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桥边救人

回去的路上,就见前面牛肚桥旁边聚集着一大群人,一名中年男人在那里嚎啕大哭。

所谓牛肚桥是清河县里力工聚集的地方,清河县有句俗话,叫做落难必闯牛肚桥。

武松分开众人,就见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抱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

孩子面色发红,嘴唇干的起皮,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是不行了。

“谁能救救俺娃,谁能救救俺娃。”汉子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

“汉子,怎么称呼,孩子生病咋不去看郎中?”

“小人姓刘,排行老二,大家都叫我刘二旦,在这里做泥瓦匠。三天前孩子生病了,看郎中花了好几百文也不见好,今天再去看时,郎中直接赶出来了,说是让准备草席。”

武松手往孩子额头上一搭,好家伙,高烧最少四十度。

这是感冒发烧成肺炎了,死马当活马医了。

武松把一盒阿莫西林扣出两颗来:“我这里有药,专门治疗这个病,你若信得过赶紧给孩子吃了,兴许还有救。”

刘二旦连连点头:“行,行,可是俺没钱了啊,只能等以后干活赚了钱再给你。”

“无妨,救人要紧。”

有人取了水壶,给孩子灌下了两颗阿莫西林,又把仅有的一百文钱递给汉子:“不能在这里,赶紧的回家,买小米做稀粥,给孩子吃点。“

汉子点点头:“二郎之恩,小人他日再报,小人先回去了。”

汉子抱起孩子,拿上铜钱快速返回城外的茅草房不提。单说武松提着鸡蛋小心翼翼的回到家中,把太阳能电池板小心翼翼的固定在屋顶,电线链接蓄电池,蓄电池又给电热板通电,水袋里加了几十斤的温水。

武松把鸡蛋洗净晾干,正准备放入孵化器的时候武大郎回来了,两担子炊饼竟然是卖完了。

“二郎,你这是在干啥,要做咸鸡蛋?”

“不是哥,我这是准备孵化小鸡,以后我养鸡赚大钱,哥哥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武大郎摇摇头:”二郎,孵化小鸡需要用老母鸡的,再说现在天太冷,孵化出来也会冻死。“

“哥,你就放心吧,你兄弟我那可是养鸡的行家里手,一手养鸡的本领出神入化,比你炊饼做的都好。“

武大郎憨厚的一笑,自己这兄弟喝酒打架没得的说,养鸡那不是瞎扯吗。

“行,二郎你好好干,哥再出去卖一趟,这几天生意好。”

武大郎又挑了担子出去沿街叫卖了,武松把鸡蛋放入孵化箱里,温度调整到三十八度五,然后又拿体温表重新校对了一次,这才放下心来。

太阳照射着屋顶,源源不断的为孵化器提供电力支持,因为孵化器小,完全不用担心电不够用。

忙完这一切,武松又开始了练武,乱世将至,唯一能靠的住的就是自己这一身武艺。

练了足足一个时辰,中午倦怠了,靠在院子里的大树打盹。

这个时候武大郎挑着空担子回到了家门口,忽然过来一个汉子,还背着一个孩子,对着武大郎拱手施礼。

“武掌柜的,小人是来找武郎中的,劳烦引荐。“

武大郎一百二十个问号,武郎中,自家哪里有什么武郎中。

“你搞错了,我这是炊饼店,没有郎中。”

“错不了,武二郎,全城的人都认识,小人一打听就知道这里了。”

武大郎心想,坏事了,恐怕这又是二郎打了人,人家找上门了,没辙,赔钱吧。

正说着,武松开门出来了。

“二旦,你不在家休息,背着孩子又出来干啥?”

刘二旦是纳头便拜:“小人多谢恩公,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小人做牛做马也报答恩公。“

武松看了看孩子,面色好多了,伸手一摸额头,高烧变低烧了。

“进来吧,我在给孩子瞧瞧。”

刘二旦抱着孩子来到房里,武松取了体温表给孩子测量,退烧还是很明显的,三十八度。

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武松又给孩子喂了两粒阿莫西林。

“孩子肺还是没好利索,明天早上你再过来一次。回去之后一定让孩子喝点稀粥,吃个鸡蛋,等烧完全退了,慢慢的也就好了。”

“多谢武郎中,那小人先回了。”

刘二旦走了,留下武大郎在风中凌乱,盯着武松小半天。

“二郎,你啥时候会看病的,我咋不知道啊。”

武松一笑:”嗨,我不是在山上学武啊,顺带学了点医术。以前老是喝酒打架,今天起不出去喝酒了,怪无聊的,今天遇到了,顺带给治疗了。“

武松这是真改了呀,激动的武大郎直奔后堂,跪在了父母的牌位前跪拜:“爹,娘,二郎现在不喝酒打架了。他要养鸡,还会给人治病了。”

武松臊的脸红,按照原著的发展,武松会继续喝酒打架,直到有一天,武松喝大了一拳把人打晕了,以为打死了,这才有了逃亡柴家庄,遇到宋江的事情。

武松买来笔墨纸张,认真构思,详细的把事情规划了一下。

这个养殖系统能给的都是最基本的,三个月的时间要想建成一个最基本的养殖场可以说是很难的。

北宋末年虽然经济发达,手工业发达,但是受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如今只有两种小鸡孵化方式,一是用母鸡孵化,这个方法简便后期育雏也省心,但是要求买爱抱窝的鸡。第二种是火炕孵化法,炕下烧火,鸡蛋放在凉席上,盖好被子。人工控温,加减火,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就能孵化一千两千只小鸡。

最为主要的是干啥不得要钱呀,武松摸了摸兜,分屁没有,哥哥大郎那里到时有几十贯

贯钱,可是自己也张不开口,看来赚钱还是要靠自己。

天擦黑,武松准备洗澡睡下,门口有人喊:“二郎哥哥,二郎哥哥。”

武松开门一看,来的个是个小瘦子,身高勉强一米六,机警伶俐,叫做张文,是武松的发小,一直是武松的跟班,经常给武松出出主意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