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一抔黄土

成语“一抔黄土”原指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张释之的法官,他以公正无私而闻名。有一次,一个小偷盗取了汉高祖庙中的一只玉环,这个小偷被捕后,张释之按照法律判处小偷死刑,并上报给了汉文帝。

汉文帝听后非常愤怒,认为小偷罪大恶极,应该灭其九族。张释之不同意汉文帝的看法,他向汉文帝进谏说:“如果因为偷盗庙中的一只玉环就要灭其九族,那么如果有人从高祖的陵墓上取走了一抔黄土,陛下又该如何判决呢?”张释之的意思是,按照同样的逻辑,这样的行为也应该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但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话后,沉默了许久,最终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这个故事后来被记载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其中提到:“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一抔黄土”,用来借指坟墓,也用来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抔黄土”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即一捧黄土,借指坟墓,也比喻不多的土地或势力。通过张释之的故事,我们了解到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逾越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