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采访

“占军同志,你们这灾后重建工作做的好啊。”

刘铁指着眼前的工地心情大好。

来的路上,他也顺道走访过一些村庄。

这些村庄要不就是因为有大型机械的帮助,重建非常顺利,要不就是村里的青壮都在各种工地劳作,贴补家用。

没成想到了受灾最严重的上五村,更是看到了一片繁荣。

照这么下去,别说是重建了,搞不好整个柏岭县都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一跃成为数得上富饶之地。

冀北要是能多出几个上五村这样的典型就好了。

“刘省首过奖了,这些都是我们基层干部应该做的。”

米占军同样暗自窃喜,这可全都是自己辖区内的政绩。

考察完山神沟,一行人又来到六道沟。

下了车,还没顾得上进入电研所繁华的工地,一众官员先是被李大国的一百亩大棚给吸引了。

“这是……”刘铁率先发问,他还以为大棚是安置村民或工人的宿舍呢,语气之中,稍有不悦。

“这是俺们村新种的大棚作物,怕粮食不够吃,就琢磨着冬天也种点庄稼。”

李广顺看到有人上山,这时也迎了上来。

大棚是他一手建造起来的,所以就给众人做起介绍。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高级别的官员,言语之间多少有些紧张。

“冬天种庄稼?”

别说是刘铁,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头一次听说这种新鲜事。

这南山村里,处处都流露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另类。

国宝级的专家一下子见到三个,工厂起了一大片,别墅盖了几百栋,这会儿又听说要在冬天种庄稼,简直是颠覆所有人的常规认知。

“那可不,起初老汉我也不信,可是孙子一再坚持,我们就先搞了五百亩尝试,如果今年搞成了,明年再多搞上几百亩。”

李广顺话说的憨厚,可处处都是在炫耀自己的孙子。

“这么搞确实可行?”刘铁又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李大国。

“只要别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应该问题不大,大不了最冷的时候生几个炭炉。”李大国对此非常自信。

“这可是造福民生的大事,你们抓紧实验,要是成功了,可以向全省推广。”

与工厂不同,农业永远都是每个领导眼里的头等大事,所以,刘铁话里话外都透着重视。

“这水坝也是俺孙子修的,你们可别小看它,许专家正带着人往下面安发电机呢,到时候发出电来,据说一年能给国家省大几千吨煤炭呢。”

一行人沿着土路向工地走去,穿过水坝的时候,众人只是觉得景色优美,但并没注意其中的关键。

李广顺连忙给考察团介绍,他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孙子的功绩,哪怕是李大国当初劈柴的木桩,他都想编出一段故事出来。

“这是座水电站?”

刘铁确实被李广顺的话吸引到了,笑着询问李大国。

“是啊,原本就是想给村子发电用,不曾想发展太快了,这么一座水坝显然已经不够了,回头准备在山神沟那边再建两座。”

李大国被爷爷弄的很尴尬,但还是客观说明了一下情况。

“不光是发电,这水坝还能抗洪呢,要不是因为它,俺们村今年可就得全淹了。”

李广顺见孙子不善于表达,连忙补充。

“好好好,你们做的不错。”刘铁对李大国很是赞许。

穿过水坝,一行人进入了电研所的工地,刘剑锋在旁边提醒所有人,不能拍照,电研所的情况也不能对外传播。

“张记者,你去采访下干活的工友吧。”

刘铁走过了,也看过了,他还想听听南山村的百姓到底是什么心声。

“这位大叔,请问你在工地上干活累不累?”

张记者授命,马上跑到不远处的工地上开始了自己的采访。

“当然不累了,没看俺们工地上全是先进机械吗,能有什么累的。”

记者采访的是辛家沟村的杜随蛋,典型的愣头青,李大国老远的看到工地上的情形,脑门就泛出三根黑线。

“你认识李大国吗?”张记者继续采访。

“瞧你这话问的,上五村里谁不认识李大国,他还光屁股满街跑的时候俺就认识了,俺还经常踢他响瓜(土话,光脚踢小孩屁股,发出啪啪的声响)呢。”

“那你对李大国有什么意见没?”记者也是憋了坏,一门心思想挑毛病。

“意见,俺对他意见大了去了。缺钱丫的也不说,装鸡白大尾巴狼,”

“哦?他是不是欠工友们工资?”张记者瞬间来了兴致,终于抓到一条有用的消息。

“他要是欠就好了,问题是他不光不欠,还死拧死拧的,把自己愁病了也不找俺们开口,问题是他要累趴下了,俺们可指着谁,俺们上五村几百年才出这一个文曲星,可不能再愁出个好歹。”

杜随蛋说话没个重点,张记者有点懵,这到底是在夸李大国还是对他有意见,他还想再继续刨根问底,旁边又走过来一名力巴。

“我可刚听说,夏专家的爱人来了,给李大国送钱来了,满满的一箱子米刀,外国钱,杜二楞你见过吗?”

“外国钱怎么了,人家的是人家的,俺的是俺的,俺不管你们怎么想,反正晚上俺就去把家底儿都交给李大国,他要是再愁出个好歹,俺们家可指着谁。”

张记者算是听明白了,李大国这是遇到困难了,村民们想尽一份力。

“人家大国差你那三百二百,陈庄的工厂转一转,几万块都有了,省省吧你。”力巴冲着杜随蛋说起风凉话。

“那他李大国要是再愁出个好歹怎么办?”杜随蛋满是担忧。

“用你操心吗,人家对象都来了,照顾的好着呢。”

“大国对象不是文静丫头吗?”

“文静那是二对象,大对象据说可是县太爷的妹妹。”

“两个人照顾那应该没啥问题。”

“……”

“等等,你们的意思是李大国作风有问题?”张记者很少有这种把握不住场面的感觉。但是他听到两个对象,又有了新的素材。

“你才作风有问题呢,俺们李大国那可是文曲星转世,多几个人追不是很正常吗,也就是他不一定能看上,他要是瞧得上,俺把闺女嫁给他都粘。”

杜随蛋越说越离谱,张记者实在听不下去了,只好仓皇逃窜。

“老乡,你们都来工地上上工,地里庄稼怎么办,眼看就该秋收了吧。”张记者又逮到一个年轻人采访。

“一看你就是外地来的,没看俺们这儿漫山遍野都是拖拉机吗,原来几千人的活儿,现在几百人就够了,秋收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

年轻人明显对上五村之外的人都有点鄙视,一个个没见识。

“你认识李大国吗?对他有没有意见?”张记者直奔主题,专挑李大国的毛病。

“意见?俺能有什么意见。

李大国是俺们整个上寨村的恩人,要不是因为他,俺们上寨村指不定得饿死多少人。

而且大国还给俺们盖新房,那房子俺做梦都没见到过,俺现在都觉得洪灾来的太好了,要不然俺们上寨村还都得忍饥挨饿呢。”

年轻人一提起李大国就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眼神中满是崇拜和感激。

“听说李大国作风有问题?”张记者从旁煽风点火。

“你听谁说的,老子片了他。”年轻人说着就抡起铁锹要找始作俑者,张记者再次落荒而逃。

一连采访了七八个工友,张记者得出的结论全都差不多,恩人、文曲星、救星、缺钱,大概也就这些关键词。

总之就是一个感觉,李大国是整个上五村的灵魂。

悻悻的回到考察团的队伍,张记者将采访到的信息给刘铁做了汇报,刘铁听了更是对李大国赞不绝口。

“大国,上五村的担子可不轻啊,有什么困难尽管替,只要省里能做到的一定尽量都帮你落实到位。”

“困难确实有几个,只是怕不好解决。”李大国略作思考,旁边的米占军则是心里咯噔一下。

这货可别不知轻重,再满嘴跑火车。

“说说看。”刘铁总算觉得自己这省首还有点作用。

“第一就是,我们南山村想建个中学,但是手续一直批不下来,希望省里能照顾一下。”

眼看就该开学了,李大国只是拿到个分校的资格,他多少有点不甘心。难得刘铁在,恐怕这点问题对他应该不算难事。

“好说,回去我就安排下去,一个月内给你们把手续批复完。”

建学校对于省里是好事,他都求之不得呢,这根本就不算困难。

“再有就是,我们有几项技术需要在米国、倭国注册专利,以防将来出口的时候被他们山寨,所以需要几名懂国际法规的专家帮忙运作。”

李大国接下来想出口晶圆、镜头,甚至是软盘、键盘,但这些新技术都需要在国外注册专利,以防被人抄袭,他想看看省里是否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果省里没有,他再求助梁正泽、李沛沛等人。

“山寨?”刘铁一时没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就是说我们的技术领先,有可能被他们抄袭,所以需要专利保护。”李大国又解释了一遍。

“这个我只能说让外事口跑办一下,有结果再告诉你。”

刘铁没想到,李大国居然能自信到技术领先米国、倭国等发达国家,心里也很是自豪。

“就这两个,没了。”

“不需要省里批复经费吗?”刘铁特意询问了一句,他刚听张记者说了,李大国很缺钱。

“南山村最不缺的就是经费,不过要是有布票、电器票倒是可以批一些,村民们现在收入都上来了,但有些必需品却买不到。”

李大国上次好不容易才从米占军那儿搞到一些布票,但这只是杯水车薪,眼下的村民们,哪一家手里估计都得有个两三千的存款,可是没有票也没用。

“可以适当拨付一批物资票,这个我会叮嘱供销社跟进。”刘铁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