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

苏亦工[1]

日前,出版社嘱我为法学院系学生写上几句毕业前的寄语,作为一名从事法学研究、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的教师,感觉有点推托不掉,只得勉为其难了,但又感到很惭愧,也很惶恐。首先,我想声明,在此只能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这些想法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同,这是让我感到惭愧的地方。其次,让我感到惶恐的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怕说得不中听,引起大家的反感。我知道,寄语毕业生,最简单也最安全的讲法是向大家说些恭维、祝福的套话。这些话我也会说,想必大家已经听得不少了。无非是:“你们是天之骄子”,“你们是状元、才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高智商的群体云云。大概你们一走进大学校园,听到的就是些谀辞艳句了吧?在你们行将走出校园之际,如果还沉湎于这些华丽的辞藻里不能自拔,我怕你们在今后的生活环境里会水土不服的。

不错,你们确实都很优秀。但是这个社会上优秀的人很多,应该不止你们吧?只是很多人没你们这样幸运罢了。你们能走进大学校园、顺利毕业,是凭着自己的优秀呢,还是凭着幸运?抑或二者兼有呢?但愿你们心里都能有点儿数。不要稀里糊涂地进来,又稀里糊涂地出去。如果到现在还弄不清楚,以后难免会碰壁的,幸运之神不可能永远站在你这边。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据说这世界上的蠢事都是聪明人干出来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很聪明,结果怎么样呢?“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2]整天靠耍小聪明过日子是走不了多远的!

孟子说:“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3]刚开始做事很有条理的,不过巧智而已。但是能够从头到尾都做得很有条理,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那可就是圣人了。圣人的事业靠投机取巧是不行的。

看着你们即将离校走向各自的未来,就像看着我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初次离家远行一样。心情很是复杂,一方面为你们高兴,你们终于大了,终于可以不依赖父母了。但是,更多的一面则是为你们担忧,担心你们还太年轻,太单薄,太脆弱,能不能够应付得了当今这个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你们能行吗?能扛得住吗?

我带过一个学生,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夸她智商高,她自己也以为自己聪明绝顶。只有我这个导师说她傻,简直是傻气四溢。你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那只有随她去了。毕竟以后路要靠她自己走,走得怎么样,只有凭她个人的造化了。这样的学生,我见到的可不止一个,应该说不是个别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同学,人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但就是做事不通情理。是何原因造成的呢?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法学教育,究竟教给了你们些什么?你们学到了些什么?你们学到的那些法学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依我之见,那是一套经过汉译的纯西方话语体系,是全套的西方概念、制度、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移译。

我听说,有个部门法博士生,记不得是民法还是刑法专业的博士生了,他说他感觉自己的文化祖国是德国。依此类推,宪法的博士生可能会觉得他的文化祖国是美国,有的专业可能觉得他的文化祖国是英国、法国、日本,如此等等。他们有这样的感觉应该说毫不奇怪。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难道我们多年来的教育就是处心积虑地要把你们培养成黄皮白心的香蕉吗?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会说中国话但连自己的文化祖国都忘却了的西方人吗?这样的教育和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请大家不要做意识形态化的理解,我说的与政治无关。

我个人以为,西方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功利主义和斗争哲学。法学应该就是西方文化这两个特征的最集中体现。著名的德国法学家耶林有本名著叫作《为权利而斗争》[4],这个书名应该说就是对全部西方法学的精确概括。西方法学上所说的权利是什么呢?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在我看来,说穿了,就是财产利益和可以折算成财产的利益。但不要忘了,西方的功利主义又是和个人主义捆绑在一起的。西方人鼓吹的斗争哲学,通常都带有浓厚的暴力色彩。

这样的一套为自身利益而拼命斗争的学说体系经过中国法学教师群体的概念化、教条化的理解或曲解并传授给你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北京大学有位已退休的教授钱理群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如今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群“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包不包括你们呢?应该包括吧?但显然不止你们,也应该包括我们这些教过你们的老师吧?

再这样说下去,你们要么很悲观,要么很愤怒,同侪学者可能也会群起而讨伐我了。这就是一开始我就声明只代表个人观点的用意所在。

好了,概括一下上文这些话的意思,不外是说:你们这些年来学到的西方知识体系与你们即将面对的中国社会是格格不入、完全脱节的。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大忧虑所在!

如此说来,你们的所学岂不是全都白费了吗?那倒也不至于。不要忘了,你们毕竟还是中国人,你们就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只要你们能洗脱你们身上的四股气,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认真解读人生的这本大书,解读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这本大书,当你们真正读懂了人生和社会文化这两本大书的时候,你们就会脱胎换骨,获得新生。你们就可以真正消化吸收这些年里学到的西方知识,并将这些西方知识变成有益的营养,变成你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哪位可能会说,您说的那四股气是指什么,告诉你们,就是:傲气、洋气、娇气和俗气!你们身上有没有这四股气?自己掂量去吧,不用跟我来争!

等到你们走出校门之后可能很快会发现,你们这些年里在大学校园辛辛苦苦学到的那些法学知识,不知不觉间就被忘了个精光。不过不要为此感到苦闷,学习最要紧的是明理,忘掉那些具体的知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两句话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永远要牢记!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想必你们早都耳熟能详了。这两句分别来自《周易》乾、坤两卦《象传》的名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认真思考过吗?

长话短说,这里我仅借用《孟子·离娄上》的话来稍做阐释:“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5]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做事不成,要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埋怨别人,更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能要求别人和你相向而行,要求别人配合你,跟你合作,甚至连梦都要求别人做得跟你一样。那怎么可能呢?那是强加于人。什么事儿都不能强求,更不能靠暴力压服。强扭的瓜不甜嘛!儒家说的自强是凡事要求自己,检讨自己,提高自己!

还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的那位戏班子老师傅教戏时说的那番话吧?有两点:一个是从一而终,另一个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他是讲唱戏做人的道理,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办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一以贯之,善始善终;做人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成全自己,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6]其深意就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谨记不忘!

古语说: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这话典出《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7]这里的儒者,与前面《周易·象传》里说的君子应该是同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受过教育,有一定知识技能并有一定道德操守的人。你们都是受过一定教育、拥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但是你们是否都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呢?是否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呢?如果有,那你们就是儒者,就是君子!

希望我们的法学毕业生都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也都能坚守住这个底线!儒者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在上位在下位,无论为官、为商、为学、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给也都能够给他所到之处带去一股清新、和谐、高雅的气象。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荀子在这里所说的“美”的含义,也是我对诸生的殷切期待!我想,这应该也是养育了你们的父母和所有教导过你们的老师们的共同期盼吧?再说一遍: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不管你们走到哪里,不管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期盼着你们能给你们所到之处带去一股清新、和谐、高雅的气象!成为儒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君子!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2] (清)曹雪芹:《红楼梦》(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3]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15页。

[4] 中文版可参见[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郑永流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5]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2页。

[6]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34、54页。

[7]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