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指在临床上利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达到维持、改善和纠正患者由于诸多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的一种治疗措施。

【适应证】

1.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发绀或意识障碍、循环功能障碍等。

2.生理标准 R(呼吸)>35次/分;VC(肺活量)<10~15mL/kg;P(A-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50mmHg;PNP(最大吸气压力)<25cmH2O;PaCO2(二氧化碳分压)>50mmHg(COPD患者除外);生理无效腔/潮气量大于60%。

3.不同基础疾病 ①呼吸心跳骤停、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各种疾病的终末期。②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后仍有呼吸衰竭表现,包括PaO2(血氧分压)<45mmHg,PaCO2>75mmHg,VT(潮气量)<200mL,R>35次/分,或有早期肺脑病变。③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出现呼吸抑制、神志不清、呼吸肌疲劳现象,PaO2逐渐下降低于50mmHg,PaCO2逐渐升高大于50mmHg,一般状态逐渐恶化时。④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数小时高浓度(>60%)氧疗后PaO2仍低于60mmHg或PaO2在60mmHg以上合并呼吸性酸中毒。⑤头部创伤、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⑥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肌功能失常。⑦因镇静过度等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⑧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FiO2(吸入氧浓度)已达60%以上,PaO2仍低于60mmHg者可谨慎进行机械通气。⑨预防目的的机械通气治疗,如败血症、休克或严重外伤等。

【禁忌证】

1.未经引流的张力性气胸或纵隔气肿。

2.巨大肺大疱。

3.大咯血气管内窒息时。

4.活动性肺结核。

5.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6.大量胸腔积液。

【操作方法】

1.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的基本情况,签署知情同意书,建立人工气道,选择舒适体位,无禁忌证者建议床头抬高30°~45°。

2.用物准备 呼吸机、人工鼻过滤器2个、呼吸机管道1套、湿化器、灭菌水1瓶、湿化器底座、测试肺、快速手消毒液、听诊器。

3.操作步骤

(1)安装好呼吸机各管路,接通电源及氧气。

(2)打开呼吸机开关,减压表范围在0.35~0.4MPa。

(3)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无自主呼吸应用控制模式,有自主呼吸应用辅助模式,如SIMV\SINV+PS等。

(4)根据病情设定呼吸机通气参数,呼吸机使用频率12~20次/分;潮气量5~15mL/kg;呼吸比1∶(1.5~2.5),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宜选1∶1,ARDS患者宜选1.5∶1或2∶1;氧浓度一般为30%~50%,根据情况及时调节,但60%以上的氧浓度仅能短期使用。过高氧气浓度应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以防止造成氧中毒。湿化器内水温控制在32~36℃为宜,用控制模式时触发灵敏度应设定在-6~-10cmH2O,非控制模式时设定在-1~-3cmH2O,必要时加用PEEP(呼气终末正压)。由于呼吸机型号的不同,设置范围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并根据病情、血气分析随时调节。

(5)设置报警范围,气道压上限定在40cmH2O,呼吸频率35次/分,每分通气量设定范围±25%。

(6)连接模拟肺,并检查呼吸回路管道,储水瓶是否处于最低位置。

(7)测试呼吸机工作正常,撤掉模拟肺连接患者,观察呼吸机运转及其报警系统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通气效果。应用呼吸机30分钟后查动脉血气分析。

4.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监测意识,吞咽、咳嗽反射,瞳孔变化。

(3)定期监测血气,通气初期1次/小时,当PaO2稳定在60mmHg时,可按需监测,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监测参数。

(4)对于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需要每天停用镇静药以判断患者的意识。

(5)加强气道和口鼻咽腔的管理,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

【操作后处理】

1.呼吸机的常规保养与消毒。

2.呼吸机撤离的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气压伤和容积伤 主要有以下原因:吸气峰压过高或潮气量过大,PEEP过大,使平均气道压升高;吸气时间过长;吸气流速过快,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泡过度膨胀,甚至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和咳痰;未发现的肺大疱;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气道黏膜压迫和坏死,甚至气管环穿孔;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密闭不佳和皮肤缝合过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心肺复苏时做心内注射和胸外按压等。

处理措施:可以限制通气压力,对有诱发气胸原发病存在的患者慎用PEEP和PSV(压力支持通气),必要时镇咳,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2.呼吸机相关肺炎 主要因为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自然防护能力下降;医源性交叉感染和分泌物引流不畅;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引起菌群失调,造成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细菌与真菌的二重感染。

处理措施:可以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气道的良好湿化,及时排吸气管内分泌物;分泌物定期做细菌培养,有针对性地应用抗生素。

3.通气异常 主要因为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管道漏气、脱机;TV过低或I/E设置不妥;明显的呼吸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

处理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不足的原因,并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若引起通气不足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有通气不足所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4.氧中毒 是因为长期高浓度吸氧,一般指氧浓度>60%,时间>48小时。

处理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氧浓度>60%,即使由于病情需要,也要控制高浓度吸氧的时间。

5.低血压 因为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机械通气压力水平过高,导致血压下降。

处理措施:确保有效通气的最低气道压;降低平均胸内压;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6.胃肠道并发症 经面罩进行人工呼吸时,可能有一部分气体进入胃内;气管食管瘘;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加压气体从气囊逸出至口咽部,引起吞咽反射亢进,将气体咽入胃内。

处理措施:对因处理,可进行胃肠减压。

7.肾功能损害和水钠潴留 机械通气患者可有心输出量下降、肾灌注压下降和缺氧,导致肾供血不足和ADH(血浆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钠素释放,原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表现更突出。

处理措施:调整参数,保证肾脏有效灌注,纠正严重缺氧,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建立人工肾。

(梁兆雄 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