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伤手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童培建 曾意荣主编
- 709字
- 2024-06-21 20:32:09
六、骨伤科手术的停滞期[明清时期(1368—1911年)]
明清时期对前人成果未加重视和传承,使得伤科手术未能循《回回药方》方向发展,而重新回到隋唐的经验基础上前进。虽然对隋唐以来的开放性骨折清创复位缝合技术有所运用,但无多大发展。
明代《金疮秘传禁方》记载用骨擦音做检查骨折的方法,用银丝线缝合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主张把穿出皮肤已污染的骨折断端切去,以防感染。明代杨清叟《外科集验方》中描述了骨痈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死骨形成后慢性期的局部表现,提出切开清除死骨的治疗方案,指出需待死骨出尽才能愈。而且提出了用“絻”“绢带”作止血带,运用于肢体创伤大出血的止血。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记载截肢术:“用软绢条尺许缠裹黑色尽处好肉节上,以渐收紧扎之,庶不通血络,次用利刀放准,依节切下。”《名医类案》所载取髂骨死骨、《虞初新志》的开颅术等反映了明朝手术的成就。《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载有:“凡骨跌折又出肉外,折处两头必如锋刀,或长短不齐,不能复入,用麻药麻定方用锉之,或用小锯锯齐,然后接入。”并指出要取出碎骨“如骨肉有声即是骨碎,以刀割开……然后取出碎骨,以别骨补好。”提出用骨移植术治疗骨缺损,突破了前人单纯摘除碎骨的经验。
清代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骨伤科手术也由盛转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清代的医药文献中记载的骨伤手术疗法较少,《云南通志》记述当时的名医陈风典有换骨的技术,称“易骨术”,也就是骨移植;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有主张去除死骨治疗骨疽的记载;姚德豫《洗冤录解》有骨移植术运用的记载。清代钱秀昌所著《伤科补要》序文中有杨木接骨的记载,这是利用人工假体代替骨头植入体内治疗骨缺损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