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桂枝加葛根汤

经典的太阳病方,传统的调和营卫、解肌升清方,具有止汗、松项背、利头目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头面部供血,解除颈背部肌肉痉挛等,适用于以头项强痛、自汗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桂枝五两,生姜八两,甘草二两炙,葛根八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覆取汗。(《外台秘要》)

注:《伤寒论》本方与葛根汤相同,宋代林亿等认为有误,应该是桂枝汤加葛根。(此方录自《外台秘要·卷第十四》)

经典方证

太阳病,项背强imgimg,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疗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项痛急。(《外台秘要》)

小儿发热不退案(姜宗瑞)

患者,男,7岁,广宗县葫芦乡大辛庄人。于1992年12月3日,发热,体温39℃,经他医肌注消炎退热针剂2次,汗出热不退,又到某乡医院输液3天,热仍不退。于12月6日就诊我室,体温38.5℃,恶风、恶寒,用手摸其腹背有汗,不渴,脉浮数。自称“脊梁上如背着石碑”,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因乌龟背上才有石碑,所以我们家乡和人开玩笑时,往往说“你背上有石碑吗”?小孩子不知这些,如此形容背部的感觉,是很形象的。笑过之后,我开了桂枝加葛根汤:肉桂15g,白芍15g,甘草10g(炒),葛根30g,生姜15g,大枣6枚(掰),加水1200mL,煮取400mL,于1日内服完,不拘次数,连服2剂,体温正常,背也不沉了。

讨论:桂枝汤以及桂枝加葛根汤,均以自汗为主要的适应证,初认为自汗必须通过问诊而来,临证既久,发觉有时患者汗出不明显时,往往不能通过问诊获得正确的答案,尤其是小孩子,问诊更不好用。我遇到发热的患者,多是摸其腹背,干燥者视为无汗,潮湿者视为有汗、自汗。对于自汗不明显者,这一方法很实用。(《经方杂谈》)

按:本案的记录很形象生动。“项背强”是桂枝加葛根汤的经典方证之一,自觉的项背强是背部的沉重感、拘急感,就如本案患儿诉说的“脊梁上如背着石碑”。至于桂枝加葛根汤的“汗出”,不能仅凭询问,也可以采用本案主治者的做法,摸其腹部和背部,潮湿者可视为有汗或自汗。

肢体震颤案(门纯德)

案一:贾某,男,62岁。素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每逢体劳过度或情志不舒,则出现肢体震颤,轻者颤动有时,重者身不由己,尤以上肢为重。经服用镇静、安定之类药物均不见效。诊见:情志淡漠,头及上肢颤动无度,项背素日发强,脉缓而细弦。遂以桂枝加葛根汤加钩藤15g,全蝎3g,令服3剂。服后震颤大减,自觉周身活畅。再以桂枝加葛根汤倍加芍药,令服3剂,其症若失。

案二:刘氏,30岁。患手足抽搐已经4年,每次发作均出现手足挛缩,环口发紧,背直项强,患者神志清楚,遇劳则发作。春季妊娠病情加重,注射葡萄糖酸钙可缓解,停药后复发。经与桂枝加葛根汤加白苣子、钩藤(桂枝9g,葛根24g,生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白苣子9g,钩藤15g),调治数日,抽搐一直未发。

此病常因缺钙所致,此方通过调和营卫,输布周身津液,可增强机体摄取保留血钙的功能。余用此方治疗该类患者三十余例,无不见效。(《名方广用》)

按:四肢震颤、手足抽搐类疾病,属于痉病的范畴。痉病有刚痉、柔痉之分。痉病见有汗者,为柔痉。《金匮要略》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刚痉的主治方是葛根汤,而柔痉的主治方为瓜蒌桂枝汤,但从汗出的特征可以认为,桂枝加葛根汤也能治疗柔痉。以上两案均属柔痉。临床上如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痉挛性斜颈、落枕、小儿抽风、老人抽筋等,如其人肤色黄白、易出汗、脉虚缓、舌暗淡者,都可以考虑用桂枝加葛根汤。门纯德先生加钩藤、白苣子的经验可以借鉴。钩藤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本草述》记载:“治中风瘫痪,口眼喎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白苣子,即生菜子、莴苣子,功效主要为活血化瘀和利尿通乳。

头晕心慌怕冷汗多案(黄煌)

王男,74岁,178cm,58kg。2014年6月7日初诊。

病史:头晕、反应迟钝多年,加重1个月。睡眠欠佳,每天凌晨3点左右醒来,易心慌,怕冷,汗多。5月12日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有缺血改变、脑萎缩等。既往有糖尿病、低血压、早搏。

体征:体瘦,面黄,舌暗淡,舌底静脉迂曲,脉弱。

处方:桂枝10g,肉桂5g,白芍15g,炙甘草10g,干姜10g,红枣20g,葛根30g。15剂。

2014年6月28日复诊:头晕明显好转,喝药时全身有温暖感,自述“好像喝了姜枣茶一样”。原方续服15剂。

按:桂枝加葛根汤的体质与桂枝汤相仿,以体型中等或消瘦的中老年人居多。面色苍白或黄暗,缺乏光泽,易出汗,怕风冷;舌淡红或暗紫,或暗红而不鲜活;脉浮弱,轻取即得,但按之无力。患者常有头晕头痛,或头项腰背拘急无力,或手足抽搐或震颤,或思维迟钝、言语艰涩,或失眠多梦,或健忘,或烦躁,或口眼歪斜,或视物模糊,或耳鸣耳聋等。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