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吐蕃口出狂言 幼安妙语相击(6000字)

董平带着小队成员匆匆而返,将绘测好的吐蕃营地的图纸交给辛弃疾。

辛弃疾贴身收好,见天色已经大亮,翻身上马,策马扬鞭,回到驿站之中去寻陈亮。

陈亮此时顶着黑眼圈,像个食铁兽。

这倒是将辛弃疾吓了一跳,说道:“陈兄,何故?”

陈亮对着一旁的辛弃疾,开始吐槽起大理国的天气来。

“幼安兄,你可知这大理的天气,真是古怪得紧。”

陈亮摇头叹道,“温度倒是适宜,不像咱们北方那般寒冷,可就是这蚊虫,实在是太多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昨夜我下床小解,还未穿鞋,便听见有嘶嘶声,那声音尖锐刺耳,听得我头皮发麻。”

陈亮回忆起昨晚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几只大蚊子,正围着我脚边转悠。我吓得赶紧跑回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它们叮上一口。”

辛弃疾听罢,忍不住笑出声来。

拍了拍陈亮的肩膀,宽慰道:“陈兄,南蛮之地,便是如此。这里的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自然容易滋生蚊虫。不过你也别太在意了,忍忍就好了。”

陈亮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这是常态,可我这人,就是受不了这些。想想咱们在北方的时候,哪有这些烦恼?夏天的夜晚,还能在院子里纳凉赏月,多惬意啊。”

辛弃疾点头附和道:“是啊,北方的夜晚,星空璀璨,凉风习习,确实比这里舒服多了。但咱们现在身处南蛮,就得适应这里的环境。不然的话,还未等完成官家交代之事,我们自己就先垮了。”

此时,大理国王段正淳已派出内官前来驿站,通知辛弃疾等人入宫赴宴。

这位内官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拂尘,步履间流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

走到辛弃疾和陈亮面前,微微抬起下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道:“各位大宋使者,我王今日在宫中设宴招待几位,且跟我来。”

辛弃疾和陈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悦。

自己身为大宋使者,虽然远道而来,却也是代表着大宋的尊严。

辛弃疾心中虽然不满,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微微点头,示意陈亮和其他随从跟上。

一行人跟随着内官,踏上了前往大理王宫的道路。

大理的阳光洒落在石板路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却无法驱散那由内官身上散发出的傲慢气息。

步履轻快,仿佛每一步都在向辛弃疾等人展示大理的威仪。

内官一路上喋喋不休,他的声音尖细而刺耳,像是一把无形的刀,不断地切割着辛弃疾等人的耐心。

他夸耀着大理国的富饶,从肥沃的农田到繁盛的商贸,无一不透露着自豪和得意。他描绘着大理国的强大,从训练有素的军队到坚固的城墙,都在向大宋使者展示着大理的实力。

然而,在这些夸耀的言辞中,却夹杂着对大宋的轻蔑和不屑。

他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指着周围的建筑和风景,以一种炫耀的口吻向辛弃疾等人介绍。

指着一座高耸的塔楼,说道:“这是我们大理的标志性建筑,比你们大宋的任何一个楼阁都要高大雄伟。”

他又指着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说道:“这是我们大理的农田,产出的粮食足以养活整个国家,哪像你们大宋,还需要从外面劫掠粮食。”

辛弃疾和陈亮听着内官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

但是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位内官之所以如此傲慢无礼,是因为大理国王段正淳的野心在作祟。

王宫大门巍峨壮观,金碧辉煌。

然而,在辛弃疾和陈亮眼中,这座王宫还不如寻常皇家弟子所住的别宫。

陈亮低声对辛弃疾说到:“王宫所代表的,不过是段正淳那膨胀而虚伪的尊严罢了。”

辛弃疾站在宫门前,被一队士兵拦截下来。

一名身材魁梧的官员走上前来,神情严肃,显然是负责此次搜身检查的负责人。

官员向辛弃疾等人微微一拱手,但语气中却不带丝毫敬意地说道:“诸位贵使,按照我大理的规矩,身上不得携带刀剑铁器入内。若有,请放置此处。若被搜寻出来,格杀勿论。”

辛弃疾闻言,眉头微挑,但并未动怒。

笑了笑,将身上的佩剑轻轻取下,放置在官员旁边的桌子上。

那佩剑的剑身泛着寒光,显然是柄锋利无比的好剑。

辛弃疾的举动似乎让官员稍微放松了些警惕,他挥手示意军士上前进行搜身。

军士们上前,将辛弃疾浑身上下仔细搜查了一遍。

突然,其中一名军士从辛弃疾的衣袖中搜出一包用油纸包裹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

官员凑上前来,疑惑地问道:“这位贵使,解释下这是何物?”

辛弃疾淡定地回答道:“只不过是点迷情散罢了。”

此言一出,官员的脸色瞬间大变。

紧张地盯着辛弃疾,担心他会突然使用这迷情散。

官员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还请贵使将那个东西留下来罢。”

辛弃疾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将迷情散放在了桌子上。

官员松了口气,但心中的警惕却并未减少。

他再次示意军士继续搜查,这一次,他们搜得更加仔细了。

不一会儿,军士们又从辛弃疾的身上搜出了铁笔、铜砚台、银折扇等物。每搜出一件物品,官员的脸色就变得更加难看。

当他看到辛弃疾手中的铁笔时,已经目瞪口呆,几乎说不出话来。

辛弃疾看着官员惊愕的表情,悠然自得地说道:“我是个文人,带这些东西很合理吧?”

官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点了点头,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满:“合理是合理,但是每件东西都是杀人利器啊。都留这里罢,待宴会散了,自然会归还。”

辛弃疾没有争辩,只是微笑着将手中的物品一一放置在桌子上。

他深知,此时与这些官员争辩并无意义,只会徒增麻烦。

官员看着满桌的物品,心中不禁有些犯难。

他知道这些物品对于辛弃疾来说可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他也不能冒险让这些可能成为凶器的物品进入王宫。

叹了口气,挥手示意士兵将这些物品带走,并嘱咐道:“待宴会结束后,务必将这些物品原封不动地归还给这位上使。”

士兵们应声而去。

正当辛弃疾等人在接受严格搜身之际,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声,一队异域装束的使团缓缓而至。

这便是远道而来的吐蕃使臣,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脸上洋溢着自信,显然是受到了吐蕃国王的特别派遣。

负责检查的官员见状,脸上立刻露出了讨好的笑容。

快步迎上前去,向吐蕃使臣们躬身行礼,态度与对待辛弃疾等人截然不同。

朗声说道:“贵客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宫中已备下美酒佳肴,敬请诸位贵宾入宫赴宴。”

吐蕃使臣们闻言,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

策马向前,准备直接入宫。

这时,官员转过头来,对辛弃疾等人厉声说道:“诸位贵使,请退到道路两旁,让吐蕃使团先行入宫。”

辛弃疾等人被突如其来的命令搞得有些愣神,但他们也明白,此刻不是争辩的时候。

于是,他们默默地退到一旁,看着吐蕃使团成员策马奔腾,直入宫中。

马蹄声渐行渐渐远,留下的只有一阵尘土……

辛弃疾站在一旁,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吐蕃使团离去的方向。

内心清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入宫顺序问题,更是两国之间地位和尊严的较量。他感到愤慨,但也深知此刻必须保持冷静,不能因小失大。

旁边的官员似乎看出了辛弃疾的不满。

他走上前来,低声说道:“上使莫怪,吐蕃乃我国友邦,自然礼遇有加。但请放心,宫中自有公道,不会亏待了诸位。”

辛弃疾闻言,冷笑一声,没有回应。

甩手而去,带领着使团成员步行进入王宫。

期间,低声对陈亮说道:“这所谓的“公道”不过是官场上的逢场作戏罢了。”

辛弃疾与陈亮等人步入王宫之中,眼前所见的景象令他们瞬间被深深地震撼。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整个宫殿都被镀上了一层金光。

他们穿行在宽敞的大殿之中,脚下是光滑如镜的玉石地面,每一步都发出清脆的回响。

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和珍珠,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殿内的每一处细节都显得极为精致,无论是雕花的窗棂,还是繁复的檐角,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工艺水平。

抬头望去,只见高高的屋顶上绘着精美的图案,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屋顶中央悬挂着一盏巨大的吊灯,无数颗明珠点缀其间,随着灯光的摇曳,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大宋的使者团队以辛弃疾为首,他们身着华贵的汉服,举止间流露出大国的风范。

吐蕃的使者则是一身异域装扮,色彩鲜艳。

两方的使者分列两旁,泾渭分明,是两股不同的力量在暗自较劲。

在宫殿的正中央,大理国王段正淳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身着金边龙袍,头戴玉冠,面带微笑地看着下方的使者们。

他的目光在辛弃疾和吐蕃使者之间流转,暗自揣摩着他们的心思。

段正淳笑眯眯地开口了,他的声音洪亮:“今儿是个好日子啊,大宋,吐蕃,双双出使我国,这倒是让我国蓬荜生辉啊。”

他的话音刚落,宫殿内便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显示出大理国对两国使者的热烈欢迎。

接着,段正淳又将目光投向了辛弃疾和吐蕃使者,继续说道:“大宋和吐蕃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近年来更是威名远扬。大宋吞并南越之地,小王略有耳闻,这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啊。而吐蕃吞并西夏将近三成国土,更是威名赫赫,让小王佩服不已。”

段正淳的话让两方的使者都感到有些得意。

辛弃疾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国王陛下谬赞了,大宋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全赖陛下英明领导以及我大宋水师英勇。”

吐蕃使者也不甘示弱,他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我吐蕃勇士勇猛善战,能够取得这样的战绩,也是实至名归。此次来访大理,也是希望能够与大理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友谊关系。”

段正淳听着两方使者的恭维之词,心中暗自得意。

他知道,这次两国使者同时来访,不仅是对大理国实力的认可,也是一次难得的外交机会。他决心要利用好这次机会。

于是,段正淳笑着说道:“两位使者都是国之栋梁,能够亲自出使我国,实乃我国之幸。不知二位亲来,有何要事相商?”

辛弃疾和吐蕃使者对视一眼,都明白这是段正淳在询问他们的来意。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

却被吐蕃使者抢先一步说道:“我国大王有意与大理国结为秦晋之好,共同抵御外敌,不知国王陛下意下如何?”

吐蕃使者的话让段正淳有些意外,但他很快便回过神来,微笑着说道:“这是好事啊,我大理国一直秉持着友好外交,愿意与各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吐蕃使者站在辛弃疾的对面,目光冷冽,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他瞥了一眼辛弃疾,轻蔑地说道:“大宋有何脸面称呼大宋?我吐蕃可没有皇帝妃子都被请到别国做客的经历!”

此言一出,如同一道寒风刮过,使得原本热闹的宫殿瞬间变得寂静无比。

辛弃疾等人闻言,面色顿时变得通红,青筋暴起,显然是被吐蕃使者的话深深刺痛了。

愤怒地瞪着吐蕃使者,但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吐蕃使者所说的事实,是他们无法回避的。

辛弃疾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愤怒。

沉声说道:“二帝北狩罢了,我朝先帝喜欢游山玩水,携家出游又不是什么怪事。倒是你吐蕃,三番两次,背信弃义,近的不说,就说安史之乱,先助大唐,后助叛军,如此反复之人,怎能让大理国主安心结交?”

辛弃疾的话如同一记重拳,狠狠地击中了吐蕃使者的痛处。

吐蕃使者面色一变,显然是被辛弃疾的话戳中了心中的痛点。

恼羞成怒地吼道:“你胡说!我们吐蕃一直以来都是忠诚的盟友,怎么可能背信弃义?”

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道:“背信弃义之事,岂是你一句话就能否认的?安史之乱时,你们吐蕃先是与大唐结盟,共同对抗叛军。然而,当叛军势大之时,你们却转而支持叛军,与大唐为敌。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背信弃义吗?”

吐蕃使者被辛弃疾的话噎得哑口无言,他脸色涨得通红,却又无法反驳。

吐蕃使者陷入了沉思,似乎是在权衡利弊,半晌后。

他缓缓开口:“我们吐蕃帮助过王玄策!”

辛弃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毫不客气地回击道:“那又如何?若是王玄策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凭他一己之力,你们吐蕃会愿意出兵相助吗?怕是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眼吧。”

段正淳在座位上轻轻拍了拍手,打断了两人之间的针锋相对。

笑眯眯地说道:“二位,有私怨底下说,此刻我们在此,是为了商议国家大事。大宋使臣,你先来说说出使我大理究竟为了何事?”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轻声咳嗽了两声,说道:“此番出使大理,我们大宋的目的是希望与大理共结同盟,共同抵御金人南下的威胁。”

段正淳闻言,眉头微微一挑,似乎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外。

让人抽出地图,细细观看了一番,然后说道:“金人与我大理甚远,目前看来,他们的威胁还不足以让我们感到恐慌。倒是你们大宋,离我们近的很,要防,也是先防你们才是。”

辛弃疾听后,心中不禁一沉。他知道段正淳的话虽然直白,但却也是事实。大宋与大理接壤,若是大宋真的对大理有所图谋,那么大理确实应该提高警惕。

然而,辛弃疾并没有因此放弃。

他继续说道:“国王陛下所言极是,大宋与大理的确相邻。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信任。金人虽然目前尚未对大理构成直接威胁,但他们的野心和实力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旦他们南下,不仅大宋会遭受重创,大理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我们大宋愿意与大理结成紧密的同盟关系,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段正淳听后,沉思了片刻。他明白辛弃疾的话并非空穴来风,金人的确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和顾虑。他并不想让大理卷入过多的纷争之中,尤其是在与大国的交往之中。

于是,段正淳说道:“你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但是,我们大理也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需要考虑。若是你能够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让步或承诺,或许我会更加倾向于接受你的提议。”

辛弃疾向前一步,说道:“大理国主,不妨将你的条件说出来?”

段正淳说道:“为了表达大宋的诚意,你们可以考虑在边界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比如,可以商讨将川渝之地的一部分划归大理管辖,以此作为我们结盟的诚意和象征。”

陈亮轻轻拉了下辛弃疾的衣袖,他的动作谨慎而迅速,仿佛怕被人察觉一般。

两人的目光交汇,陈亮眼中闪烁着担忧的光芒,他微微倾身,将声音压到最低,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见。

“这是狮子大开口啊,幼安。”陈亮低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急切,“他们想要川渝之地,这块土地乃是我大宋的腹地,若是轻易割让,那么我们的防线将大大后退,届时金人若是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辛弃疾静静地听着,他的眉头紧锁,目光深沉。

他明白陈亮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但他也知道,此刻的谈判,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更是一场智慧与胆识的较量。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放心,我自有安排。”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透露出自信之色。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着段正淳。

缓缓开口说到:“国主的提议,未免太过荒唐,且换一个罢?”

“不就一块地嘛,给就给了。”

吐蕃使者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他口中的“一块地”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桩。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大宋的轻蔑,在他们吐蕃的眼中,大宋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欺凌的小国而已。

继续说道:“大理国主,您看上哪块地了?只需一声令下,我率领吐蕃将士给您抢来便是。”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狂妄。

段正淳说道:“使者言重了。我大理国虽小,但无意抢夺他国的领土,只是希望与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维护这一片土地的繁荣。”

吐蕃使者闻言,不由得嗤笑一声。

显然并不认同段正淳的话,认为这只是大理国主的虚伪之词而已。

说道:“和平共处?共同繁荣?这些词汇听起来倒是很美好,但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又有谁会真正相信这些呢?大理国主,您应该学会用实力说话,而不是在这里空谈和平。”

吐蕃使者似乎并不为所动,冷笑一声,说道:“和平交流?那不过是弱者的借口而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才能拥有话语权。我吐蕃大王对大理公主一见倾心,希望您能将她嫁给我家大王。作为回报,我们可以考虑在将来适当的时候,帮助大理国夺取一些领土。这样的交易,不知大理国主意下如何?”

“大理国主,你若是识相,就乖乖将公主嫁给我家大王。”

吐蕃使者傲慢地说道,“我大吐蕃的军队所向披靡,你们大理国根本就不是对手。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劝你还是早点做出明智的选择。”

辛弃疾冷冷地看着吐蕃使者,微微上前一步,目光直视着吐蕃使者。

说道:“既然你对你们吐蕃的军队如此有信心,不妨来一次比武如何?”

吐蕃使者闻言一愣,他没想到辛弃疾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他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仿佛听到了一个极其可笑的笑话。

“比武?你也配?”吐蕃使者啐了一口,满脸不屑地说道,“我们吐蕃的勇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你们的士兵根本就不是对手。比武?那简直是对我们的侮辱!”

辛弃疾没有动怒,他依然保持着冷静。

淡淡地笑了笑,说道:“比武并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强,而是为了展现双方的实力与勇气。若是你真的害怕失败,那就算了。”

“我呸,比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