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有图解思维
碎片化信息难以硬塞进大脑
你有没有因很难记住碎片化信息,或是勉强记住又很快遗忘而苦恼过?比如,在一个劲儿地机械记忆枯燥的英语单词与毫无逻辑关联的数字,或茫然地去理解陌生领域的专业术语时,我们往往感到无奈又痛苦,因为我们是在强迫自己记忆毫无关联的东西。
要是想将这些碎片化信息强行塞进大脑,我们就会感觉脑容量不够,接收不了。实际上,这是因为负责掌管我们大脑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海马体不允许接收了。海马体为了提高我们有限的大脑容量的利用率,会不断舍弃零散的信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记忆力的极限由海马体决定。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在研究短时记忆时发现,在单次记忆、不得重复的情形下,一般人平均一次只能记下5~9(7±2)个信息单位的数字、人名等碎片化信息。这个神奇的数字“7±2”,自此被视为短时记忆的极限,并引起广泛关注。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信息将会不断被舍弃。这么说来,手机号码是超过9个信息单位的随机数字,于是我们在记忆手机号码时,通常也很难一次记住。
从乔治·米勒的研究可知,我们人类单次记忆的随机信息容量极低。所以,即使强迫大脑记忆也没有多大用处。而且强行输入新信息,可能导致大脑中储存的原有信息被不断遗忘,我们同样不能有效地学习。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信息有效地输入大脑,又该如何防止遗忘呢?通常来说,我们只能坚持复习,但效果又会怎样呢?
为什么碎片化信息难以输入大脑
①大脑容量达到极限后不再接收新的信息
②大脑内超量的信息会不断溢出(遗忘)
即使大脑试图努力接收更多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海马体这个“门卫”也会进行阻止。你如果想强行输入信息,那么大脑中原有的信息可能会遗失,学习同样也不可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