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健康管理与常见病适宜技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陈桂敏 梁振钰主编
- 1307字
- 2024-06-14 19:02:27
第二章 中医健康管理沟通技巧
第一节 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举止端庄,态度热情
医务工作者应举止端庄、态度热情,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陈述病情、告知与疾病相关的隐私等,从而能更加全面获取可靠的病史,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排除。
此外,工作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桌面各类纸张报告摆放整齐有序,可以使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生留下条理清楚的良好印象。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态度认真庄重,要按照一定顺序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舒适的体位,动作敏捷、手法轻柔,用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让患者频繁更换体位,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检查异性、畸形患者时,尊重患者,心正无私。
二、全神贯注,语言得当
医生要精神集中、沉着冷静,语言温婉、通俗简单,避免使用有特定含义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惊叹、惋惜、埋怨的语言,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多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请稍候!”“请问您感觉哪儿不舒服?”“我将为您做一下身体检查,请您配合一下!”“谢谢您的合作”,等等。
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医生应从患者的痛苦出发,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把患者当做亲人来对待。一切为患者利益着想,尽可能为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减少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称呼要得体。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称呼要得体、恰当,让患者对医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续就诊做好准备。
三、耐心聆听,正确指导
医生要耐心聆听患者及其家属的诉说,并进行整理、分析,引导患者陈述有关病情的重要信息,从而给出正确的指导意见,避免机械性地听记模式,避免主观臆断以及误导。
耐心聆听,主动参与。用温和的语言与病人交流,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善于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引导,缓解病人痛苦与紧张情绪,以促进医患双方的交流。
正确指导,尽职尽责。如在开立辅助检查项目时,要耐心地向患者及及家属解释检查目的和意义,从患者所患疾病诊察实际出发,避免“广撒网”式、漏做等失职行为出现。当遇到开具风险性较大的检查时,应耐心详实讲解,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同意,疏导其因紧张或惧怕痛苦而拒绝检查的情绪,讲清辅助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繁杂的临床工作,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需要医生能够认真、静心、耐心地聆听患者的诉说,因为这个行为对于患者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释放和安慰。我们除了是一名优秀医生,也是一名耐心的聆听者。
四、重视心理,和谐沟通
患者除了具有一般人共有的心理需求以外,同时具有在疾病状态下的特殊心理需要,比如:接纳、尊重、安全以及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也有差异,门诊患者希望能及时就诊,得到良好医护对待,期盼明确的诊断以早治疗;住院患者由于环境突变、疾病较为严重的因素,更多的是负性心理,易焦虑和自我认同迷失。
医生在交流沟通时,耐心聆听,与患者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引导患者情绪疏泄,并及时适当的作出反应和反馈,在恰当时机选择沉默。
医患沟通是互动的、双向的,患者也会因为社会背景、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在医生面前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要求医生的同时,患者也应该做到真诚地配合、理解,不隐瞒病情,真实的主诉,不能有意夸大病痛。只有在医患双方共同、友好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和谐沟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