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伤寒论》无疑是中医历代著作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记载的方子被我们称为“经方”。《伤寒论》里面的经方在历代中医先辈流传过程中及时至今日,其效果之佳已被公认!历代对《伤寒论》的注释亦层出不穷!而《伤寒论》之难懂也是业内公认!其中,以《伤寒论》解读为业内所称道者,代表人物之一便是近代胡希恕。他对《伤寒论》的讲解被后学者整理成《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他以独特的八纲理论解读《伤寒论》,其中,对其学术精华传承、传播贡献最大的要数冯世纶教授。前几年笔者有幸跟师冯世纶教授,学后反复验之临床,方悟《伤寒论》精华之一二!

中医的理论总是宏观的,临床上充满个体化的辨证!冯老认为首辨六经,继辨八纲,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临床症状是辨证的依据。我们学习和应用经方的时候需遵循这个原则。随着临床的深入,我们慢慢地发现,完全根据症状来辨证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小柴胡汤证的“但见一证便是”就让业内引起无数争议!如小柴胡汤证的“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疼痛”,难道有其中一症便是小柴胡汤证吗?显然不是!“胡冯体系”根据症状背后的病机证型辨证为半表半里之阳的少阳证,再进一步根据方证特征确定是小柴胡汤证!这无疑是对《伤寒论》解读和临床应用的最正确的方法之一!然而,临床上又总能看到模棱两可的现象,干扰着各种辨证的结果!为此,我们困扰了多年!

2015年笔者有幸跟师一代脉神许跃远恩师,经多年刻苦学习与临床实践,我们惊讶地发现:许跃远老师可能是当今中医界较为成功挖掘复现古脉法——扁鹊脉法的医生之一!他的脉法为“象脉学”。许跃远恩师在临床上,几乎复现出扁鹊的“隔垣内照”传奇情景!我本人也在学习实践多年后悟得“象脉学”一二,并尊得恩师同意主编《许跃远象脉学临床实录》(2021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两种知识在脑海里面的碰撞,让我产生了想法:如何使用《象脉学》脉法指导《伤寒论》的临床实践?《伤寒论》里面“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非常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仲景的年代,脉象是首要的辨证特征之一!开篇首节便是“……脉证并治”,肯定了脉象的首要性与重要性!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脉象落后为四诊之末,重视者寥寥无几!然奇怪的是,《伤寒论》对脉象的着墨并不是特别多!或许是因为古代医者的把脉技能是所有中医家必备的基本技能,还是古人惜字如金的笔法导致,已难以考知!

为此,我们试着把传统脉学的宏观脉法应用于临床当中,发现仍然有些许不足,传统的宏观脉法无法精准指导《伤寒论》里面相关经方的方证辨证,但能够大概分出六经八纲。如此,一个太阳病脉,很难分出太阳病下各个方证的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我们进一步将“象脉学”微观脉法用于临床当中,结果发现,宏观脉象与微观脉象结合后,可以完美地展现六经八纲与方证辨证,从而指导经方精准用于临床。

为了共谋中医事业发展,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种脉法的应用,我们撰写了《经方脉法》这本书。

本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宏观脉图、微观脉图。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描述指下脉诊的形象图腾。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脉诊图的解析。第三部分,为特定经方脉象的特殊细节表现,以及经方中药组成及用药比例的调整经验。第四部分,相关经方象脉的鉴别诊断。第五部分,是对特定经方、特定脉象的把脉,有精准把脉过程当中的精细体现,以及把脉当中的经验体会。

我们据宏观脉象与微观脉象的辨证,在书中提出“经方脉法”概念。据脉象特征,辨证六经八纲、六经病机、脏腑病症,指导经方临床应用,而且能够在脉象的指导下对经方中的药物组成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期达到最高临床疗效!真正体现《伤寒论》经方把脉诊摆在首要位置、重要位置!从而真正做到以脉指导方,以脉的辨证为内核。

希望此书可抛砖引玉,共创中医之繁荣,以利苍生!

陈日含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