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笑道:“没关系的,这样的药物咱们以后会自己造。”
秦川说的没错,他让杨远道找来了那些年轻人,就是要让他们组成一个医药研制小组,来研制青霉素。他原本的职业就是医生,青霉素的配方、生产流程他都很清楚。他很自信,在自己的指导下,青霉素一定会研制成功,并且投入批量生产。
秦川之所以要秘密进行研制,因为他打算把青霉素作为一棵摇钱树。青霉素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泛了,可以治疗数十种病症,需要量何其巨大。秦川很自信,仅凭着青霉素他就可以成为大唐的首富。
回到程府之后,秦川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程处默也在忙,新军的许多准备工作都由他来负责。
程咬金也刻意地锻炼他。不仅是军中,兵部、工部的事情也都安排他去处理,与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去打交道,锻炼他待人接物的能力,增长人脉。每天早饭后程处默就离开了程府,午膳、晚膳都在外面吃,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才结束一天的忙碌。
这些天来,陪伴秦川的是程处亮。他人头熟、路子广,脑瓜活泛,秦川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帮忙。
程处亮也乐意帮秦川的忙。这段时间来,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经常往外跑,去跟他那些狐朋狗友厮混,而是忙着去完成秦川交代的事情。
这天上午,金玉楼派人来找程处亮,送来了秦川要的东西。
程处亮接过来看了看,并没有让送货的人离开,而是带着他去见秦川。如果金玉楼送来的东西不符合秦川的要求,就可以直接指出问题来,让来人回去重新加工。
不久以后,秦川打开了金玉楼送来的两只锦盒,每一只锦盒里面都是两副镜片,从外观上看感觉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他没有检测工具,也只能拿着镜片,观察自己写的文字,来确定这些镜片质量是否合格。
秦川看到镜片打磨得十分光滑,光洁度很高,对工匠的手艺十分满意。镜片的加工水平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后世的工艺水平。
秦川好奇地问道:“你们金玉楼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加工出上乘的镜片,是如何做到的?”
来送货的人30多岁年纪,看上去敦厚稳重。他并不是金玉楼普通的伙计,本身也是一名工匠。他之所以亲自送货过来,就是想看看他们打磨出来的水晶镜片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直接听取用户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当然,这也是看着程处亮的面子,一般人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听到了秦川的夸赞,来人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道:“回爵爷的话,在金玉楼加工水晶是有分工的,有的人负责切割水晶,有的人负责打磨镜片。因此速度就快了些。”
秦川暗暗点头,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流水线的概念。秦川认为水晶的切割工艺相对简单,能够将水晶镜片打磨的这么薄,光洁度如此之高,可能是借助了什么工具。
他问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来人解释道:“打磨镜片分两道手续,先是有人用磨石将镜片打磨到所要求的厚度,再交给其他的人打磨,直到光滑为止。最后一道工序,使用的是一种叫磨盘的磨器。”
秦川大概明白了他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想来应该是类似砂轮一样的东西。
秦川让来人画出简图,果不其然,出现在秦川面前的就是一个手摇的转轮抛光机。秦川来到了这个时代,发现古代人十分聪明,他们缺乏的只是知识的积累。
秦川原本就有想发展科技的想法,以前还担心唐朝人会难以接受,现在看来完全不必担心。
送走了来人之后,秦川又让程处亮找来了程府中的木匠和铜器匠人,拿出一张早已画好的图纸,交给了他们,并且将水晶镜片也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在按照图纸加工的时候,根据镜片的尺寸进行调整,直到找到最佳的尺寸为止。
到现在为止,程处亮仍然不知道秦川这是要干什么。他很想看到最后的结果,于是催促找来的工匠,让他们加班加点,尽快打造出来。
为了鼓励工匠们的积极性,还答应给他们额外的奖赏。工匠们也都很高兴,因为自从秦川出现在程府之后,工匠们手中的活计多了很多,相应的待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工匠们以及他们的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听说加工完这些活计还会有额外的奖赏,他们更加兴奋了,连忙应承,一定会加班加点赶进度,把秦爵爷所需的零部件加工出来。
程府中的工匠们的水平真的很高。程处亮曾经夸口,说程府中收留的工匠的水平,甚至超过了工部匠作间的工匠。看来还真不是吹牛。
按照秦川的要求,他们把秦川设计的东西仅用了一天时间,就造了出来,并且已经按照秦川的要求,把那些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各部件之间的尺寸配合得严丝合缝。
为了能让秦爵爷满意,他们还额外下了功夫,将物体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打磨得十分光滑,尤其是那铜制的部件,可以清晰地照出人影来。
秦川制造的望远镜只是单筒的,他认为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很难制造双筒望远镜,有了单筒望远镜也足够了。
秦川拿起了一只望远镜,吩咐二宝拿起另一只,走向门外。程处亮和工匠们也跟了出去。
秦川举起望远镜放在眼前进行测试,感觉到效果还可以。但是在调整焦距的时候,或许是镜片的原因,或许是组装的原因,还不能够达到令他满意的效果。于是又换了二宝手中的那一只,这一次基本上达到了他满意的程度。
由于缺乏测量工具,无法精准地测定放大镜的倍率,不过根据他的经验,应该在四倍到五倍之间。在这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用于战场观察应该是够用了。至于打造水平更高的望远镜,甚至包括双筒望远镜,现在秦川没有那么多时间,以后会画出图纸来,交给工匠们去慢慢摸索。
秦川把望远镜的用途告诉了程处亮,并教会他如何使用。程处亮试过之后,爱不释手,连连称奇。
秦川是个讲信用的人。那天他答应过李治,要给他好玩的玩具。前几天已经让程府的工匠做了一只竹蜻蜓,秦川觉得有些不够,干脆就把刚刚打造好的这只望远镜,也一同让程处默送到宫里去。
秦川设计的竹蜻蜓是大号的,大约一尺长,上面是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螺旋桨,下面连接的木棍粗细适中,很适合李治这个年纪的孩子手掌的尺寸。整个竹蜻蜓外表打磨得十分光滑,还涂上了鲜艳的油彩。
这只竹蜻蜓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螺旋桨上面钻出了两排尺寸不一的小孔,这些小孔在不同的风速、不同的进气量的情况下,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升空之后,可以合成如同和弦一般非常悦耳的声音。
,程处亮在宫中也有不少太监跟他相熟,很快就把这两件玩具送到皇宫中。
这是一个大晴天,到了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绚丽。李世民过了横街,就要返回自己的寝宫。
这时走在侧后的王德说道:“陛下,晋阳王殿下新近得了两件宝物,是泾阳侯送给殿下的。宝物十分神奇,您要不要过去看一下?”
王德之所以说这番话,是因为长孙皇后身边的太监刘公公,让他把这个话说给皇帝陛下听的。虽然长孙皇后不争宠,可是他身边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主子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更多一些,主子越金贵,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就越风光。
孩子得到了玩具,李世民肯定是不会感兴趣的,不过听说是秦川送来的,那就不一样了。出自秦川手中的东西,绝对不一般。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吩咐道:“摆驾立政殿。”
王德闻言,就朝着身边的小太监点了点头,那小太监立马飞奔,前往立政殿去报信儿。
长孙皇后没有想到李世民会突然来这里,因为按照往常的习惯,今天李世民会去杨妃或丽妃那里。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她也很高兴,赶忙吩咐摆宴,然后带着一双儿女出去迎驾。
看到自己的一双儿女,李世民脸上满是笑容。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也下意识地伸手去摸了摸李治的脑袋。以前他可从来没有这个习惯。
长孙皇后满心欢喜,李治也是幸福满满,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而在一旁的王德就看得有些傻眼。他没有想到那个秦川竟然有这般魔力,连皇帝陛下都受了影响。
李治毕竟是个小孩子,秦川送给他的两个玩具让他十分兴奋,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见人就忍不住拿出来炫耀一番。
如今父皇来了,当然也忍不住赶紧显摆。他十分期盼地问道:“父皇,孩儿新得了两件宝物,你要不要瞧一瞧?”
李世民正为此而来,闻言笑道:“好啊,你就拿过来吧。”
李治身边的亲随小太监小联子是个机灵鬼儿,听到这父子二人的对话,不等李治吩咐,赶紧跑进殿去,把竹蜻蜓和望远镜拿出来,交到李治的手上。
这两件玩具之中,李治最喜欢的是望远镜,认为望远镜更贵重。为了炫耀自己的宝贝,李治还安排好了展示的顺序。
此时众人都在立政殿的门口,李治拿起那只竹蜻蜓,在殿前的广场走了几步,跟众人拉开距离之后,双手握住竹蜻蜓,用小手用力揉搓。这些天来,他已经玩得十分熟练了,已经有了很高的技巧。随即他放开竹蜻蜓,竹蜻蜓顿时腾空而起,伴随着一阵悠扬的声音,在空中高高地飞翔着。
对于这样的物件,李世民认为它就是小孩子的玩具,尽管做得十分精巧,小孩子会喜欢,可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小孩子的玩具,应该算不上什么宝物。不过只要自己的儿子开心就行,也算是秦川有心了。
李治表演了一番,兴冲冲地拿着捡回来的竹蜻蜓,来到了李世民面前,说道:“父皇,您看孩儿的竹蜻蜓好玩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声音很好听。”
受到了李世民的夸赞,李治兴奋地涨红了小脸。他要献出自己另外一件宝贝,以获得更大的夸赞。
他说道:“父皇,孩儿还有一件宝物,您来看看。”说完就拿起望远镜,双手捧着,举到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看到他手中的物件是圆筒型的,一头粗,一头细,里面还镶着亮晶晶的水晶镜片,有些不清楚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李治说道:“父皇,您拿起来,从细的这一端往外看。”
李世民双手举起了望远镜向远方望去,开始的时候他是往天上看,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渐渐随着视线下移,看到了前面的永和殿。
他惊讶地发现永和殿上面的飞檐忽然变大了许多,甚至在檐角下挂着的小小风铃,都变得清晰了起来。
李世民有些吃惊,又望了望别处好像也是这样。当他把镜头望向正在注视他的李治的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张大脸,满脸兴奋地盯着自己看。
李世民顿时吓了一跳,幸亏他先看了其他的景物,对于景物变大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否则的话,有可能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李世民啧啧称奇,好奇地问道:“稚奴,此为何物,为什么看到的东西都变大了?”
李治炫耀地说道:“父皇,这个叫做望远镜,也叫做千里镜,可以看得很远很远的。”
李世民是马上皇帝,同时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也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将军。他马上就意识到了望远镜在军事上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凭借望远镜就能够远距离发现敌军,也就能够尽早进行作战准备,在战场上就占了先机。
想到这里,他很想将李治手中的望远镜据为己有,可是想了想后,觉得既然这物件是秦川送给李治的,说明秦川会制造。他当即决定明天要宣召秦川觐见,让他把制作望远镜的图纸献给朝廷。
在晚宴上,李丽质说道:“父皇,泾阳侯送给了雉奴礼物,儿臣也想要。”
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十分宠爱,看到她撒娇的模样,笑呵呵对说道:“这个没有问题。只是稚奴喜欢的礼物你不一定喜欢。想着他送给你什么呢?”
李丽质面色微微一红,说道:“父皇,儿臣还没有想好。等想好了,让刘公公传话给泾阳侯。”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好,你自己看着办。”
接下来的话题不免又围绕着秦川。长孙皇后说道:“这孩子不愧是高人弟子。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惊喜。”
第二天一早,程处亮就带着一位宫中的太监来见秦川,介绍道:“秦兄弟,这位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刘公公。”
刘公公一脸笑容地对秦川说道:“秦爵爷,皇后娘娘让奴才来给您传这个话,还特地叮嘱奴婢,这不是皇后娘娘的懿旨。”
刘公公的话很清楚了,皇后不是在给秦川下命令。而是以商量的语气。这表明了她对秦川的亲近。
程处亮不由暗暗心惊,这是莫大的恩宠。他是真心替秦川高兴。
秦川笑着说道:“刘公公,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刘公公笑道:“晋阳王殿下有了秦爵爷您送给他的两件礼物,晋阳王殿下十分开心。皇后娘娘对长乐公主也十分疼爱,希望你也能送她一些礼物。”
“这个,”秦川一时之间有些为难。长乐公主毕竟是个女孩,秦川还真不知道她喜欢什么。于是问道:“刘公公,公主殿下喜欢什么样的礼物?
刘公公说道:“公主殿下秀外慧中、冰雪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喜好诗词。”
这天下午,秦川又被召进宫中。在两仪殿的书房里,李世民首先听取了关于新军筹备情况的汇报,对于秦川、程处默等人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他随后问道:“秦爱卿,你送给稚奴的千里镜,这不是普通的玩具,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唐军需要大量装备。你认为如何?”
秦川心中暗笑,李世民这哪里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摆明了是要让自己把望远镜的制造方法贡献出来。
其实秦川本来也就有这个意思,不过是想借助着李治之手引起李世民的注意。现在目的果然达到了。
他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制造望远镜的相关资料,递给了王德,说道:“宿国公府中的工匠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制造工艺,陛下可派人到宿国公府去学习。”
李世民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王德说道:“秦爱卿进献的这些秘方,交给邢国公,让他派人去制造。告诉他要注意保密。”
王德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