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苦行僧

……

“大奎,你可听过《水浒传》的故事?”许一鸣问道。

“水浒传?没听过。”大奎摇了摇头。

“没听过就好,那我给你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许一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从故事入手,这是‘寓教于乐’最好的开端。

许一鸣绘声绘色地讲述完武松如何连喝喝八大碗,在景阳冈独自一人打死一只凶猛的老虎,赢得“打虎英雄”的称号。

大奎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紧接着,许一鸣又续讲起‘武松杀嫂’的情节。

“这该死的西门庆,一刀劈死真是便宜了他。”大奎愤愤不平地说道。

“后来呢?后来武松怎么样了?”大奎迫不及待地追问。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时间不早了,接下来的故事很长,以后有时间我再慢慢讲给你听。”许一鸣说完,起身离开,留下还沉浸在《水浒传》故事情节中的大奎。

回到住所。

许一鸣蹲坐在门槛上,抬头眺望远方的天空,心中却在思考着大奎之前提到的那句“自己骗自己,意念控制身体”。

良久,也没有什么思绪。

就在这时,白絮恰好从拱门前经过,许一鸣眼尖地叫住了她。

“白絮。”

“少爷。”白絮闻声走来,轻声问道,“有什么事吗?”

“少爷考考你。”

“如果你身上有个地方你自己不能控制它动,但你想让它动起来,你会怎么办?”

白絮眨了眨眼,似乎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少爷,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啊。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控制,那怎么能让它动起来呢?”

“我的意思是,那个地方本身有活动的能力,但你平时不会特意去控制它。现在,你要想办法让它在你没有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动起来。”许一鸣解释道。

白絮还是有些迷茫,摇了摇头表示不理解。

许一鸣见状,便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你如何能让你的耳朵自己动起来!”

白絮一听,忍不住轻笑出声:“这很简单啊!”

说着,她的耳朵竟在许一鸣惊讶的目光中自己折叠了起来。

“哎呀我去,天赋异禀啊你!”许一鸣惊叹,“你怎么做到的?”

白絮笑了笑,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从小就能这样,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也不清楚。”

“好吧,你牛!”许一鸣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接着,他低头看向白絮,又提出了一个更刁钻的问题:“那,你能让你的屁股动起来不?”

这个问题显然让白絮有些尴尬,她羞红了脸,娇嗔道:“哎呀,少爷讨厌。”说完,她便害羞地跑开了。

许一鸣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耸耸肩,撇了一下嘴。

第二天。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许一鸣起床前往清微堂读书。

刚踏入清微堂,大奎就迫不及待地迎了上来,一脸急切地问道:“少东家,你给我再讲讲武松的故事呗,他后来怎么样了?”

许一鸣微微一笑,却故作严肃地说:“现在是读书时间,你要好好学习。等结束,我再给你讲后面的故事。不然,我就再也不给你讲后面的故事。”

大奎一听,立马收敛了嬉皮笑脸,变得认真起来,端正地坐在书桌前,可这份认真只是三分钟热度,随后他又忍不住缠上了许一鸣,想要继续听武松的故事。

而许一鸣却每次都用同样的话术,让大奎乖乖地回到学习上。

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在学习中悄然流逝。

“少东家,这下可以讲了吧!”大奎满脸期待的看着许一鸣。

许一鸣笑了笑,拍了拍大奎的肩膀:“先吃饭,等我吃过饭就去找你。武松的故事还长着呢,咱们有的是时间慢慢讲。”

大奎一听,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

吃过饭。

许一鸣悠闲地溜达到外院。

大奎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一脸焦急。

许一鸣笑着坐到房檐下,大奎则紧挨着他坐下。

“话说武松在怒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

就在这时,院门突然被敲响,许一鸣和大奎同时抬头看去。

老奎从一旁的门房中走出,稍微打开一道门缝,只见门口站着一位身穿灰扑僧袍的消瘦和尚。

“阿弥陀佛,施主,能否施舍些斋饭,让贫僧充饥。”和尚的声音温和而谦逊。

“奎师傅,是谁啊?”许一鸣轻喊道。

“少东家,是过路的僧人要讨斋饭。”老奎回头回应。

和尚讨饭?

闻言,许一鸣好奇地站起身走过去,将半扇门全部打开,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僧人。

对方手托钵盂,单手行礼,神情庄重。

“阿弥陀佛,望施主能施舍些剩菜剩饭。”

“阿弥陀佛!”

许一鸣双手合十回应,然后回头看着大奎问道,“刚才吃的饭还有剩余吗?”

大奎摇了摇头,表示已经没有了。

许一鸣略显尴尬,对和尚说道:“师傅,真是不巧了。这样,我给你拿几文钱,你去买几个馒头吧。”

然而,那僧人一听许一鸣要给钱,立马严肃地拒绝道:“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善意。但我等出家人不碰钱财。若是没有剩余食物,贫僧再去其他处化缘即可。”

说着,那僧人直接转身离开。

许一鸣眼看对方走远,口中不禁感叹道:“嘿,还有不要钱的和尚,这还真是稀奇了。”

老奎在一旁解释道:“少东家,他是一位苦行僧。”

“苦行僧?有什么说法吗?”许一鸣疑惑地问道。

老奎解释:“这类苦行僧一生都在苦修,每天风餐露宿,不求温饱舒适,反而希望自己能够多承受一些苦难。”

“这是什么意思?”许一鸣疑惑追问。

“他们这么做是在为世人祈福。

这些苦行僧认为,世间的苦难是有定数的,只要他们受了更多的苦,那么世人就会少受一分苦,多享受一份幸福。”老奎继续解释道。

许一鸣听后,心中由衷地敬佩:“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