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卫国知道,揭开身世之谜的时刻来到。等了80年的谜底或许就在这张信笺上。他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
铁柏寒之后人台鉴:我受义母荣雪菲之委托,保存这份资料达50年之久,然,吾身染沉珂,恐时日无多。为不辜负母亲他年之重托,特修书一封,寄海峡对岸之故乡。望铁家后人能看到这封书信,也了却姐姐毕生之心愿。
顺颂 金安!
荣亚嬛手书于中华民国89年清明,高雄家中
铁卫国陷入沉思中,荣雪菲是谁,荣亚嬛何许人也?他们和父母是什么关系?一连串的问号将他带入迷茫中。片刻后收回思绪,目光落在荣亚嬛书信下面一沓发黄的信纸上。他希望能从这封来自于海峡对岸的信札中寻到满意的答案。
(信内文)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天一个早上,从大运河南岸铁家庄通往京城的大道上,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迎着朝霞向前走着,面色凝重,眼睛里放射出冷飕飕目光,将往来行人收入眼底。肩上斜背包袱,右手提一柄单刀,走向沧州府方向。年轻人叫铁柏寒,铁家庄老拳师铁忠良的小儿子。武林中铁门一派在江湖中不显山露水,但铁门武林绝技无影刀却令人闻之胆寒。因铁门师徒少在江湖上行走,所以知道的不多,见过的更少。
铁柏寒怀揣父亲的亲笔手书,进京投奔在光绪皇帝身边当差的师叔。后来铁柏寒被光绪钦点为御前侍卫。之所以能被皇上钦点为带刀侍卫,铁门的无影刀让皇上刮目相看,铁柏寒年龄虽不过二十,但已得到父亲真传。但后来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令人费解。铁柏寒走后第二年秋天,师叔即被朝廷下了大牢,不久便死于牢中。在一个隆冬寒夜,月黑风高,几个黑衣人闯进铁家庄,将身怀绝技的武林名宿铁忠良杀害,大儿子走镖太原,在半路上被截杀。老夫人在家娘未归虽躲过一劫,但不久便失踪了。铁家庄铁门一派封门闭户从此荒凉。当铁柏寒得知此事后,卧床半月,从此开朗豪爽的他,变得沉默寡言。
紫禁城是一个让他既爱又恨的去处。瀛台更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地方。瀛台,在半个世纪前充满神秘色彩。即使是现在,除了生活在京城的人大多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外地人仍然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瀛台是中南海里的一个孤岛。中南海,人们可能不会陌生。
光绪二十八年(1898年8月)的瀛台,注定是一个难忘的瀛台,不平凡的瀛台。戊戌变法失败第二天晚上,瀛台涵元殿内,光绪皇帝(载湉)面色晦暗,情绪低落,在房间里踱步。一会儿来到房门前推开房门,一阵清风扑面而来,光绪打了一个寒战。惊动当值太监和侍卫,几个人出现在门前左右。光绪扭头走回内里,房门被太监慢慢合上,弯腰低头退下去。御前侍卫铁柏寒手扶刀柄,往前走了两步,二等侍卫郑岩风挡在面前,黑暗中两人目光犀利在较劲,片刻之后两人抱拳相互施礼。铁柏寒向水边走去。郑岩风望着对方背影冷笑。
瀛台位于中南海南海中,是中南海制高点,四面环水,以亭台楼阁相伴。北边有一石桥与岸上相连。建于明朝,清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修建,是皇帝、后妃避暑的居住地。
铁柏寒不回头也知道,瀛台岛上的一干众人均是老太后心腹李莲英安排的亲信属下。光绪皇帝一举一动随时都掌控在大内总管的视线内。当然也包括自己。至于自己能在皇帝身边待多久,只有老天爷清楚。
郑岩风目送铁柏寒身影到水边,一股杀气夹杂着愤懑从那双充满猩红血丝的眸子里蹦出。两人都是御前侍卫,年龄相仿,武功在伯仲之间,但背靠两个主子,负有不同使命。稍有不慎掉脑袋就像吐口唾沫一般简单轻松。故此两人均不敢懈怠。
突然一个黑影扑向涵元殿,铁柏寒纵身而起扑过去,两人打斗在一起,过招后势均力敌,此人身法轻盈,拳法刁钻,让武功精湛的铁柏寒佩服三分。一时间竟看不出此人功夫出自何门何派。对方黑衣黑巾蒙面,既然是冲涵元殿而来,只有两种可能,刺杀和营救光绪皇上。这也是让铁柏寒难以下杀手的原因。
突然一阵急促脚步声由远而近。几位穿黄马褂、腰佩长刀的御前侍卫赶过来,此刻蒙面人已被铁柏寒逼至水边。“鹰犬!”突然从对方口中吐出两字,铁柏寒一怔,对方飞身落入水中,一阵浪花溅起,踪影皆无。郑岩风提刀飞身而至,望着水面上掀起的阵阵涟漪,转而把目光投向铁柏寒。几个侍卫赶到,太监们挑着灯笼随后来到水边。
铁柏寒冷哼一声,转身向东走去。郑岩风从不怀疑自己鹰眼一般的视力,分明是两人在打斗,转眼间只剩一人,而且铁柏寒始终没拔刀,岂不令人怀疑?他何尝不知京城内高手如云,但大内侍卫们也是武功高超的虎狼之辈。尤其是这铁柏寒更非一般人可比。怎会轻易让一个不明身份之人逃脱。但,怀疑归怀疑,却也不敢轻易向总管大人禀报自己的想法,在这皇宫里,一句话可以断送别人的性命,同时也可丢掉自己小命。伴君如伴虎,需要明白寻求相对平衡的生存法则。
三天后的夜晚。光绪帝坐在龙床上看书,但目光游离于书外。他惦记的是几位心腹之人的命运如何。这些人都是自己挑选的精明强干之辈,尤其康、梁、谭等人。至深夜,光绪和衣躺下,突然传来轻轻声音。光绪起身观看,心腹侍卫铁柏寒跪在下面。光绪坐起来问:康、梁等人安否?
铁柏寒不敢抬头:奴才禀报皇上,康大人(有为)梁大人(启超)已出走,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入刑部大牢。
光绪皇帝愤然挥手:即刻营救。
这四个字是圣旨,无人敢不尊,无人敢不从。若在往日,皇帝想放过几个人只需一句话的事儿,想让谁死更简单。但今日却不同,营救两字应该是使用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下,而绝非出自皇帝之口。可见此刻一国之君的内心充满怎样的无奈和尴尬。
铁柏寒一咬牙:奴才遵旨。他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圣命不可违。几十年后想起此事,他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绝不是单纯什么愚昧和尽忠,而是冲谭翤同、杨锐等人的慷慨大义,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光绪皇帝精心策划的维新变法刚过百日,便被袁世凯等人破坏流产。光绪帝仰天长叹,大清江山毁在这等人手里,令朕痛心不安。病入膏肓之体,即便悬壶济世的华佗再世,恐也难有回天之术,悲呼!
铁柏寒眼角偷偷扫视光绪皇帝,面容憔悴,愁眉不开。他回想起几天前在拐角处遇到太医刘的情景。在宫内一般情况下没人敢探寻皇上的龙体安否,即便是朝廷重臣也讳莫如深。但太医刘对铁柏寒不敢小觑,自信得罪不起。
铁柏寒手扶刀柄问:敢问刘太医,皇上龙体安否?
太医刘心想作为一个御前侍卫也只有你敢如此大胆:龙体欠安。
铁柏寒又道:可否说来听听?
太医刘紧皱眉头,说来可以,但你听得明白吗:这个、这个秋之将至,阴阳失平,干渴少痰,动则出汗,行则气喘,乃肺之顽疾耳。
铁柏寒听得认真,却一句也没听懂:如何医治?
太医刘本以为用几句行话糊弄几下子算了,没想到对方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这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讲究的是阴阳之平衡,限其实、补其虚,实虚乃辩证也。
铁柏寒继续追问:可否说明白些?
太医刘不耐烦了:郁之闷也,瘀之堵耳。
太医刘一顿啰嗦把铁柏寒带入云雾山中去了。他欲转身尽快离去,颇感耳朵难受。但太医刘却来了兴致,给对方开起药方子:健脾润肺之用百合、枇芭叶、大枣、陈皮——
铁柏寒忙捂着耳朵逃去。心想,我的妈呀,这糟老头子哪里是给皇上瞧病,简直是折磨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