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许教习重拳出击

七天之后,崇绮书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总计二十余名非世家学子已经全部张榜。

这些都是江南各地颇有才名的年轻人,不然也无法通过书院三层考核。

之所以控制的如此严格,也是希望进来的这批顶尖学子能够快速站稳脚跟,才能为之后的非世家弟子拉扯出更大的空间。

用许教习的话说就是:拉开战略纵深。

殷夫人不理解这个名词,于是换了个说法。

《孙子兵法》有云: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谓之通。

崇绮书院被世家把持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科举对于门阀的冲击也不是一蹴而就。

双方都处于一种小范围厮杀,大范围对峙的状态。

书院改革自然也是要有序进行,也需要一个“通”的环境。

学生之间的情谊相对简单,日后进入官场同窗之谊更是一份力量,所以从这个时期改革确实是最好的机会。

殷夫人也看出来在这种事情上许教习似乎很有经验,于是就放手任其施为。

她只需要出钱即可。

考核结束,已经录取的学子也完成了登记,纷纷准备离去。

不是所有人都像许宣一样孑然一身,考核,入职全在一天完成,甚至连行李都没有就直接入住乙三院。

放在许教习入书院以来的诸多传奇事迹之中毫不起眼,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有些惊世骇俗。

正常人应该要先回家通知录取,处理琐事,和原书院的同窗老师告别,讲究的还要搞一个告别宴。

短的三五天,长的一两月。更长的如乔峰这种结婚的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准备前往山门处和每一个即将入学的士子打个照面,交谈几句,还要带着他们参观游览书院。

三个多月前他还是被带着游览学院的人,这也算是一种承上启下吧。

书院变革,自许教习始。

说来他自己还是顾教授引导的,让一位退休的翰林学士来当导游,这份待遇也确实非常人所能承受。

现在理论上这些非世家学子归他负责,类似于任课老师兼职辅导员的角色。

日常生活,学业进度,还有身体健康都包含在内。

虽然不是学生座师,但也留存不少师生恩情在其中。

这份隐形的资产会随着年纪越长,学生越多,而愈发庞大。

相比较其他教习而言,这份权利已经大到有些越界。

就算有带头改革的重任和功劳,也让很多老教习有些眼红。

只是这丝毫不会动摇改革之人的地位。

书院更是张贴明文,传承了许教习的功劳。

不然怎么说殷夫人雄才大略呢,这气魄超过无数须眉了啊。

快到地方的时候许宣感觉自己草率了,一个人或许有些分身乏术。

寒门子弟不比世家子弟,对于崇绮书院的风格没有任何了解,一切都要从头讲起。

比如世家大族就算不知道要带什么,干脆几辆马车组个车队,把所有东西全部带来,若是不需要再拉回去就是。

寒门学子就不一样,每一次出远门都要考虑周全,更何况还是长达几年的求学时间。

于是许宣念头一动,转身去了蹴鞠场抓人。

把这份导游和交接工作安排给了谢玉等人。

有学子自持身份,言语之中多为抗拒。

可他们忘了当初就是在这片广场上,整座书院的学生都被教育一顿的往事。

许宣立刻精神焕发,就喜欢这种不怕死的。

整肃衣冠,气息相融于书院,仿佛古代先贤上身。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何解?”

便是朝堂诸公要想了解为政之道,学问之道都要来到民间去学习,你们这些人尚未有官职就敢端坐高台?

这话打的那人脸色惨白。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何解?”

孔圣人都说过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你们又为何与那些经过层层选拔的学子绝交。

诸学子感到周围的目光已经浑身发毛,恨不得钻进土里。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何解?”

同一个老师门下的称之为朋,志趣相投的人称之为友。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研讨学习道德义理。这就是崇绮书院学子间最合适的关系,你们.....

哼!

这一声冷哼犹如千斤巨石,压在学子的腰上。

“许教习,我等知错。”

在谢玉的带领下,身后的学子们立刻行礼,表示认识到错误。

来自世家学生和非世家学生的冲突还没引起,就被强势镇压。

远处观望的诸位教授满意的点点头,真不愧是许教习啊。

许宣正准备带着世家子弟前往教室,点人头的时候发现不对劲。

“钱仲玉呢?”

一个脸上扑了好几层粉的学子说钱仲玉这几天请假未归。

哦,优质工具人少了一位,没关系。

“那边“早”字写的很好的同学过来一下,愿不愿意帮我一个小忙。”

对方哆哆嗦嗦的表示求之不得,同学之谊就应该.....巴拉巴拉说了很多,意思就是自己是个好学生,还请高抬贵手。

就这样许宣带着工具人们找到了即将离开的新生。

很快这群学生老老实实的和以往泾渭分明的寒门士子们攀谈起来。

固然开局有些僵硬,可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王同学,我带你去看一下书院的教室....宿舍...不用带...只需要.....”

在许宣目光的注视下双方的交流非常融洽,只是有时候会有一些信息差,或者常识的参差。

竟然有世族学生问粟饭是什么?”

谢玉都有些无语,明白许师为何让他们来做这种事情。

北方穷人多,所以他还算有几分见识。

在穷人家未脱壳的谷物直接蒸制就可以吃,还能增加饱腹感并降低成本。

能吃上粟饭的已经是还可以的家庭了,不是这样的家庭也供养不出读书人。

这种知识一时间让世家子弟有些震惊。

而世家子对于食物的认知也打破了很多寒门子弟的认知。

双方的世界产生交互后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

相较于几百年前,此时在血统以及联姻以外,读书几乎就是正常跨越阶级唯一的方式,所以这些人也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