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我就只想静静地躺着,不想说话,不想思考,也不想睡觉。这是焦虑到无可解、内耗到心累的状态了。
怎么描述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呢?
像走进了迷宫,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不清楚来时的路,也不知道哪里是出路,对未知、不确定性感到深深的恐惧。
我知道书籍拥有神奇的治愈力量,能让人变得清醒而平和。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各种推荐书单,想找到一本能治愈自己的书。
可是我找了很久,仍没能找到一本喜欢的书。我也在掌阅上试着看了很多书,可惜都看不了多久,不是这里不喜欢,就是那里不满意。
如果在心烦意乱的时候恰逢书荒,找书的过程只会让烦躁更添烦躁。虽然知道我要找的不是这本书,可就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我想找的。
因为,我想要找的其实根本不是书,而是想找寻内心的慰藉。可是漫无目的地找书的这一行为反倒让内心更无法安定。
若把我此刻的内心比作浑浊的湖水,那么我此时的诉求便是让湖水变清澈。我尝试着找来棍棒,使劲搅拌着湖水,说:“污泥,快沉下去吧。”
显而易见,越是努力想要摆脱,越是无法安定下来。就好像使劲搅拌湖水一样,这并不能让污泥沉淀,反而会让湖水更加浑浊。
我又试着向男朋友倾诉,或许说出来就会好过很多。可我出口就是抱怨的话,我责怪别人,责怪自己,甚至责怪起他这个无辜的安慰者了。
结果不出所料,我这番无脑的发泄行为,并没有让我状态变好,反而使男友也被传染负能量,不小心成为情绪垃圾桶了。
我明白了一件事:越是想要向外寻求内心的平静,越是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我走出这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之后,我想要找出“解药”。究竟是什么让我恢复内心的平静了呢?我想应该是安静的力量吧。
一种“解药”是被动安静。
因为身体拥有强大的自愈力,使得情绪能够自动调节平衡。当内耗到无可耗,焦虑到无从焦虑,内心就不得不安静了,结果反而不再焦虑了。
一种“解药”是主动安静。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而不是向外索求灵丹妙药。安静地凝视自己的内心,并耐心询问它: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是哪方面觉得困难呢?
想明白了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之后,就从小处入手,想办法一点点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放大焦虑,好当作自己逃避问题的幌子。
事实上,问题根源一天不得到解决,内心就一天不会真正平静。安静下来,才能发现是什么扰乱了心湖。发现问题后,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有踏实感,安定感,真正恢复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