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荆益之争,赢子夜的解决之法

李秉善看向赢子夜,内心颇为忐忑,他不清楚赢子夜到底是否真有办法,如果真有办法的话,他的办法又是什么,于是连忙问道:“子夜是否已有解决之法?”

赢子夜又是喝了一口茶,表情轻松的看着李秉善道:“现在的邻水县衙门之事,在整个蜀汉来说,并非个案是吧?”

李秉善重重的点了点头。

他语重心长的说道:“现在蜀汉,不仅仅是地方各个衙门如此,便是中枢朝廷,同样如此。纵观现在整个蜀汉,只要在朝为官者,无论自己是否愿意,都会被迫的被划分为‘荆州派’或‘益州派’,就算你不愿意参与其中,都是如此。”

他叹了一口气道:“龙显孝与徐祖志,以及他们的下级官吏,他们其实自己也并没有办法,仿佛有着一张无形的大手,冥冥中掌控着一切,你必须得占位,要么是荆州派,要么是益州派,没有中间选项。”

“如果你是荆州派,天然就必须与益州派做斗争,管你是不是情愿的。这种内耗,其实严重的削弱了蜀中的人才和实力,连诸葛丞相也没有办法。”

李秉善所说的这一切,赢子夜自然是清楚的。

或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蜀汉这种派系之间的斗争,不仅严重的削弱了蜀汉的国力,甚至可以说乃是后来的亡国之因也不为过。

从后期魏延的悲剧上就能看得出来。

魏延其实就是后期蜀汉派系斗争中的牺牲品,要不是因为他占位不对,也不至于被马岱斩于马下。

赢子夜清楚的知道,纵观刘备创业的一生,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造穴颠沛的状态。

到处投靠,到处流浪。

所以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也是全国各地的都有。

刘备最初依仗的,自然是关张赵这样的元老,后来又加入了糜氏兄弟,诸葛亮,孙乾,简雍,陈到,刘琰等人,但可悲的是,这些元老,大多数都没有活过刘备。

随着刘备入主蜀中,以及元老的凋零,加之备受“鸠占鹊巢”的指责,刘备开始不得不依仗和重用益州方面的人才。

曾经的元老派,蜕变为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士族派。

由是蜀中出现了“荆州派”和“益州派”。

当年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为了平衡,将“益州派”的代表李严,同样列为了托孤重臣,与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

从这个事情上来看,不能不说刘备是有私心的。

他的私心在于,一方面他希望诸葛亮尽心辅佐刘禅,另一方面他更担心诸葛亮的权力通天威胁皇权,所以才让李严来制衡诸葛亮。

正是因为这些决定,导致了后来的荆益两派相互倾轧,蜀中内部矛盾重重。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说是以进为退,以攻为守的无奈之举,乃是蜀中生存的大计,但也不能说没有通过外部矛盾来转移内部矛盾的心思。

当内部矛盾过大的时候,最佳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由一个大佬牵头,指定宏大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让所有人配合,这就是诸葛亮的北伐。

另一种化解的方法,自然是彻底打压另一派,让其不能出头。

因为北伐连连失利,蜀中朝廷的人心开始不齐。

诸葛亮后来也不得不走第二个方针了。

因为他当时时日已经不多,通过拉一派打一派,很快就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最后造成大将魏延的第一个出局和惨死。

这种内部激化的矛盾,一直到蜀国亡国都没有得到解决。

如果给诸葛亮更多的时间,或许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至于走极端。

但是赢子夜后来开始不确定起来,毕竟这么多年,他都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再给他几年,他能解决?

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诸葛亮太仁慈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够残忍不够弑杀不够果断。

可是如果他真的以残酷的清洗,通过人头滚滚的方法解决了派别之争,那他还是诸葛亮吗?!

这成为诸葛亮的心病,困扰他近二十年。

这其实也是时代的局限。

诸葛亮想不出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是因为时代所限。

因为这个事情,在后世同样出现过,但得到了解决。

赢子夜面露玩味之色的看着李秉善,喃喃出声问道:“李老,你觉得诸葛亮的心够不够狠?”

李秉善皱眉思索片刻,道:“丞相对敌人心还是挺狠的,对自己人嘛,那就未必了。”

赢子夜冷哼一声道:“所以说,让他将朝廷现在的‘益州派’,全部杀之是不可能的了?”

李秉善面色突变,神情极为悲戚,他长叹一声道:

“如若此,我那朋友,邻水县县令徐祖志何其无辜?他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霍乱纲常、违法乱纪的事情啊,如若此,蜀中必然陷入动荡,人心尽失,或许丞相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不忍蜀中动荡,所以被否决了。”

赢子夜叹道:“动荡只是一时的,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凝聚人心,解决问题。”

李秉善摇了摇头,表示这个办法绝不能行。

赢子夜呵呵笑道:“其实说白了,诸葛亮就是心不够狠,像那李严,早就该杀了,可是现在他还在朝廷上呼风唤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秉善垂下头,不知说什么才好。

赢子夜长叹了一声道:“如此,便只能采用折中的办法,只有这样,或许你那朋友的麻烦,才能得到解决。”

李秉善当即眼前一亮,忙道:“何为折中的办法?”

赢子夜站起身来,背负双手,一面思索一面认真道:“既然蜀汉朝廷中,每个官员都被贴上了标签,要么是‘荆州派’,要么是‘益州派’,那么,将他们混在一起同朝为官,这种内部矛盾永远无休无止,只能越来越激化,如此相互倾轧,内耗下去,直到亡国都无法解决。”

“那么?”李秉善似有所思。

赢子夜朗声道:“那就将他们完全分开,实行‘两京制’,谁也不干涉谁。”

两京制?!

李秉善学识渊博,可熟读华夏典籍的他,却从未听说过这个词语。

两京制。

他在内心中回味着赢子夜的话,突然猛的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人,仿佛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仿佛突然有一道灵光将其灵魂打通,李秉善激动得差点当场大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