面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家庭里面。因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完善和完备,这些企业获得了和以往在城市里完全同等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而最最基础的工作,还是就像上面所依据提及的,就像费孝通老先生们已经研究和探索的,那些原有的农村、农业、以及农村里面的人文累积、人文传承,等等,特别是作为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每一个乡村中的民风、民俗、制度、习惯、乡规、民约等等,那些从土地里面生长出来的、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里面非常值得我们留恋、怀念、传承、发扬的那一部分美好的东西。这一部分的东西,非常非常的重要,虽然看起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实却是我们整个中华文明的魂的载体,中国人的人文的魂的载体,也是我们的灵魂得以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繁衍生息的根本载体,其重要性,如何夸大,都不过分。
在这方面,就需要像当初的梁漱溟、费孝通那些大师们那样,有很多很多这样有见识、又有学识的学者,就像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里面提倡的那样,对一个一个的乡村,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在传统的宗法结构被破坏以后的乡村,他的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结构,人们的心理,信仰,社会风俗,习俗,道德,伦理,生活习惯,人文结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教育,文化,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是乡村里面的环保系统,排污系统,垃圾收集系统,供暖系统,卫生系统,能源系统,等等方面,以便在原有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从而建立一种新的乡村人居模式。
这样一个人居模式,不是以前我们所谓的仅仅建立在“社会主义新建筑”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的新的农村和农民,以及乡村里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更加扎实地建立在传统和土地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