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赢子夜,他会有办法吗?
- 诸葛亮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 贰凤
- 2676字
- 2024-07-05 10:00:05
就在诸葛亮内心极度困惑,思绪无比纷乱之际,他猛然想起了一个人来。
那个居住在道明山的隐居少年,那个自己多次派人去拜访邀其出山而不得,且自己多次写信都不予回复之人。
那个自己亲自拜访都没有寻到,却只靠只言片语就帮助自己扳倒了李严的人。
他的几句话,轻松解决了自己二十年都无法解决的,荆益两派相争的问题,堪称惊才绝艳。
那个让东吴孙权无比畏惧,要派出暗探和杀手想要杀掉的人。
赢子夜,对于当前蜀汉的赈灾困局,他真的能有办法?!
说实话,诸葛亮的内心中,依旧是有些怀疑。
前番,扳倒李严的益州派,赢子夜的这一招,以退为进,确实有无比高妙之处。
但诸葛亮事后反思,这种方法自己也未尝想不出来,只是他之前一直希望用更温和的方式去做成这件事情。
但对于眼前的问题,可比之前的荆益两派相争还要复杂。
首先,无论是否受干旱的影响,蜀中的土地上,都不可能凭空长出粮食。
其次,倘若不动用军粮的情况下,那就必须在蜀中现有的粮食资源上,进行重新再分配。
目前虽然确如姜维所说,蜀中百姓所有的存粮加起来,的确能够得上现在蜀中所有人吃上三五年。
但这些粮食,分得太散。
每家每户都不一样,你如何让他们把粮食拿出来?!
那么,第一种方法,自然是购买。
且不说蜀汉朝廷现在国库空虚,拿不出来这么多购粮的钱,就算是拿得出来这么多钱,百姓不愿意卖给你能怎么办?
因为大家并不知道旱情什么时候结束,揣着粮食,可比揣着银子让人心里踏实。
你总不能明抢吧?!
如果自己能干得出来明抢的事情,又怎会去理会那些灾民的生死?!
让他们自生自灭就行了。
第二种方式,那便是强行征粮。
这和明抢没有什么分别,就算是要强行征粮,老百姓也能够将粮食给藏起来,让你找不到。
第三种方式,自然便是鼓励大家捐赠。
可是这个年头,大家看不到灾情消失的希望,又怎会把粮食捐出来?
就算有人要捐赠,捐赠那一点点,对于整个大局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
诸葛亮实在想象不出,除了动用积攒的军粮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达到赈灾的目的。
就在诸葛亮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之际。
坐下费祎突然冒出来一句话:“丞相,却不知那隐居在道明山的赢子夜先生,是否有办法能帮助我们?!”
费祎看了看在座的三人,朗声道:“前番,他替丞相献策,帮我们扳倒了益州李严,这个方法堪称奇绝,臣下认为,此人乃是不出世的天才,我们是否可以去问问他?!”
“看看他,有没有什么不动用朝廷官仓和军粮的情况下,解决当前的问题。”
费祎正在说话间,很快被蒋琬打断了。
蒋琬面露不屑的神色,长叹一声道:
“他能有什么办法?此事涉及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筹粮赈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困难重重,甚至影响一国之国运的大事,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谁来也不行,更不用说他只有二十多岁,毫无类似的经验。”
费祎正要辩解,在对侧坐着的姜维,也是加入了讨论之中。
“土地里不会凭空长出粮食,老百姓以及那些有粮的乡绅,富豪,不会凭空将粮食拿出来,朝廷也不会凭空变出这许多钱来买粮,还能有什么办法?!”
姜维很是知道当前的情况危急,但他还算理性,所以他说话的时候,基本都是基于事实的论述。
三人又是争论了许久。
大家都认为,就算是赢子夜,也可能并没有什么办法。
论点基本上和诸葛亮刚才所思考的那些内容一样。
如果他真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三人,蒋琬费祎姜维,怕是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唯其马首是瞻了。
诸葛亮等待着他们争论完毕,最后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本相,已决定数日之后,待亲自考察完灾情,便启程第二次登上道明山去拜访赢子夜,让其帮我想办法解决赈灾之事。”
诸葛亮说话的语气十分笃定,他是真的准备要二顾茅庐了。
而听到诸葛亮准备“二顾茅庐”。
姜维当即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
连忙站起身来道:
“丞相岂可再次屈尊,上次道明山上,对方直接选择闭门不见,他若真有意,此刻早已下山来拜会丞相了——下官愿意替丞相先去道明山,打探虚实,如果对方真的有意,那丞相再去也不迟。如果对方实在无意,丞相也不必空跑。”
“而且,当前蜀中赈灾之事,事关重大,丞相应该将主要精力花在这上面,蜀中的人心需要安抚,很多地方,都需要丞相亲自出面才行。”
听完姜维的话,思索片刻,诸葛亮顿了顿才道:“那就有劳伯约,先替本相去打探一下虚实,帮本相去请他,切记对赢子夜,要以礼相待。”
姜维连忙正了正身体,随即拱手参拜,坚定的道:“请丞相放心,下官已经找到了,将赢子夜请出山的办法,下官保证,在今年之内,一定能将赢子夜请下山来,下官愿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愿受处罚。”
姜维深受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这些年,诸葛亮更是声称要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姜维,且也是如此做的。
姜维感激莫名,早已经将其当成了自己父亲一样的看待。
这些日子,眼睁睁的看着诸葛亮日思夜想的想着道明山,想着把那少年给请出山,见他处理政务,日夜操劳,越发的憔悴,姜维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且不论道明山上的那个少年,是否真如传闻那样,有经世之才,其智识才华能“改天、换地”,哪怕对方和刘禅一样是个傻子,姜维也要把他请出来,完成诸葛亮的夙愿。
这种思想就如诸葛亮,哪怕明知道刘禅确实是个傻子,他为了答谢刘备之恩,诸葛亮也会尽心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赢子夜请下山,无论对方是否真如传闻那样强,为了让诸葛亮心情好一点,姜维也要这样去做。
而况,他已经找到了,能将赢子夜百分之百请下山的方法。
而此时,听到姜维如此信誓旦旦的话语,诸葛亮面上露出喜色,连忙道:“伯约真有办法,将赢子夜请出山,助本相北伐?!”
姜维连忙道:“这个方法,我现在暂不透露,但我知道,只要这样去做,届时他一定会下山,成功的希望,至少有九成。”
姜维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他的语气十分笃定。
诸葛亮知道,姜维向来做事天马行空,大开大合,自小熟读兵书暗藏韬略,这些年在自己身边,学问智识更是长进得很快。
自己早已经决定让其继承衣钵了。
姜维从来没有如此信誓旦旦的说过类似的话,诸葛亮知道对方的性格,要不是有绝对的把握,他不会这样说话,不会这样许下承诺。
至于这个具体的方法,诸葛亮不需要知道。
他既然如此笃定,肯定已然是成竹在胸了。
诸葛亮此刻,竟然短暂的忘记了赈灾的困局,心中大喜,连连出声道:“那么本相,就在这里,静候伯约的佳音。”
姜维连忙拱手施礼:“臣绝不辜负丞相,一定,会让赢子夜下山。”
诸葛亮信任的点了点头,随后便暂缓了亲自去道明山拜访的计划,开始着手准备,亲自去往蜀中各地,视察旱灾灾情。
蒋琬和费祎,自然是跟着诸葛亮去往旱灾各地。
而姜维,则是开始着手准备,去请赢子夜下山的谋划。
姜维内心并不觉得,赢子夜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赈灾的困局。
但只要能请出对方下山,让诸葛亮高兴一下,他觉得他做的一切,就是值当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