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子称为储君,是皇位的继承者。唐太宗总共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其中,皇长子李承乾、皇四子李泰和皇九子李治,以及第五皇女长乐公主、第十九皇女晋阳公主、第二十一皇女新城公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同胞兄妹。

武德九年(公元 626年)十月,也就是在玄武门喋血政变的四个月之后,唐太宗根据嫡长子(皇后所生的长子)世袭皇位的传统惯例,把年仅八岁的承乾立为皇太子,人说是好竹也难免生恶笋。没想到长孙皇后的这个头生子,实在是十分的不争气。

唐太宗在他身上所用的苦心、所下的功夫,全都白费了。承乾几乎自懂事之日起,就开始在东宫(太子住的地方)胡作非为。

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凡是做太子的人,必须跟着皇帝选派的老师,学习儒家经典——主要是学习统治臣民、治理天下的道理。承乾天性聪敏,可他对这一切却毫无兴趣,只在表面上装装样子;背地里,亲近女色,爱恋男童,还喜欢学说突厥(西北少数民族)话,玩假扮突厥人的游戏。

有一次,他居然在东宫模仿起突厥可汗的葬礼——他假扮突厥可汗尸身,让侍从们骑着马围成一圈,一边走,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用刀划自己的脸(表示悲痛)。

众人正哭着,他突然一跃而起,哈哈大笑,对那些划破了脸的、挂着鼻涕眼泪的侍从们宣布说:“有朝一日,天下一旦归我,我要带着几万骑兵到金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西边去打猎!”

承乾的奇怪举动,引来了朝臣的议论。他们在心里暗暗地怀疑:“这跛脚(承乾患有足疾)的皇太子是不是发癫呀?”——只是没有人敢把这样的话讲出来。

太子在东宫玩得太出格了。太宗动了废储的念头。承乾看出父皇的心思,就私下里偷偷蓄养了一批刺客,想要谋杀四弟李泰。后来,阴谋败露,政变未遂。

唐太宗在贞观十七年(公元 643年)下诏,取消了承乾的太子身份。

武才人的救星还没有出场。这时,最有希望争得储位的,是魏王李泰。魏王泰,乳名青雀,是长孙皇后的次子。他不像承乾那样性情乖戾,喜欢读书做诗文,又特别工于心计,所以一直很受唐太宗的宠爱。

李泰有点肥胖症,年纪轻轻,就大腹便便,常常挺着像青鸟一样圆圆鼓鼓的肚子,在太宗面前晃来晃丢,肉麻地讨好父皇。

眼看他的努力就要成功了,可是元老重臣们站出来,向太宗举荐了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日后关系到武才人命运的晋王李治。李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乳名雉奴,比魏王泰小九岁。

贞观十七年,十五岁的李治,还是个翩翩少年。生得一付蒲柳之姿,羸羸弱弱,性情也是胆小懦弱,而且没有一般帝王子弟那种争权夺贽的野心,为人非常仁厚。

凭心而论,以唐太宗的个性和好恶,他并不十分情愿地让这么一个平庸的孩子备位东宫。可是国舅爷长孙无忌却偏偏看中了他。

长孙无忌是已故皇后的亲哥哥,在朝廷里位高权重,是元老重臣的核心人物;唐太宗最终下决心把晋王治立为皇太子,主要也是迫于他的压力。为了这个结果,太宗皇帝在内心挣扎了很久,甚至还演出了一幕戏剧性的自杀情节。

贞观十七年四月,李治入主东宫;晋王妃王氏,被册封为太子妃。

按照规定,太子妃之下,设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四品;承徽十人,正五品;昭训十六人,正七

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也就是说,太子的妻妾,多达五六十人。虽然李治被立为太子时,还只是个才刚懂事的十五岁少年,可他的长子李忠,已经在那一年出世了。

历史上几乎没有关于李治特别贪恋女色的记载。几年后,他和武才人之间发生了一段秘密的恋情,看起来很像是他自然情感的流露。

事情是由唐太宗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