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内经》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夫此五气,原以化生万物,而人或感之为病者,非天气有偶偏,即人气有未和也。《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圣著论亦以伤寒统之,而条分中风、伤寒、温病、湿、暍五者之证治,与《内经》《难经》渊源一辙,法虽未尽,名已备焉。《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后贤不见,遂至议论愈多,至理愈晦。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良可慨已!我曾王父[2]《随笔》中首为剖论,兹雄不揣愚昧,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其中注释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间附管窥,必加“雄按”二字以别之,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名了然于胸中,然后博览群书,庶不为其所眩惑,而知所取舍矣。非敢妄逞意见,欲盖前贤,用质[3]通方[4],毋嗤荒陋。

咸丰二年壬子春二月海宁王士雄书于潜斋


[1]自序:崇文书局本无此二字。

[2]曾王父:即曾祖父。

[3]质:评断。

[4]通方:谓通达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