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今年(2022)三月,上海新冠疫情肆虐,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21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中国藏书史研究课”改为线上进行,课上的“藏书故事比赛”亦改为网络形式,比赛“八强选手”还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第十届读书节”活动,并于4月24日线上向听众分享他们的藏书故事,第二天,收到古籍保护研究院毕业生沈思佳来信:

尊敬的杨老师:

我是2021届古籍保护方向学生沈思佳,现就职于桐乡市图书馆。……去年毕业后,受到夏春锦老师的邀请,合作完成了《鲍廷博传》的初步撰写,他写的上半部分,我写的下半部分,预计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出版。

昨日在线上听了您和天月(思佳同班同学)主持的藏书故事比赛,藏书故事的分享意义非凡。鲍廷博曾寓居桐乡乌镇,学生主要写的是鲍氏寓居乌镇后的藏书与刻书,以及对桐乡产生的影响。想起最早深入了解藏书家鲍廷博还是在您的《中国藏书史》课上,当时参加了您主持的藏书故事比赛,分享了“鲍廷博日本寻书记”的故事,还是您给我颁的奖。所以学生认为如果您能给《鲍廷博传》作序,那真的是意义非凡。

其时因疫情,导致心情低落,而思佳同学的来信,实乃一大喜讯。我大学本科老师季学原先生在去年宁波大学校庆纪录片上,提供了一张20世纪90年代时在宁波师范学院图书馆前的合影,87岁的他分享感言:“学生之成就,老师之奖章也。”季师母特地寄来该录像的片段,见到先生的视频,感念师恩之情油然而生。思佳同学去年夏天毕业,回到家乡桐乡市图书馆服务,一年不到,就与夏春锦先生合作,撰写完成与黄丕烈、顾千里齐名,并称“黄跋顾校鲍刻”的乡贤鲍廷博之传记,实在值得庆贺。当我收到随电子邮件寄来的《鲍廷博传》电子版时,既感意外,更多的则是欣喜,亦更深地理解了季先生的感言,体会到师道传承的神圣。当初季师命我为他的著作《甬上悟梦—红楼文化重镇纪事》及《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鉴赏》作序,心中忐忑;如今思佳要求为她的书作序,并且说另外请的是老朋友韦力先生,作为老师,学生之请,亦觉义不容辞。

复旦大学三年读研期间,思佳在我带队实习及中国藏书史研究课上,撰写分享过不少访书、藏书、修书的故事,如“访日交流活动感想”“扬州实习报告”“鲍廷博日本寻书记”“博古斋古籍善本拍卖参观记”等。其毕业论文选题亦是乡贤“沈炳垣《斫砚山房书目》研究”,《后记》里她特别提到,《中国藏书史研究》课程“引导我们聚焦家乡藏书家及其藏书楼的挖掘,正由该课程论文才得以邂逅未经整理的稿本沈炳垣《斫砚山房书目》,使得本文最终确定桐乡藏书家沈炳垣的选题”。可以说,正是思佳同学在读研期间,对家乡藏书家和藏书事业的关注,尤其是对鲍廷博、沈炳垣等人的研究,才一回家乡服务,即得夏春锦先生青眼,获邀参与《鲍廷博传》的撰写。

作为“桐乡历史文化丛书”的一种,《鲍廷博传》是桐乡地方文化普及读物,全书通俗形象地再现了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书痴”鲍廷博之传奇一生。“鲍廷博刻书”与“黄丕烈题跋”“顾千里校勘”堪称清代文献整理保护史上三大奇迹,对江南书文化乃至中国和世界书文化史具有重要影响力。《鲍廷博传》专门提到2021年北京泰和嘉成秋拍品有黄裳题跋《皮子文薮》(5075,明正德十五年袁表刻本),书经鲍廷博知不足斋、顾千里思适斋、孙毓修小绿天、黄裳来燕榭递藏,流传有序。黄裳前后六次题跋,其中之一云“此本刊刻至精,以充宋版。诸家所藏,无一本有袁跋(此本卷末有正德袁表跋语),视其版刻,殆正嘉之际所刊,可以无异议,此殆嘉趣堂精雕旧本之始。此书用明初截纸所印,已断裂,不便翻读,爰付良工重装毕,焕然如新,因记卷尾”。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知不足斋宋元文集书目》,此《皮子文薮》当在鲍氏进呈四库馆之列,可以确定四库选用的是鲍廷博家藏本,由此可见鲍家献书质量之高。

又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鲍廷博与吴骞携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本《陶靖节先生诗注》访张芑堂(燕昌),燕昌见之,击赏不置,鲍廷博即举而赠之,该书又为周春所赏,演出“以墨易书”的书林传奇。该书先后藏于周春的“礼陶”“宝陶”、“梦陶”三斋,后又经黄丕烈“士礼居”、汪士钟“艺芸书舍”、杨绍“海源阁”、周叔弢“自庄严堪”递藏,1952年入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构成宋版陶渊明集颇富传奇色彩的藏书故事。

关于鲍廷博研究,已有刘尚恒《鲍廷博年谱》、周生杰《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周生杰与杨瑞合著《鲍廷博评传》等专著,亦有薛贞芳《徽州藏书文化》、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叶树声与余敏辉合著《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元明清时期》、陈心蓉《嘉兴刻书史》等的专门论述。而《鲍廷博传》一书,作为桐乡地方文化史普及读物,书中不仅有丰富的藏书、校书、刻书、献书知识,又增加了不少新的资料,增添了新的藏书故事,体现了发现藏书故事、讲好藏书故事和推广藏书故事的文化普及的特有价值,其中特别值得肯定的有如下两点。

一、关于“鲍氏藏书流播日本静嘉堂”

书中第十五章“世衍书香美名扬”第三节“藏书流传”专门写道:

陆心源之皕宋楼、瞿镛之铁琴铜剑楼、杨绍和之海源阁以及丁丙之八千卷楼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而鲍廷博藏书部分后亦被吴兴陆心源收藏。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1834—1894),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湖州吴兴区)人。……光绪帝褒其“著作甚多,学问甚好”,后因其子陆树藩经商失败,陆氏藏书被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购得。

静嘉堂文库为日本三菱公司的文化机构,由其第二代社长岩崎弥之助筹建,历经三代社长得以完成。陆氏皕宋楼所藏各朝刻本及名人手抄共4146部,计43218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岩崎氏所购,成为静嘉堂文库的基本藏书。鲍廷博手抄本《严陵集》九卷即藏于此。笔者曾于2019年12月随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日本访学团访问静嘉堂文库,接待老师成泽麻子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文库历史及历任社长,还应约取出十余部国宝供我们鉴赏,纸墨如新,每打开一部书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公文纸的重复印刷,毛抄本的惟妙惟肖,影抄本背后的托裱纸,黄丕烈、杨守敬的题跋,着实令人激动不已。

鲍廷博手抄本《严陵集》从嘉兴桐乡乌镇传到湖州陆心源皕宋楼,又从皕宋楼漂洋过海,入藏日本东京静嘉堂,可以一窥清代江南书籍传播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之脉络。据黄伟《鲍廷博知不足斋旧藏善本流散考述》考证,陆氏皕宋楼曾获鲍廷博流散善本,有《严陵集》《吹剑录》等四十种。其中被静嘉堂文库收录的有《敏求机要》《庆元党禁》《吹剑录》《广川书跋》《寇忠愍公诗集》《日涉园集》《断肠集》《吴允文集》《古逸民先生集》《紫岩于先生诗选》《桐江集》《桐江续集》《竹素山房诗集》等鲍廷博旧藏十四部。作者又通过专业检索工具书和古籍书目数据库,仔细梳理海内外鲍廷博藏书、刻书的馆藏机构分布情况,并以表格形式加以展示,向读者全面展示鲍氏藏书、刻书在当代的影响力。

二、利用家谱资料和地方文献,重新考证鲍廷博迁居桐乡的时间

本书第十一章“移家槜李续书缘”第二节“寓居冶塘”写道:

鲍廷博移居桐乡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鲍廷博评传》的作者(周生杰和杨瑞)根据赵学敏所作“知不足斋丛书”序言中的夹注确定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2017年出版的《鲍廷博年谱长编》也基本接受了此说。

作者根据首次发现的鲍廷博嘉庆十七年(1812)《青溪严氏家谱序》,注意到文中提到“予乔寓兹十一有年”;又结合清嘉庆道光年间任桐乡教谕的宋咸熙辑《桐溪诗述》相关史料,“如在第二十一卷中收录有鲍廷博的小传和诗作四题,小传中就说其‘寓居青镇之杨树滨垂四十年’,又是一种全新的说法。”“笔者在翻阅《桐溪诗述》第十三卷时,发现陈沄所作的《冶塘棹歌》中有一首直接写到了鲍廷博,又出现了新的情况。该诗云:水阁松亭分外清,客舟到处酒旗迎。醉中渌饮题佳句,占断溪山风月情。诗后有注:‘水阁,浜名;松亭,村名。新安鲍以文号渌饮,曾寓冶塘,《咏酒旗》云:招邀风月归花县,点染溪山入画屏。’从中得知,鲍廷博在定居杨树浜之前,曾经还寓居在离杨树浜不远的冶塘这个地方。这就为上文《青溪严氏家谱》序中所说的乔寓杨树浜‘十一有年’提供了佐证”。

作者最后根据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关于鲍廷博手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所记:“每卷后有惇典堂、芦浦寓庐、知不足斋、绣溪寓舍等志,均在乾隆丙戌、丁亥间(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766—1767),皆渌饮钦(亲)笔也”,得出鲍廷博在定居桐乡乌镇杨树浜之前,早在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766—1767)间,就在桐乡县城西北运河边冶塘绣溪寓舍暂住,并开始藏书、校书事业,“鲍廷博隐居此处,避开了诸多无意义的尘俗庸事,可以尽量摆脱不必要的应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读书、校书和刻书之中。”

其他关于鲍廷博科举考试籍贯问题考辨、从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清人书跋偶钞》卷前发现复旦大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家王欣夫所抄录《北窗炙录》二卷鲍廷博题跋等,皆是本书值得重视的学术价值。

总之,《鲍廷博传》生动再现了鲍廷博融“读书、藏书、校书、刻书、献书、著书”六位一体之传奇人生,其藏书、刻书和献书获乾隆、嘉庆两朝皇帝的嘉奖和题诗赞誉,成为徽州文化、江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史的独特风景。桐乡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其古老深厚的书籍故事得以与现代网络世界相链接,足以绽放出新的文化之光。期待思佳在家乡父老、领导、师友的关心与帮助下,在书籍史研究和图书馆事业上取得更多的成绩。

杨光辉

壬寅五月于沪渎梦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