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熊季康的野望

在李爱国担任卫生员的这三年时光里,虽然平日里忙碌于救治伤员、维护营区的卫生环境,但偶尔也会有那么几个不经意的瞬间,让他的生活泛起一丝不同寻常的涟漪。这不,今天就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熊季康,这位平日里以憨厚著称的战友,竟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走着”来到了卫生所,而非以往因意外受伤而被抬进来。

“嘿,熊哥,今儿个怎么站得这么直溜,我还差点儿没认出来呢!”李爱国笑着打趣道,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老友重逢的喜悦。熊季康闻言,憨厚地挠了挠头,脸上绽开了质朴的笑容,回应道:“嘿嘿,李卫生员,这不是有好事儿嘛,就想着赶紧来找你。”

两人简短而温馨的寒暄过后,李爱国便领着熊季康和同行的韩大柱步入了卫生所。时值盛夏,烈日炎炎,院内显得格外宁静,连药房的门扉也紧闭着,似乎连空气都慵懒地不愿流动。赵莹莹和赵青青两位女同志见李爱国归来,只是匆匆递上了几杯清凉的开水,便又匆匆返回了里屋的病房,继续她们忙碌的工作。

坐定之后,李爱国并未急于开口,而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等待着,仿佛是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又似是在给韩大柱和熊季康一个整理思绪的机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期待,仿佛即将揭晓什么重要的秘密。

终于,韩大柱打破了沉默,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兴奋:“李哥,你听说了吗?小熊这家伙前阵子下河摸鱼,结果捞上来个大宝贝——一块大银锭!他听说你在这方面有些门路,就托我带着过来,看看能不能换点实惠。”

李爱国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大银锭,在这个时代,无疑是稀缺且珍贵的物品,它不仅仅代表着财富,更可能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他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的表情泄露内心的波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熊季康手中的那个布包上。

“方便让我瞧瞧吗?”李爱国的语气尽量保持平静,但眼中的光芒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期待。

熊季康见状,连忙点头,动作麻利地解开了布包。只见里面包裹着一些破旧的棉花,仿佛是特意为了保护这件宝贝而精心准备的。他小心翼翼地从棉花中取出一个银光闪闪的大银锭,那银锭约有巴掌大小,沉甸甸的,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李爱国接过银锭,双手不禁微微一沉,心中暗自估量,这绝对是标准的五十两大银锭。然而,喜悦之余,一丝微妙的遗憾也悄然爬上心头。他深知,按照现代的换算标准,这银锭的重量虽足,但古时的一两与现代差异甚大,因此其实际重量远不及两公斤,而根据他与外界交换的规则,一公斤纯银方能换取一枚珍贵的银灵。这就像是攀登高峰时,眼看就要触及顶峰,却发现自己卡在了一个微妙的位置,前进不得,后退又心有不甘。

面对韩大柱与熊季康坦诚相待的态度,李爱国心领神会,决定尊重他们的决定,将交易的主动权交由韩大柱主导,以免自己的介入破坏了两人之间已达成的小小默契。他深知,在这样的交易中,保持双方的和谐与信任至关重要。

韩大柱见状,连忙接过话茬,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李哥,我和小熊早就商量好了,这银锭我们打算按两毛钱一克来,事后我再从小熊那里抽点好处费,也就二十块钱,图个吉利。”

李爱国闻言,心中暗自点头,对韩大柱的直率表示欣赏。他随即起身,从卫生所的角落里找出一杆古老的秤,这秤虽旧,但精准度尚可,足以应对此次交易。随着秤砣的缓缓移动,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数字上——三斤六两,然而秤杆微微倾斜的姿态,预示着实际重量或许略低于这个数值。若以现代精密仪器测量,恐怕连一千八百克都难以达到,但考虑到误差范围,大约也就少了那么十来克的分量。

李爱国心中盘算着,他自然是拥有更为精确的测量工具,但那对于这样一块完整的银锭而言,未免太过小题大做,切割称重更非他所愿。于是,他决定将这微不足道的差异化作一次善意的让利,既维护了交易的和谐,也彰显了他的大气。

然而,当真正准备支付这笔款项时,李爱国却突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他原本以为手头的资金足以应对这次交易,但仔细一算,昨天的消费加上之前的支出,手里剩下的现金竟只有区区十几块,而那五枚珍贵的培元丹,除去试药、交易和换取蜂箱之用,最终换来的钱款加起来也不过二百四十余元,远远不足以支付这三百六十块的银锭费用。

这一刻,李爱国心中五味杂陈,他未曾料到会有如此疏漏。但多年的历练让他学会了快速调整心态,他深知,面子虽重要,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于是,他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风度的姿态,从裤兜中“变”出了那二百四十多块钱,故意在两人面前展示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一抹无奈的苦笑。

“哈哈,看来是我疏忽了,没想到你们能带来这么大一块宝贝,我这里的现金准备得不够充分。”李爱国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嘲,却又不失真诚,“这样吧,咱们也别急在这一时半会儿。银锭你们先拿回去,咱们定个时间,明天信用社开门后,我取了钱,再找个方便的地方,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何?”

熊季康和韩大柱对视一眼,从李爱国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与坦荡。他们自然明白,这样的突发状况并非李爱国所愿,更不会影响他们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于是,两人爽快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李爱国的提议。

“李哥,你这人爽快,我们也信得过你。”

李爱国轻轻一挥,仿佛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抽出了一沓整齐的大团结,那一张张泛着岁月光泽的十元纸币,足以让在场的韩大柱和熊季康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赞叹李爱国的财力与从容。然而,李爱国此举并非炫耀,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与实力,让眼前的两位朋友安心。

韩大柱见状,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心中虽有一丝遗憾——那原本计划中的二十元提成似乎要延后了,但他很快便调整情绪,毕竟李爱国的信誉与实力摆在那里,这笔交易的安全稳妥更为重要。

相比之下,熊季康的表情则显得复杂许多。他先是面露犹豫,似乎在内心深处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随后,他仿佛下定了决心,毅然将手中的银锭推向李爱国,这一举动让李爱国颇感意外。

“你这是……”李爱国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与疑惑,他未曾料到熊季康会如此爽快地交付银锭,尤其是在自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熊季康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对视着李爱国,说道:“李哥,我熊季康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我这双眼睛还是能看出人的。我信得过您,这银锭您先拿着,剩下的钱,您什么时候方便给,就什么时候给,我不急。”

这番话,字字句句透露出熊季康对李爱国的极高信任,与他之前表现出的纠结情绪截然相反,仿佛一夜之间,两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

李爱国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他深知,在这个世界上,信任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熊季康的这份信任,无疑是对他最大的肯定。然而,李爱国也并非轻易被感动之人,他深知这背后必有原因,于是,他选择沉默,用那双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熊季康,等待他的下文。

被李爱国这样注视着,熊季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也明白,这是自己必须跨越的一关。于是,他鼓起勇气,略带忐忑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李哥,其实我一直很羡慕柱子哥能跟着您干。我熊季康也不是那种愿意出大力气挣辛苦钱的人,我也想像柱子哥一样,跟着您学点本事,赚点轻松钱。”

说到这里,熊季康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强烈的渴望与不安。他知道,李爱国和韩大柱所从事的黄金白银交易,虽然利润丰厚,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被查,后果不堪设想。但他更清楚的是,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李爱国听后,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熊季康的意图,也理解他的顾虑。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有的人选择脚踏实地,有的人则愿意冒险一搏。而他李爱国,恰好是后者。

然而,对于是否接纳熊季康入伙,李爱国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更关乎到团队的安全与稳定。他需要时间,去观察、去考验、去评估熊季康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有足够的胆识与智慧,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第二生产小队如同一叶扁舟,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前行,却似乎总也挣脱不了贫困的枷锁。这个以熊季康为代表的小队,长久以来,便以“穷队”之名闻名遐迩,其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如同冬日里寒风中的枯叶,摇曳而凄清。

回溯往昔,二队曾试图通过发展副业来打破困局,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们开玩笑。那一年,全队上下齐心协力,汗水洒满田野,却也未能换来应有的收获。年终结算之时,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观”——社员们辛勤劳作所得的工分,非但不能换取应得的报酬,反而要倒贴给生产队一毛多钱。这荒诞的一幕,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每一个社员的心头,让他们的希望之火瞬间熄灭。

自此以后,二队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那些有能力、有胆识的社员,纷纷选择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投奔到其他更有前景的生产队中去。而那些留下的,大多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离开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勉强挣够了口粮的工分后,便开始以各种理由逃避劳动。毕竟,在这个“工分越多,赔钱越多”的怪圈中,谁又愿意继续成为那无辜的牺牲品呢?

生产队的困境,如同一个恶性循环的漩涡,将所有人都卷入了其中。社员们的消极怠工,直接导致了生产效益的急剧下滑,而效益的下滑,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和资金的短缺。每到年底,债务问题便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整个生产队喘不过气来。于是,那个“工分越多,赔钱越多”的魔咒,便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成为了二队无法摆脱的梦魇。

面对这样的困境,新任的大队长虽然尽力而为,但似乎也难以力挽狂澜。外界传言纷纷,今年年底,二队或将面临被拆分的命运,石河大队也将因此从十个生产小队缩减为九个。这样的消息,无疑给本就风雨飘摇的二队雪上加霜,让每一个社员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安与恐惧。

熊季康,作为二队的一员,他同样感受到了这份沉重的压力。他深知,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不仅年底可能要倒贴钱给生产队,就连明年的口粮都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改变现状,他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

原本,熊季康打算利用自己对山林的熟悉,去公社的客运站附近倒卖一些蛇、野鸡、野鸭等野味,以此作为投机倒把的小本生意。然而,命运似乎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意外地发现,韩大柱竟然靠上了李爱国这条“大船”,通过倒卖黄金白银赚取了不菲的利润。

韩大柱的那一单生意,虽然只让熊季康赚了二十元,但却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深知,如果自己能够直接按照供销社的价格收购到白银,再转手卖给李爱国,那么其中的利润将远不止于此。以五十两的银锭为例,按照供销社一毛五一克的价格计算,他至少能从中赚取九十元的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