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欲改军事 摊丁入亩

张瑞图跪拜在地,坚持自己的说法。

李国普也在一旁附议。

“臣等认为陛下给予将军的权力过大,几乎军政一把抓,若是出什么差错怎么办?”

朱由检看着他们两人,“能出什么差错。”

“武将掌兵,若不加以限制,便是安禄山之祸,唐朝藩镇割据可是真实记载的啊!”

朱由检知道自己给了将军们嗯的权力会让很多文臣不舒服,但他没想到最先开口的竟然是内阁这两位。

一个大书法家不好好写字,一个不好好修书掺和这些事做什么?

“安禄山,藩镇割据,你们难道不知道正因为对将士绝对的控制才导致我们屡战屡败的吗?将军没有自主性,贻误战机怎么办,从前线将消息传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文人懂怎么打仗吗?太祖立监军是为了防止将领刚愎自用,以及起异心,但为什么就插手军中之事。”

“既然你们说到这了,朕想了一个办法。”

“来人传黄立极,施凤来上殿,都议一议吧!”

“是,陛下。”

黄立极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眼前一片黑,怎么会如此,陛下会不会以为是自己让他们这么干的。

他转头看了眼施凤来,只见对方疑惑的看着他,看来也不是他做的。

“臣等见过陛下。”

朱由检坐在椅子上喝茶,“别跪了,起来说一说吧!这件事有什么办法?。”

黄立极听到事情的经过心里一激灵,这是陛下要借着这件事整改军队了。

“陛下,监军之事亦是能防止此事发生。”

“监军之事可议,但不能只做监督之事,朕认为监军与将军应该是相互监督,同有上奏之权,遇到不同意见时便上报朝廷,由兵部派人了解情况后进行定夺。”

“还有,将军只负责军事方面的事情,训练兵士,制定军事战略,指挥打仗,监军要负责所有后勤方面的事情,粮草运输调配,兵士衣服数量,武备损耗方面的统筹,监军与将军共同点负责军队。”

这一点是黄立极没有想到的,粗略一听和以前的朝代没有什么区别,监军还是监军,武将还是武将,但总有什么地方不对。

“监军这个名字不好听,以后就叫政委了,也不再由宦官和文臣担任,从军中选吧!”

这下黄立极不淡定了,作为文人之首的他明白以文制武的真相是什么?所以文人不担任监军的话会有很多问题。

可惜他没看出朱由检的目的本不止于此,他原本是想文臣理政,武将治军,设政委与将军互相监督,都查院与文臣相互监督,但如今的局面是文臣一片黑,武将不争气,放眼望去全是家丁私兵,只能作罢,日后再说。

“暂且就这样吧!以后遇到问题再改。”

“陛下,欲行此事还未到时候。”

朱由检看向说话的人,“施爱卿此话何意。”

施凤来作为墙头草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最起码书籍看了一大堆,“唐太宗时期,欲改军事,需要当时大将军李靖支持,这是为何,因为李靖刚打完灭突厥之战,军中威望到了最高点,由他做这件事会省不少事,可是如今,没有一位将军能够担此重任,皆是喂望不足尔。”

朱由检听了他的话,很是欣慰,这群臣子终于能出一点有用的建议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施爱卿所言甚是,所以此事还需再想想。”

“接下来就是武备的事情了?”

这句话让几个人都懵了,武备怎么了,刚才还不是说军队改革的事情吗?

朱由检也看到他们的表情了,解释了一下,“朕令人从葡萄牙购进一批火炮,火枪,还有一些熟练的炮手和枪手,但一直购买并不现实,所以朕欲设立大明武备研究院,朕自任院长,毕懋康为副院长负责火器研究之事。”

黄立极觉得此事事关内阁的地位,他们虽然是陛下的出声筒但也有权利知道这件事情,而不是到事情结束才被告知。

于是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

不过很快就被朱由检打断了,“内阁诸位是我大明肱骨之臣,此事怎能让诸位被其他人所苛责,所以朕就用了内帑的银子,属于朕自己购买的,如此一来就没人说闲话了。”

陛下你如此让我们还怎么反对,几人相互看了眼,只能无奈的摇头。

“内阁拟诏,命毕懋康为工部右侍郎,担任武备研究院副院长。”

“是,陛下。”

这件事他可以直接下中旨,但经过内阁就更加名正言顺,也会堵住很多人的嘴。

“今年的春闱由施爱卿和张爱卿负责?”

两人听了这话立刻站了出来,“回陛下,是臣两人。”

朱由检点了点头,两位爱卿学识渊博,担任此事实至名归,不过考题朕想亲自出。

这一点其他人没话说,因为这是陛下的权力,以前也经常有皇帝这么干。

“敢问陛下是何考题。”

朱由检也没故弄玄虚,“没那么复杂,就是士绅一体纳粮可行性。”

当然这是他心里的话,说出来就是,“论士绅一体纳粮,可否。”

许久下面都没有声音,这话题怎么接,接了是要出大事的,大明百年养士,靠的不只是精神食粮,还有与国同享荣华富贵的实质。

他们想劝又知道不可能,如今国库都空了,他们恨不得去抢,可是这件事牵扯太大,整个大明有多少士绅,可以这么说,除了百姓全是士绅,让他们纳粮比要命还难。

可是总不能不说话,这是大不敬之罪,作为首辅只能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士绅不纳粮是太祖定下的国策,您出的考题若被他人知晓,会造成大动荡啊!”

朱由检看着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办程度,因为除了皇帝和百姓,中间的全是既得利益者,就算有的官员也是偏向朝廷和百姓的,也是寥寥无几。

“既然这一考题不行,朕就换一个,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可行。”

这个政策是比较温和的,因为它没有损害士绅的利益,只是促进了人口流动。

刚才那一条被内阁拒绝了,这一项他们也想反驳,但条件已经不允许了,他们严重怀疑,前一条是陛下抛出来的诱饵。

朱由检明白得寸才能进尺,得让他们慢慢适应,如此才能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