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少年,与皇帝跟前最有话语权的内侍监谈笑风生的聊天,而且还敢开如此敏感的玩笑,太仆寺的两位长官都呆住了。
于是赶紧告辞,给张阿难和重萧恭恭敬敬的施了礼,就赶紧离开了!
重萧看着二人走远,对张阿难拱手说道:“今天亏的侯爷相助,某总算在这皇城之中,有了一席之地了。”
张阿难说道:“郎君说笑了,这个是陛下的意思,咱家也是奉命而来。”
“那也要谢谢您,总之是您赶来帮的我,我就要认您。”
重萧也是懂人情世故的,皇帝是要谢,那是要用行动。但眼前的办事人更要谢谢,这才是长期的良好关系基础。
只听张阿难又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说的练兵是真是假?”
重萧大言不惭的随意说道:当然是真的,比真金还要真。”
“那咱家还真有一件事情,请郎君帮忙?”
重萧一下就来了精神,能让张阿难说出帮忙的话,那是不容易的,所以这个人情可就贵重了。说不定将来自己再犯事,老张一句话,自己就能在皇帝面前捡回一条命。
于是说道:“侯爷但讲无妨!”
“你也知道,陛下让咱还兼职左监门卫的大将军,但是咱家基本也不去,主要都是副将在管理。马上过了清明,就要开始一年一次的十六卫马球大赛了。以前每年我们左监门军都是垫底的,你不说你有办法练兵吗?帮我一下,今年只要不是垫底就行。”
“一个马球比赛吗,好说。等我三日,待这边草场的事情和工坊的事情都安排好。我们一起去看看你的左监门军。”
张阿难笑道:“此事不急,若得空了,提前到内侍省给我留个话就行。”
回到太极宫,皇帝刚休息起来,正在神龙殿里。
皇帝笑问道:“那小子满意了?”
“回陛下,老奴去的时候,张寺卿已经在那里了,看样子他们谈的不错。”
“按说这个年纪的少年,又不是世家子弟,也没有为官的经验,不该有这样的心性和手段,而且他还懂得借势而为,又有自己行事的原则,能点到为止,是个难得的人才。只是………?”
“陛下可是担心此子来历……?”
李世民没说出来的话,张阿难也只能点到为止。但是这两人所说的确是一个真正存在又不能回避的事情。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以如此瞩目的方式进入了帝国皇帝的视野,怎么能不让人有所怀疑和警觉。
“朕已经让百骑司的人,去了蓝田县,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李世民没办法将袁天罡所说的也告诉张阿难,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是完全相信袁天罡的。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怀疑!是与生俱来从娘胎里就带着的基因。要说这只是皇帝们单纯的一个无法改变的行为习惯,那是不准确的。怀疑更多的是他能保住性命和皇权的一样手段,一件工具和一种办法。
他们的这种办法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偏激的误差和误判,但是这对皇帝来说不重要。因为由此带来的后果他们不用自己承担。
无非就是多死几个被冤枉的人,但是这样危胁自己和皇权的隐患也可以彻底的消除。
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叫做: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独属于帝王的“美德”!
在李世民将百骑司派去蓝田之前,刚刚从益州回来的百骑司统领常何,将一份很长,很详细的关于袁天罡的调查文书放在了皇帝的案头。
其中内容之庞杂,细节之详尽,关系网络之清晰,涉及人员之众多,都让人看了叹为观止。可见这个神秘的百人组织的办事效率有多高。
而且这位大统领常何,更是个隐没在历史中,本应该大名鼎鼎的人物。
说道常何其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但只要是提到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估计很多人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常何就是玄武门政变之所以能成功的第一关键人物。玄武门的守将。
史书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里。当时还是大唐秦王的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几名心腹和八百名府兵,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到来,并在随后发动兵变将二人当场杀死。这就是“玄武门政变”的过程。
可是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一队全部武装的八百人队伍,是怎么从玄武门进入戒备森严的皇城大内的。要知道整个政变过程可是发生在玄武门内的。
因为所有的正史,都没有明确记载李世民是怎么把这么多携带武器的人带进宫的,所以这件无法解释的事情也就成为了玄武门政变的一个未解之谜。
试着猜想一下,肯定是有个驻守玄武门的军官投靠了李世民,这样才能解释的通,李二郎是怎么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带人进入宫城。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的话,按照李世民日后的行事风格,只要是参加过玄武门政变的人,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要看看排在最前面的几位就能知道。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关系到政变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人物。
可是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能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却在玄武门政变之后就消失了。无论是《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在记载武德九年这场政变中,就像是从来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一样。
直到后世的世纪20年代,一件被掠夺到海外的敦煌文献《常何墓碑》残卷被发现。才彻底的解开了玄武门政变的全部秘密。
而这个关键人物才慢慢的从历史的迷雾中渐渐清晰起来。
常何出身瓦岗,被李密授上柱国。后劝李密降唐,又被李渊授骠骑将军、上柱国。在李密生出叛唐之心后,又劝说李密,但没成功。后被王世充俘虏,又寻机策反王世充部署,被王世充察觉后,率领已被策反的王世充的内营逃回唐朝。
所以基本上能断定,这哥们绝对是个投机分子中的高手。
从武德二年开始,先跟随李世民讨伐洛阳,又跟随李建成讨伐河北,还跟随李绩讨伐徐元朗,后来又跟随赵王李孝恭平定蒋州。
最重要的是碑文中提到,“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健儿长上。”
也就是说,在武德七年,玄武门政变发生的前两年,李世民已经用一把象征着信任的金刀子和三十挺黄金,把这个投机分子纳入了麾下。并且给他安排在了一个非常敏感又重要,但又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宫城北门守将。说白了,就是玄武门保安队长。
要知道在唐朝,黄金还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说明李世民对当时的常何,有多么信任。
按说就常何的履历,这个玄武门守将的职务确实是算低就了。但是常何本人却毫无怨言,而且干的还很认真。
这颗由李世民亲自布局的关键棋子,可以想象,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那个夜里,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仅是放入了李世民发动兵变的有生力量,同时在随后李建成的太子亲卫赶来夺门时,也死死的守住了玄武门,让太子亲卫失去了最后和李建成汇合的机会,只能败走逃遁,为李世民扫清了,可能导致这次政变失败的最后一个隐患。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功劳巨大,位置关键,且又是早早就布局的人物,为什么在所有的史书里只字未提。也没有单独的记载,就好像被人凭空抹去了一样。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看看李世民在史书里是怎么为自己政变开脱的。
首先他说自己才是晋阳起兵的首倡之人,李渊完全是被自己裹挟才反隋的。而且大唐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最后就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能容他,多次想要加害于他。他也是没办法,才临时决定要用武力反击。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相信以李世民的性格,只要政变成功,就会用这套早就准备好的说辞为自己开脱。
既然是被逼无奈,临时起意。那么常何这个两年前就经自己之手调入京城,又亲自安排在自己兵变之处的关键人物,就不能摆到桌面上了。
所以有理由相信,把有关于常何的信息全部抹去,一定是李世民的授意。只有这样整个政变看起来才像是偶然的,没有预谋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也蕴含着必然性。要不是在常何死后,一个想要学习如何写墓志的人,无意间抄写了一篇碑文。后世的人们打死也不会相信,李世民为了这次看似偶然的政变,早在两年前就着手布局。
可能对于李世民来说,收买和安插常何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污点,有了这样的污点在,他就会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但是对于常何来说,这次的经历也许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能让自己吹一辈子的大功劳,所以才在死后把自己最光荣的事迹写在墓志里。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把常何从历史当中抹去了。对待常何本人还是非常尊荣的。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武水县开国伯爵。
这也算是李世民这位皇帝,对为自己干脏活的有功之臣给予的一点点温情吧!
可以看出常何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给皇帝干一些不能见人的事情。所以他的工作能力是不存在任何瑕疵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那颗怀疑和不安的心又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既然他已经算是在司农寺站住了脚,我们就好好看看这孩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回陛下,奴自做主张,让重寺丞闲暇时为我左监门军训练马球队。”
皇帝惊奇道:“他还懂得练兵不成?”
第五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