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画史:
云南青花瓷绘艺术的图像、特征与价值

吴白雨

云南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区之一,规模宏大,窑口遍布省内。云南青花是指元明时期云南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以钴为发色元素、一次性烧成的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釉下彩陶瓷器,它是一种具有明显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民窑青花艺术类型。历史上玉溪窑、建水窑、禄丰窑、易门窑、永胜窑,以及大理、保山、曲靖、曲江、四川会理等地都烧造过青花瓷器,尽管各个地区的产品在时代上有早有晚,制作上有糙有精,绘画上有粗有细,但无论工艺技术、装饰手法,还是造型观念、审美特征,都展现出朴实豪迈、自由率真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虽然云南青花受到中原陶瓷工艺的深刻影响,在胎质的洁白、造型的多样、绘画的精细、青花的蓝艳、分色的手法等工艺水平上远不及景德镇青花,但从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的角度上讲,云南青花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是构成多元而统一的“中华青花艺术”的重要部分,展现着古代云南人民对青花之美的独特认识和智慧表达。毫无疑问,云南青花瓷是中国青花瓷的一个重要品类,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讲,云南青花延展了中国青花工艺、青花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我国青花文化早在元明时代就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南亚地区陶瓷文化发展的史实,证明了青花文明存在着一条自东向西传播(景德镇、云南、东南亚、南亚、欧洲)的路径,也见证了不同文化观念、文化认识的各国各族人民对中国青花文化主动学习和发展变革的历史。以往关于云南青花的研究大多立足于考古学、文物学和文化传播的视域,着眼在起源断代、具体窑口判别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这些争论当然重要,但终究和实现云南青花艺术价值的当代转化相距遥远。如果我们从艺术学与设计学角度考察和分析云南青花的艺术精神及美学构成,则可以发现它丰富的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010-1

青花供器一组(明代)

“瓷绘”是陶瓷装饰绘画的专用名词,指代在立体的陶瓷坯体上进行绘画装饰的一种表现技法和艺术类型,包括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斗彩等表现形式。云南青花的风格特征主要集中展现在“瓷绘”上,如果我们从美术史、图像学的角度研究云南青花瓷绘艺术,将其从陶瓷艺术的整体形态中剥离出来,视为一类能够作为绘画史研究对象的图像学资料,纳入到云南元明时期绘画史的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云南民间绘画的整体面貌和写意风格的演变,以及探究其文化内涵和文化构成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云南青花瓷绘艺术,就是以图像—特征—转化—应用的路径来实现云南青花的当代价值,具体来讲,一是对其进行艺术特征的深入探讨,二是对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深度阐发,由此服务于学术研究、设计应用、艺术创作的需要。

011-1

玉溪古窑遗址外景

011-2

青花狮子滚绣球纹盖罐(元末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