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较欧美等国高校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形成了4个较为鲜明的发展阶段。

1.高校自主探索阶段 1997—2002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自主探索阶段。199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早在MBA项目中开设创新与创业方面的课程,并在1998年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1999年1月,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转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掀起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

2.政府试点先行阶段 2002—2010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政府试点先行阶段。2002年4月,教育部召开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正式发文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引导各试点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同步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2005年9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启动了KAB创业教育,在清华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6所学校进行试点。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具体规划了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008年教育部建设了32个创新与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式的实验区。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3.全面推进阶段 2010—2015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全面推进阶段。2010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并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专门文件的形式从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系统部署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14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大众创业”浪潮和“万众创新”态势。

4.深化改革阶段 2015年至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为中国的创新创业发展规划了一个全面的生态机制。同年,由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吉林大学隆重举行。从2015—2021年,共举办了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已成为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2020年大赛更名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15年6月,首批由137所国内高校和40余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2016年1月,12个“国家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首获国家批准成立。2016年后,中国高校陆续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国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此后,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平台不断增多、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师资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在开展实体教学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质线上课程,着力打造线上线下“金课”。截至2019年,全国已累计开设2.8万余门课程,各示范高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此外,高校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服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2016—2019年,为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全国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过推荐申报、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200所高校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经高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认定北京大学等200所高校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引导与政策支持,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已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学校实施、全社会联动的良好局面。

(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工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加强国创计划的实施管理,2019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国创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优秀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国创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国创计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支持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新颖、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索性、技术或商业模式有所创新的训练和实践项目。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式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 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 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 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坚守着重实践、求创新的建校理念,努力构建国内一流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建立起知识研讨、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注重将先进的科研技术与手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学校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相近专业课程的方式,建立跨学科化的交叉课程,重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评价体系。学校推出了“创新与创业大讲堂”,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全面化展开。该套课程由企业精英与专家名师联合推出,并实行小班授课、小组辅导的新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质量。学校积极投入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大本营,每年接收大量高校学生参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提升。学校与上海电气、宝钢、中广核等大型国有企业都保持着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外在条件。

南开大学是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获批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是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发起单位。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测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学校构建了学校、天津市、国家三个层面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每年参与活动的学生超过2000人,形成了具有南开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体系和计划实施的工作程序。出台了《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管理办法》。依托学生创业班、创新创业暑期学校和“允能”创业商学院等开展各类创业课程和培训。每年参与的学生超过8000人次,累计覆盖学生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