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矛盾

王庸很疲倦,也很年轻,倒头就睡。

康九娘很幸福,搂着女儿王清睡着了。

赤心村的村民也在想着即将到来的分田之事,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入睡了。

而有一些人,却无法入睡。

此时的沙州城内,夜色朦胧,寒意渐显,不过此时沙州刺史府,灯火通明。

毫无意外,自从王庸横空出世,这几天沙州的官员和豪强们是一天好觉都没睡过。

此时许多人都直打哈欠,但是却没办法。只能硬顶着身体来到了刺史府,开这场夜会。

因为王庸又双叒叕一次石破天惊,语出惊人。

一道卫所制四策,横空出世。瞬间再次点燃了沙州刺史府。

这一次,几乎除了在疏勒河前线的沙州三号人物安景旻和豹韬营将头李明振,几乎所有的沙州高级官员都来了。

不大的沙州刺史府大堂,坐满了人。

熊飞营的将头阴公遂和司户参军索琪坐在了一块,脸上充满不屑,交头接耳的议论。

而同坐的还有军队的各大将头,敦煌县令宋智岳,县尉翟承庆,司马王仲法等沙州起义军的重要人物。还有一些其他沙州本地豪族代表。席间列坐其次,但是每个人的表情却各有不同。

刺史张议潮坐于上位,逡视下方。而长史阎英达,坐在侧位,冷眼观察在场所有人。

“诸公,今日叫大家前来的原因,想必都知道了,是因为王庸最近献了一策,我已经与阎长史商量好了,准备推行。并且以赤心卫为依托,建立赤心营,王庸任将头的事情,诸位也听说了吧。可有何想法?”

随后现场都沉默了,不过他们也不意外。因为他们自己刚听到时,也被这个卫所制吓到了。

没想到王庸一个奴隶出生的庶民,还能想到这种制度。真是另当刮目相看。

一些官员苦笑,摇了摇头。内心只有一丝无奈,这个王庸还真是一天不搞个大事情,一天不消停。

鹰扬营将头的事情刚被索勋父子糊弄过去。如今又来个什么赤心营。这个王庸还真是不当个将头死不休啊。

王庸要是在这里,一定喊冤。自己真没想主动当这个将头。张议潮说他已经钦定了,让他来当,王庸也只能默念了两句诗,勉为其难的接下了。

不过在场的人可都不这么看,这怎么感觉都像是王庸想尽办法引起张议潮注意,谋求官职。

但是将头的军职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点了,关键点在于这个卫所制度。

在场但凡有点政治素养的人,都知道这个卫所制度背后意味着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王庸一个庶民出的政策,完全是冲着他们豪强门阀的命门来的。

阴公遂此时坐于胡凳上,手指敲打着桌案,显出极度不悦。而其他一些豪族的脸色也不甚好看。

张议潮此时看了一眼一旁的阎英达,然后说道:“诸公有何看法?宋县令?你执掌敦煌一县,赤心卫又在你的辖区,你可有什么看法?”

阴公遂等人脸色更难看了。因为这个敦煌县令宋智岳不是别人,正是张议潮的小舅子,谁都看出来是张议潮故意先找个说好话的问,但是又指摘不出什么问题。因为确实理由充足,宋智岳是敦煌县令,他是现管,他最有发言权。

果不其然,宋智岳直接说到:“王庸王将头所献此策,确实很好。如今敦煌县内,有大量部落化的地区,土地抛荒严重。若是让民户自己开垦田地,效率低下。反而王将头这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想法很不错。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进行有组织的垦荒,效率必然大大提升,有助于快速恢复农业。至少稳住敦煌县的人口,就可以持续提供兵源。这是我们当下最缺的。”

此时在场的一些官员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虽然他们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王庸很是嫉妒和不爽。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卫所制,确实很适合当下百废待兴的沙州。

但此时,一个声音传来:

“我认为不妥!”

众人循声看去,正是坐在一旁的阴公遂。

张议潮微笑问道:“哦,阴将头权且说说?这个卫所制度哪里不好?”

“哪里都不好!”

阴公遂直接起身,满脸不屑的说:

“土地充公,不得交易,军户不用纳粮,不服徭役,不准转户,不准人口迁徙,这一条条一桩桩不就是针对有一些薄田的老百姓吗?土地禁止流转,倘若百姓有了钱财,想要再买几亩薄田改善生活,该如何购买?难道一辈子就只有那几亩薄田吗?那日子还有什么盼头?而且军户不纳粮徭役,那养官军的钱粮哪里来??不准转户迁徙?这不就是把百姓当流放犯了吗?此等苛政,处处皆是不好!”

阴公遂此言说完,许多沙州豪强门阀的人纷纷点头。因为阴公遂所说的有一些薄田的老百姓,正是他们这些豪族自己。

这些人只是贪,不是傻。你这么推行,将来新打下的土地,全部成了卫所的公田,他们难道喝西北风吗?

而此时一旁的敦煌县尉翟承庆耐心解释说:“阴公啊,赤心卫所在之地,都是之前吐蕃部落放牧蓄奴之地,很多甚至部落化了,那些土地要么归那些部落使所有,要么就是抛荒。如今实行卫所屯田制,以耕养战,刚好能够快速恢复农业,还能提供大量兵源,此乃善政也。何来苛政之说?”

自从翟承庆被王庸的算学折服以后,就开始对王庸颇有好感。此时又闻王庸献了卫所制,更加欣赏了。

他是敦煌县尉,主管敦煌县的军事治安,如今敦煌县辖内有大量已经部落化严重的地区,治安非常乱,让他这个敦煌县尉头疼。但是若要恢复这些地方的秩序,必须先恢复这些地方的经济。

可这些部落民想要靠着缓和的政策恢复生产几乎不可能。只能继续维持部落制度。但是如果有了这个卫所制度,是不是可以把这些部落化严重的唐朝遗民聚集起来,也编成卫所进行管束呢?这一下打开了他这个敦煌县尉的思路。

并且还有重要的一点,让翟承庆决定冒豪强之大不韪。那就是理论上这赤心卫也是他管辖的军事力量。

翟家不像阴家,翟家没有那么多财力人力单独组建一营兵马。但若是他和王庸打好关系,组成利益共同体。届时他辖内能有这样一支力量的军队驻扎调动,对于他这个敦煌县尉,也会有极大助力,对自己家族的实力也是一种增强。

阴公遂此时看到县尉翟承庆居然站了出来,有些意外,更多的是不悦:“哼!以耕养战?说得好听!他们军屯倒是不用纳税徭役,到时候纳税徭役的就成我们了!他们不交的税,以后估计都是我们这些人交!还不是苛政?”

翟承庆此时都气笑了,说到:“卫所制的军田和均田制的民田,完全是两套系统。互不干扰。何来你替军户交税之说?荒谬!”

而阴公遂此时却冷笑一声:“若是处处都搞卫所制,那谁来纳税供养我们这些常备军?不提供军饷,我们打个屁的吐蕃人?”

翟承庆继续针锋相对:“卫所制如今只是在农业被破坏比较严重的赤心乡实行,目的是快速恢复生产,补充兵源,将来估计也只会在部落化严重或者农业破坏严重的地方推行王庸的卫所制,而且有了卫所制,就能将大量部落民编户,我们就有充足的兵源。论恐热手下光是苏毗骑兵就有万余,我们现在五营一团,连两千人都没有!没有这些卫所兵源,你怎么打吐蕃人?”

阴公遂此时也是说上头了,反驳说:“呵呵,就那些兵?还打吐蕃人?笑话?我们为了准备起兵,家中侍卫奴婢,日日操练刀剑弓马,一日不怠,方得今日之兵。而那些卫所兵大半时间在耕田,就农闲时训练,能有什么战力?也就最多运个粮草辎重,和民夫有什么区别?靠着他们一路向东,打回大唐?笑话!”

“这……这……”翟承庆此时却无法接话了,因为确实,这种半耕半农的卫所军,怎么可能比得过全天训练的职业军士呢?

阴公遂看到翟承庆吃瘪,也是得意的笑了起来,然后说道:“所以,这个卫所制,我看就是多余!不如把田按照均田制分下去算了……”

就在阴公遂得意之时,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传来:

“我倒是觉得,王庸小兄弟练的兵,不一定比你的熊飞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