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方雳离开,李泰才看向李承乾,问道:“秘书少监是谁?”
魏大夫的话,估计就是魏征了,但是这个秘书少监,李泰就不知道了。
因为远离朝堂,朝堂上一些官员,除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些名人,别的人他是一概不知的。
若是听到名字还能搜索一下,但只听到官职名就不行了。
李承乾看了一眼李泰,解释道:“秘书少监是虞世南,虞伯施,曾经是十八学士之一。曾经,阿耶还想让他担任太子右庶子,却被他拒绝了。虞少监不管是学问还是书法,都是朝内位列在前的,没能得到他的教诲,就是我也遗憾啊。”
不当太子右庶子?
李泰也惊讶了一下。
教导太子这件事,可是不少人眼馋都馋不到的机会。
占了和太子之间师生的便宜,将来不管是自身还是子嗣,在朝堂中都不需要发愁了。
师生的情谊,放眼任何朝代,都是坚挺的。
不过既然虞世南拒绝,显然他对这样的诱惑,全然没有放在眼里。
进去通禀的方雳很快就走了出来。
“二位殿下请入殿。”
得到了准许,俩人才从侍卫的手中接过横刀的匣子,一起抬着进了殿门。
李世民才发了一次火,见到两个儿子抬着匣子进来,特别是看到青雀,怒火顿时消减了一些。
将匣子递给方雳呈交,李承乾和李泰接受了魏征和虞世南的见礼,随即还礼。
打开匣子,李世民惊咦一声,立刻伸手把横刀取了出来。
外表的华丽,在他这个战阵行家眼里什么都不是,在他看来,武器不需要多好看,只要能杀人的,都是好武器。
更何况,战场上用的武器太华丽,可是取死之道。
带着刀格的横刀,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拔刀而出,镶金的“天子”两字,他只是瞥了一眼就略过。
伸手在刀上弹了一下,一声悠扬的刀鸣证明,这把刀的结构很稳定,不太可能存在暗伤。
将横刀放在案子上,李世民疑惑道:“青雀,这就是你送给朕的礼物?横刀而已,用不着装饰的这么华丽吧。”
看了一眼魏征和虞世南,李泰行礼道:“儿臣的礼物自然不会这么简单,稍后儿臣自会给您解释。”
青雀这么说,显然是不适合在外人面前介绍的。
看了一眼李承乾,李世民又想起了刚才的话题,忍不住开口道:“太子,青雀,朕想要在端午节的时候,设宴之余,还举行赛龙舟,奈何魏卿却以靡费过重为由,劝朕放弃,你二人怎么看?”
明明刚才皇帝已经有了打消念头的趋势,谁成想两位殿下来了以后,竟然又旧话重提了。
此时此刻,魏征已经确信自己的劝谏不会起效果了。
赛龙舟事小,但是皇帝参与其中,就要靡费过重。
不过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情,他也只准备劝谏一次就算了。
毕竟皇帝一意孤行之下,几乎没人能阻拦,这等小事他还犯不上一直进谏。
“好事儿啊,为何不办?”
令魏征始料未及的是,最先回答的居然是越王。
虞世南拱手行礼,道:“殿下可知,若是陛下举办赛龙舟,就要靡费大量的护卫力量,兴师动众只为玩乐,殊为不妥啊。”
李承乾敬佩的看向李泰,自己是打定了主意不参与这个话题。
舅舅曾经告诫过他,在面对朝堂中政见不同的事情时,明哲保身是首先要做的事情。自己是太子,帮朝臣对抗父亲是不孝,帮父亲对抗朝臣,也会给朝臣留下坏印象。
所以,避开是首要选择。
见虞世南这么说,李泰还礼道:“虞少监或许不知,从开春开始,长安附近就没有下一场大雨,前几日的小雨,连地皮都未能浇透。
《汉书·地理志》记载,古代越人以龙为图腾,在每年端午,他们会举办盛大的图腾祭,使用刻画为龙形的独木舟,在江河上竞渡游戏,同时把粽子投入水里祭祀龙神。
天旱少雨,民间本就民心惶惶,再持续干旱,父皇作为皇帝,免不得要下罪己诏。
然而,烧再多的罪己诏,都不如官面组织一起赛龙舟,祭祀龙神要顺应民心。
更何况,若是朝廷设立奖励,不需过甚,哪怕只是免一地一年的赋税劳役,或是奖励一些铜钱布帛,都能做到与民同乐,对朝廷的声望也是一种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李泰的话,虞世南若有所思,魏征也挠起了胡须。
如果只是皇帝个人的玩闹的话,确实不妥,但若如越王所言,赛龙舟确实意义非凡啊。
见青雀竟然找到了这样的理由,李世民也不由得向往起来。
虽说当皇帝是需要在臣民面前保持神秘的,不该过于抛头露面,但官民同祭就不同了。
这也是展现皇家威仪的好机会!
见魏征和虞世南久久未言,李世民试探着问道:“两位卿家,越王所言有理,朕以为,当传令礼部,制定典仪,赛龙舟,祭祀龙神,以安民心,卿家以为如何?”
二人只能拱手道:“既如此,可行。”
见自己的想法终于在这俩人面前通过了,李世民也松了一口气。
“朕承认,开始的时候确实存了玩乐的心思,幸赖两位卿家警醒,才没有误入歧途。两位卿家整理的《群书政要》,应当记得将今日的事情记录其中才是。每成一小册,都要送到宫内供朕阅读警醒。”
二人今日,本就是过来送书稿的,恰逢听到皇帝的想法,才顺便进谏了一下。
见皇帝自省,魏征和虞世南顿时松了一口气。
肯自省就好,显然皇帝也是听了越王的话才联想到“顺应民心”上面去。
这位皇帝,怎么说呢,也算多变。
认真的时候,确实能够做到严于律己,但是犯浑的时候,也不比别人差。
不过,在他们看来,皇帝就是喜欢胡作非为,像这一位敢于自省的,已经是少见的了。
书稿送到了,进谏也进谏了,越王显然有私事要说,俩人也就一起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