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崛起

康熙帝所生活的时代,正逢西方列强崛起,又处在两个发展高峰之间,而周边四邻还处于弱势。国际环境给康熙帝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第一,中国和世界开始连接。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是逐步发展的。生活在地球的几块大陆上的人们,开始是封闭的,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大陆之外的世界。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葡萄牙人的船队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明弘治五年)10月12日,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美洲大陆开始互通声气。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世界一体化,正是从五百多年前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端的。康熙帝正生活在东西方世界由彼此孤立到互相连接的进程当中。

第二,西方崛起的两个高峰之间。

西方列强崛起,自1492年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以来,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崛起,主要在17世纪;第二次高潮是英国、美国、法国的崛起,主要在18世纪;第三次高潮是俄国、日本、德国的崛起,主要在19世纪。

第一次高潮 15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中期),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葡萄牙率先崛起。王子恩里克终生不娶,主持艰苦航海事业。他的继承者,于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此,其势力到达美洲巴西、亚洲印度。葡萄牙殖民者1511年(明正德六年)强占马六甲,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强行租占澳门。到康熙时期,葡萄牙仍占据着澳门。因澳门离京师遥远,对中原影响不大,没有引起清朝当权者应有的重视。

但葡萄牙的地位很快被西班牙取代。一个叫哥伦布的意大利航海家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以到达中国和印度。他的计划在葡萄牙遭到冷遇,却在西班牙得到支持。1492年(明弘治五年)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美洲。西班牙后来将这一天定为国庆日。事情无独有偶。麦哲伦也因在葡萄牙被冷遇而到了西班牙,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开始,到1522年(明嘉靖元年),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绕地球一周的航行(麦哲伦中途死亡)。以此为契机,西班牙对外大肆扩张,迅速崛起。今拉丁美洲除巴西外,多说西班牙语,就是这一历史的明证。

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西班牙舰队在与英格兰的海战(史称“英西大海战”)中败落,西班牙从昔日的霸主高位上跌落下来。这时,正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刚起兵五年。

代西班牙而起的是荷兰。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领土面积仅相当于今北京面积的2.5倍。荷兰人凭借航海、贸易、金融等,迅速崛起,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建立股票交易所、银行等。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中国台湾,占领中国台湾南部的赤嵌(kàn);两年后,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中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后来,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独占中国台湾。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结束了荷兰人在中国台湾38年的统治。这时,荷兰也逐渐走向衰落。

第二次高潮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英国“光荣革命”,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国大革命。

第三次高潮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年(清同治十年)德国统一。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死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好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上半叶,处于西方大国崛起的第一次浪潮和第二次浪潮之间。具体言之,就是处于葡、西、荷与英、美、法崛起的两个高峰的低谷之间。这给康熙朝提供了宝贵的独立发展时间,六十多年几乎没有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扰。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虽然形势一度很严峻,但都没有影响朝廷大局。这是康熙帝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一大外部因素。

第三,四邻国家都比清朝落后。

清朝的周边国家,东面的朝鲜,皇太极时已经向清朝纳贡称臣,其国王受清帝册封。西面的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比清朝经济落后,更没有形成气候。南面的越南、泰国、缅甸、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都比清朝落后、弱小。西南的印度处于莫卧儿帝国时期,受喜马拉雅山阻隔,也没有同清朝发生纠纷与摩擦。

清朝北面和东面后来的两大强敌——俄国和日本,在康熙时期都还没有崛起:俄国废除农奴制是在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日本明治维新则起始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都是在康熙朝以后。虽然俄国有些小的动作,但都被击败,没有形成大的威胁。至于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他们大体处于同时代。二者的比较,以后要专讲。

总之,此时的“西方”,经济方面,工业革命还远没有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是康熙帝的孙子弘历——乾隆三十年的事);文艺复兴时代的科技,在明末已经传入一些,康熙帝本人也比较重视学习,但是这些东西对生产的影响本来就不是很重大;政治方面,欧洲国家都是君主制(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在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倒是值得借鉴,但那时英国的力量还基本达不到中国的水平(17世纪荷兰是“海上马车夫”,18世纪法国很厉害,19世纪英国才是海上霸主),而且当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效仿。至于美利坚合众国,则是康熙帝死了半个多世纪以后才建立的。所以说,给康熙帝扣上“丧失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机遇”的帽子,是不太公平的。

这是康熙帝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下面再看国内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