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跨媒介形态下全域旅游文化空间建构

一、重构全域旅游展示场所

(一)理论溯源:场所精神

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舒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挪]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中指出: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义的,建筑的目的已经超越了早期机能主义所给予的定义,而在于保存并具现生活情境的意义,因此,建筑空间具有基本的精神功能,就是为游客提供方向感和认同感。曾创立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系的人本主义建筑学家凯文·林奇也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环境要素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由此可见,旅游目的地将成为展示当地文化的最佳载体,景区可以通过设计独特的视听系统,把提升文化品位贯穿到每一个旅游空间。

(二)文化印记:全域标识系统设计

全域旅游空间的标识系统设计是最能展现场所精神、城市意象和当地文化的方式之一。在设计时需要浓缩旅游文化背景,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通过特色文化素描、环境艺术点缀、活动风采展示等方式应用到特色创意建筑结构、特色文化休闲设施及交通站点、停车场等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让游客感受到旅游地城乡空间的生动灵魂。

以南京老城南的全域旅游改造为例,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因位于中华门以东,所以称“门东”,这里集中体现了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自2008年开始,经过数年时间的修缮,街区重焕生机,马头墙、石板路、花格窗,整体的建筑风格还原了明清时期门东的繁华盛貌。老门东融合了历史遗留下的城市肌理与现代商业业态,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联结,让老门东在保持古风古韵的同时焕发出生机。同时,老门东与夫子庙、秦淮河等周边地区资源结合,形成大旅游、大文化气候。洛可可品牌策划团队通过对南京老门东品牌进行SWOT分析,发现老门东作为南京遗存百年的原住民居建筑群,其仅存的民俗价值、历史意义和老南京不可替代的独特文化印记必须在文化标识系统中体现,同时应融入年轻人喜爱的现代时尚元素。因此洛可可将老门东品牌的核心元素归结为“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市民生活”,核心价值是“宁·韵”,将老门东定位为“老城南历史生活的游廊,新南京文化创意的乐土”。在标识方案中汲取门东文化最具韵味的元素——三叠式马头墙,通过别具金陵特色的建筑形态,表现巷陌人家的民风雅韵,以“雨花石”为原型的“南京”字样的闲章,更悉心点缀出别具一格的细节美感。整体标识平中见崛、以虚写实,粗犷中含纤巧、精细中显雄阔,于厚重、灵动间完美诠释古典情怀与现代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