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考古观:一种以旧焕新的消费动力
- 场景实验室编著
- 12字
- 2024-12-21 09:05:51
壹
数字回流
古旧而有新意义
数字回流:重绘年轻消费“精神指南”
DIGITAL REFLOW
文/王伟
作为数字化原住民,甚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原住民,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天然被数字工具包裹。数字化浸润生活细微之处,以底层与外观重塑的姿态改变万物,但有些精神取向又从未轻易褪色。改变的是生活方式,不变的是价值观;改变的是内容情境,不变的是审美情趣;改变的是消费的效率,不变的是生活意义。
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的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是3个机器人,灵感分别来自良渚古城、杭州西湖和京杭大运河。这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碰撞融合,而是东方精神与数字生活的重新演绎,所谓“风雅处处是平常”。在杭州这样一个诗画之城与数字之城,这种“浪潮”表现得尤为可感。
数字生活是年轻人的当下处境,又似乎并非完全是他们的题中之义。在高效便捷之外,他们开始在数字生活中呼唤一种向内、朴素、古拙的精神回归,探求内心的笃定和安全感,找寻生活在当下的意义。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数字回流”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深入日常,佛系生活、复古智能甚至城市漫步都是某种显性表达。它们通过回眸过去的精神和文化,激活数字生活方式,为后者注入新的审美体验和内涵,既回应了年轻人的社交语境,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需求,也在以新路径重新构建年轻人的消费模式。
数字回流,不是数字技术的回撤,而是用数字路径考古精神内核。
故宫特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现场,亦真亦幻的科幻香雪世界。(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官方网站)
一、在书房、戏院和庙宇中寻回“精神源头”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曾讲:“技术去蔽的方式是文化的方式,带有人的自我感知、人的目的及人的社会性烙印。”这种文化的方式,实质是一种精神的方式,表现为外在的精神审美和内在的精神秩序,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则是一种“与古为徒”的精神内核,理解中国数字生活的精神源头应于此开始。
进行了诸多“数字回流”探索的故宫博物院是典型代表之一。2022年故宫特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作为一次相对大胆的尝试,在年轻人中不出意外地出圈。这是一个贯穿传统与当代的“书房展”,通过“委怀琴书”“正谊明道”“结契霜雪”三个单元,以书房为主题,串联起不同朝代和时期的珍贵古籍、字画、器物等,展示中国书房的精神内核,更以数字手段融合当代艺术,探讨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策划和展陈的过程,也同步发布在了故宫和腾讯共同出品的纪录片《因为书房》。
区别于过往传统的文物展,这次展览借助数字技术激活精神文化,展开了一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比如,展陈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读图的基因》,以当代图像符号翻译经典名作《兰亭序》。又如,借助裸眼3D和体感交互,还原乾隆的“香雪”书房,叙事“仰观香雪海,坐觉太虚宽”的境界。整个展览非常注重运用光和装置表达空间语境,在营造书房的过程中,采用宣纸展墙、流线型展台等,给予人强大的视觉冲击,引发共鸣。
作为故宫的忠实粉丝,笔者曾多次前往参观,现场年轻人占多数,端详交流古典书房的仪式与意境的诗意,反衬当代职场与生活的一张一弛。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老师在谈及展览时提到,“今天城市中的人们都搬到楼房中,古代意境的书房很难看到了,但我深信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还是存在一个隐藏的书房,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书房情结,这个情结是文明传承的基因所形成的。”书房展览能在年轻人中大火,或许正因为他们心中都藏着一间精神书房。故宫的此次特展,借助真实、可感的数字化手段,更加焕活了临场体验,让年轻人找到了精神生活的栖居地。
以精神共鸣为载体,指引当下数字生活的策源地,不止在博物馆。以《雪宧绣谱》为代表的新戏剧,也成为年轻人精神消费的新内容。这部剧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董红老师领衔,巧妙地将苏绣和锡剧两大艺术瑰宝结合,以江南刺绣为背景:由沈寿童年学绣开始,经过京城献绣、绣惊盛会、南通教绣、研绣名作,到完成绣谱名篇《雪宧绣谱》,展现了一代绣圣以“绣”为人生价值的精神境界。
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在于,跳脱出以往“旧瓶装新酒”的内容模式,大胆地运用现代舞美元素和多媒体手段,借助全息影像,完美地呈现沈寿先生刺绣作品的美轮美奂,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舞台灯光表现、道具装置等,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让年轻人直呼原来锡剧可以这么动人。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被戏剧中的精神感染,由此而成为戏迷,并自发聚集为兴趣小组,在网上讨论分享相关作品和体会。传统戏剧成了人们精神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数字生活注入了新的能量和内涵。
在精神秩序方面,当代人对内在精神疗愈的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从颂钵音乐会、园艺疗法、芳香疗愈,到正念冥想、寺庙游。更有甚者寻求于线上,从AI助眠到虚拟疗愈师、电子木鱼,虽不能身至,但仪式感不能缺少,以种种方式,寻求精神秩序的片刻休憩。
与此同时,精神消费的相关产品也深受年轻人欢迎:永福寺门外的“慈杯咖啡”成为社交平台的新晋流量货币;“YIN隐”以传统文化为灵感推出太极系列、月相系列首饰,中国哲学思辨与当代美学巧妙融合……在物质丰富,消费便利、高效的生活当下,当代年轻人如游走的浮萍,不断找寻消费背后的精神指南,以此冲抵面对现实的无力感、焦虑和不安。
《庄子·人间世》有言:“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与古为徒,逐渐显化成当代年轻人数字生活的精神源头,为当下无序的生活找到一种确定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在追求效率至上的时代,提供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的体验路径和思考方式;在被“996”“007”裹挟的空间里,成为对抗内卷、消弭内耗的疗愈之法。与古为徒,帮助年轻人开始找到数字生活的精神意义。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原创锡剧《雪宧绣谱》。(图片来源: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
二、濯古开今,数字回流的题中之义
在“与古为徒”的精神指引下,“数字回流”向更多的维度延展,新的年轻消费精神指南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拼绘而成。
“数字回流”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新的审美体验和内在秩序,离不开对传统内容的解构,也需要在当代语境中进行重建,将精神元素和内容融入当下消费者的生活情境,融入每一个细小需求,从而持续激活用户心智,构建品牌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心流体验。它为年轻消费注入新的内涵,既是消费需求的创造者,也是消费需求的满足方。众多新商业品牌正在将目光投向于此,在最本质的要素中寻求共振,打开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重习传统,提炼精神,代入当下,创造新生。这是新商业品牌的数字回流路径,也是品牌在新消费时代成功突围的方法。从传统精神中来,向当下生活中去,以传统赋能当下,以当下呼应传统,众多商业品牌正通过践行这一方法,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实现破局。从数码产品的复古潮流到像素风运动的火热,都是当下趣味与旧时代情感的再连接。特洛克(Trozk)红白机插座,将红白机设计与插线板结合,复古的配色,融合LED数字宽幅屏幕,和后半部分黄金坡度15°的设计,不仅解决了让人头疼的绕线问题,更让插座变成了桌面艺术品;以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以中国红为品牌底色,在产品包装和门店设计中大量地运用戏曲文化元素,形成国际大片风格的表达方式。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新商业品牌数字回流的精神内涵,亦是品牌精神的必然选择。将人文精神注入产品开发,融入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在追求卓越性能的过程中,找到消费者价值普惠的平衡点。这样的精神内涵正引领着众多品牌找到忠诚的年轻拥趸。
以传统赋能当下,以当下呼应传统
霸王茶姬品牌宣传影片。(图片来源:霸王茶姬品牌官方网站)
未来成功的品牌都不再只是消费品,而是文化与意义的容器。
梵几早期莫干山广告大片,传递品牌广告语“生长于野,安于室”。(图片来源:梵几品牌官方网站)
以梵几为代表的新家具品牌,围绕“生野安室”的理念,每件家具都经匠人的亲手打磨,保留天然纹理与质感,暗含对自然之道的珍视;又或是以观夏、馥生六记、黑爪、七寸九等为代表的本土香薰品牌涌现,找寻独属于“中国味”的香气意境,打造东方本土成分的供应链体系,坚持中国文化与年轻消费的“长期主义”。
未来成功的品牌都不再只是消费品,而是文化与意义的容器。其背后也不仅是与古为徒,更是濯古开今。品牌需要在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之间找到立足点,找到新品类创造的机会。在这样的含义中,数字回流的商业创新,既包括“传统中的价值”在数字时代重新定位与塑造自身,也包括“新消费的观念”如何找到生活方式的本源,完成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有人说中国所有品类的消费品牌都值得重做一遍,这种“重做”本质上并不是数字效率的提升或市场的下沉,亦不是传播故事的翻新,而是向内窥视,真正找到品牌厚积薄发的根在哪里,年轻人的“心”在哪里,从生活意义的同频共振处出发,去融入数字时代的语境与路径,形成品牌的新面貌和当代意义。
三、数字回流是一种方法,始于人而终于人
数字回流的涓涓涌涌,是商业文明的某种进步。其是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回归,更是技术发展、内容能力、社交机制的综合结果,推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技术是基础保障,内容是关键驱动,社交是连接载体。三个要素协同进步,勾勒出数字生活包容多元、高效创造、真实可感的面貌。对这些要素的持续开发,也将是新商业品牌持续拥抱年轻消费者,锻造商业新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以新技术呈现“旧”内容。无论是“5G+AR”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让唐代的乐俑“活”起来,为观众带来“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绝美体验的《唐宫夜宴》;还是将科技和年代感完美演绎,恰到好处地将高性能的机芯结构、优质动磁唱头和针压调节系统,与具有人文精神的外观设计相融合,带给听者远超数字音箱的音质听感的赛塔林黑胶唱片机;又或是融合最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倾情上演一幕幕关乎《红楼梦》的故事,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一梦”。
如果说,今天是品牌最好的时代,那一定是因为高效、便捷、可获得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基建。基于“积木式”的工具选择和组合,为商业情境的展开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技术也从来都是手段和工具,通过技术升级过去的商业场景,弥补内容本身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让用户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和场景产生互动连接,是未来新商业品牌抓住消费者需要思考的重点。
以新技术焕活“旧”场景。以“猫王音响”为代表的品牌,不仅在产品外观上反其道行之,带给用户“复古”的使用体验,更通过打造内容操作系统,让音箱更懂用户,基于内容推荐算法,实现千人千面的用户感知和音乐推送,实现深度连接和陪伴。又或是以“元古”为代表的中式生活品牌,从二十四节气中汲取灵感,提供创意茶饮、餐酒及甜品等,让中国传统吃食以充满人文美学的面貌呈现,透过宋代风格的美学空间,为用户提供一处数字生活下的“世外桃源”。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写道:“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人文精神的内容注入,为品牌和用户之间形成心流体验提供了桥梁,挖掘、运用恰当的内容,与产品有效融合后,不仅让消费者可以快速与产品所传递的理念产生共鸣,更是品牌有别于同类,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差异化认知的有效途径。
社交平台是数字回流浪潮的推动者,也是被重制的对象。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平台,回到更真实的生活内容分享——以更彰显个人品位的慢直播,打破卖场式直播的狂飙焦虑;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图文的一席之地大放光彩。平台形成了独有的口碑模式传播和社区关系连接,成为“数字回流”生活方式的策源地,也成为品牌和消费者连接的坚实纽带。
数字回流始于人而终于人,天然具有人文的情怀和情感的温度,在商业层面,这成为基于真实社交关系传播和连接的基础。基于此,品牌更需要以用户为本,关注用户的社交需求,创造社交场景下数字回流类型的内容触发、分享的渠道和途径,激发用户传播和分享的欲望,增进对品牌的价值观理解。如何建立“自传播”的机制,也将是品牌可持续增长的长期命题。
数字回流是商业文明的进化,更在重新绘制年轻一代消费的精神指南。这种“生活考古”的背后,是品牌领先一步的机会窗口,也是品牌革新的一次洗礼。因为,数字时代,回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方法。那些积极拥抱数字回流的品牌,将在这种重绘中实现品牌的观念跃迁和新价值创造。
河南春节晚会舞台表演节目《唐宫夜宴》,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完美结合,展现创意精美的舞台效果。(图片来源: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