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商讨事宜,信使来报

早朝之后,宫内的气氛依旧紧绷,陆羽其敏锐的直觉让他在众多纷扰的信息中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他刚走出大殿,便有一名锦衣卫匆匆而来,低语道:“大人,大同有急报,一村庄一夜之间被屠,情况异常惨烈。”

陆羽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迅速接过急报,一目十行地浏览起来。

报告中的描述让他心惊胆战,无辜百姓的惨叫仿佛穿透纸背,直击他的心灵。

而更让他震惊的是,信件末尾提到的几个细节,与李威出逃前的行踪高度吻合。

“李威,这个奸诈小人,竟然敢如此嚣张!”陆羽心中暗骂,屠村之事很可能就是他为了掩盖行踪,转移视线所为。

没有片刻犹豫,陆羽决定立即向朱翊钧禀报此事,并请求亲自前往大同追捕李威。他快步走向朱翊钧的御书房,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御书房内,朱翊钧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翻阅着案头的奏折,眉头紧锁,显然对于近日来边疆的动荡感到忧心忡忡。

当陆羽走进御书房,行礼之后,朱翊钧抬眼望向他,眼神有些疑惑。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陆羽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

“讲。”朱翊钧简短地回应,目光却紧紧锁定在陆羽的身上,仿佛能够洞察他内心的想法。

陆羽将大同屠村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的直觉与推测,一一向朱翊钧禀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清晰明了,让人无法忽视。

“臣以为,此事定是李威所为。此人狡诈多端,且心狠手辣,若不及时追捕,恐怕会酿成更大的祸患。臣请求陛下允许臣亲自前往大同,务必将此贼擒获,以告慰亡灵,震慑天下。”陆羽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决心与勇气。

朱翊钧听完陆羽的禀报,脸色阴沉得仿佛能够滴出水来。他深知,屠村事件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边疆百姓的恐慌与不满,更可能让李威一行人趁机作乱,威胁到大明的安宁。

“陆羽,你对此事有何具体的计划?”朱翊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询问与期待。

陆羽早有准备,他迅速将自己的追捕计划向朱翊钧汇报。他打算先调集大同附近的锦衣卫力量,对李威可能藏身的地方进行秘密搜查;同时,派遣精干探子,深入民间,搜集李威的行踪线索;最后,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制定详细的围捕计划,务求一战成功。

朱翊钧听完陆羽的计划,点头表示赞同。

陆羽回到北镇抚司,步履匆匆,心中已构建起追捕李威的周密计划。

他步入正堂,目光如电,扫视过在场的千户、百户、总旗与小旗。

“诸位同袍,大同之事,相信大家已有所闻。”

陆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字字句句都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李威,那朝廷的蛀虫,不仅贪墨成风,滥用职权,更在罪行败露前夕畏罪潜逃,甚至丧心病狂至屠戮无辜以掩其行。此等恶行,人神共愤,我锦衣卫身为天子亲军,必当将其擒获,以正典刑,以安民心!”

陆羽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与果敢,他的眼神仿佛能穿透迷雾,直视人心。

“即刻起,我命!”陆羽的声音骤然提高,如同战鼓雷动,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张千户,你率领两百精锐,即刻前往大同,秘密侦查李威可能藏匿的地点。行动需迅速且隐秘,切勿惊动蛇鼠。”

张千户闻言,挺身而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铿锵有力:“遵命,大人!”

“王百户,你负责调集大同周边所有锦衣卫力量,加强戒备,一旦发现李威踪迹,立即上报,切勿擅自行动。”

王百户也迅速行礼,声音坚定:“是,大人!”

“李总旗,你挑选十名精干探子,深入民间,搜集李威的行踪线索。记住,要细致入微,不可遗漏任何线索。”

一人点头应允,眼神中闪烁着敏锐与机警,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展开行动。

“赵小旗,你负责后勤事宜,确保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充足,不得有误。”

他也立刻行礼,声音响亮地回答:“遵命,大人!”

陆羽一一布置完任务,目光再次扫视全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诸位同袍,此次行动关乎我大明的安危,也关乎我们锦衣卫的荣耀。我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将李威缉拿归案,为那些无辜的亡灵讨回公道。”

陆羽的话语中充满了激励与鼓舞,让在场的锦衣卫官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决心。

“现在,大家立即行动起来!记住,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李威缉拿归案,无论他逃到哪里,我们都要将他绳之以法!”

陆羽的声音响彻整个北镇抚司,他们纷纷行礼告别,然后迅速离开,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

乾清宫。

朱翊钧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眉头紧锁,手中的奏折仿佛有千斤重,让他难以释怀。

近日来,朝堂之上风波不断,尤其是大同屠村一案,更是让他心烦意乱。李威的逃逸,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喘息。

他放下手中的奏折,起身在御书房内踱步,试图寻找一丝解脱。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心中的烦恼似乎都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朱翊钧心中暗自思量,随即决定前往启祥宫,寻找王喜姐的陪伴,以缓解心中的苦闷。

启祥宫内,王喜姐正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诗集,静静地品读。她的面容温婉如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然与宁静,仿佛与世无争。

当朱翊钧走进启祥宫时,王喜姐抬头望向他,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那是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与理解。她起身行礼,声音温柔而恭敬:“陛下,您怎么来了?”

朱翊钧摆摆手,示意她无需多礼,然后走到她身边坐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皇后,朕近日来心烦意乱,有些事情想和你聊聊。”

王喜姐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诗集,关切地望向他:“陛下,是朝堂之上有什么烦心事吗?不妨说出来,臣妾或许能为您分忧。”

朱翊钧叹了口气,将大同屠村一案以及李威逃逸的事情简要告诉了王喜姐。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奈与愤怒,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无法释怀的噩梦。

王喜姐听完,眉头也微微皱起,她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明白朱翊钧心中的苦闷。她沉默片刻,然后轻声说道:

“陛下,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弥补,去追究真相,去为那些无辜的亡灵讨回公道。臣妾相信,您一定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让朝堂之上重新恢复安宁。”

朱翊钧闻言,心中涌起一丝感动。他看向王喜姐,眼神中透露出感激与信任。他知道无论何时何地,王喜姐都会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是他最信任的人。

“皇后说得对。”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必须找到李威,为那些无辜的百姓讨回公道。”

王喜姐点头表示赞同,她的眼神中透露出鼓励与支持。

朱翊钧心中的烦恼似乎得到了些许缓解,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集,翻到了其中一页。

“皇后,你看这首诗如何?”朱翊钧指着诗集中的一首诗,声音中带着一丝轻松与期待。

王喜姐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绣品,走到朱翊钧身边坐下。她接过诗集,仔细品读着那首诗,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认真。

那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之美的佳作,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王喜姐读完之后,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温柔而赞赏:“这首诗写得真好,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山水的壮美与灵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朱翊钧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看向王喜姐,眼神中透露出欣赏与认同。他知道,王喜姐不仅温婉贤淑,更有着不俗的文学素养和审美眼光。

“喜姐,你觉得这首诗的妙处在哪里?”朱翊钧继续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探讨与求教。

王喜姐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他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比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山水的美丽与壮观。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融入其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向往。”

朱翊钧点头表示赞同,他看向王喜姐,眼神中透露出敬佩与赞赏。

他知道,王喜姐的见解非常独到,她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他感到惊喜。

“皇后说得真好。”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

“其实,朕也很喜欢这首诗。每次读到它,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放松,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着诗人的笔触飘散而去。”

王喜姐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她看向朱翊钧,眼神中透露出理解与共鸣。她知道,朱翊钧作为皇帝,肩负着沉重的政务和国家的命运,能够有这样一首诗让他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放松,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陛下,其实诗歌就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王喜姐轻声说道。

朱翊钧闻言,心中涌起一丝感动。他看向王喜姐,眼神中透露出感激与信任。

等回到乾清宫后,他坐在龙椅上。

方从哲步入乾清宫,他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手持一本奏折,步伐稳健。

见到朱翊钧,他立刻行礼,声音恭敬而清晰:“陛下,臣方从哲参见。”

朱翊钧看向方从哲,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与信任。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威严:“方阁老,近日来各省有何大事发生?你且细细说来,特别是辽东之事,朕尤为关心。”

方从哲闻言,立刻翻开奏折,声音沉稳而有条理地开始汇报:“陛下,近日来各省的大事确有不少,但辽东之事尤为紧迫。女真部落近期活动频繁,不断侵犯我边境,抢掠财物,杀伤百姓。边防将领已经加强戒备,但女真部落骁勇善战,且地形复杂,难以一举将其平定。”

朱翊钧听着方从哲的汇报,眉头紧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忧虑与决心。他知道,辽东之事若不能妥善处理,将对国家的稳定与安宁造成极大威胁。

“方阁老,你对于辽东之事有何看法?”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他看向方从哲,等待着他的回答。

方从哲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认为辽东之事需从长计议。女真部落骁勇善战,且地形复杂,若轻易出兵,恐难以取胜。臣建议,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女真部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同时,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备不时之需。”

朱翊钧闻言,点了点头,他觉得方从哲的建议颇为中肯。然而,他心中仍有疑虑:“若外交手段无效,女真部落继续侵犯我边境,又该如何应对?”

方从哲闻言,立刻回答道:“陛下,若外交手段无效,女真部落继续侵犯我边境,臣建议可出兵征讨。但出兵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粮草、兵器、兵马等各方面的调配。同时,选派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前往辽东,指挥作战,以确保能够取得胜利。”

朱翊钧听着方从哲的回答,心中涌起一股敬意。

“你的建议很好。”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赏,“朕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女真部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同时,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若外交手段无效,再出兵征讨。你立刻去拟写诏书,传达朕的指示。”

方从哲闻言,立刻点头表示遵命。他深知,辽东之事关乎国家的安危,必须尽快处理。于是,他恭敬地行礼告退,准备立刻去拟写诏书。

然而,就在方从哲即将离开乾清宫时,朱翊钧突然又叫住了他:“方首辅,你对于选派将领有何建议?”

方从哲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朱翊钧,声音恭敬而清晰:“陛下,臣认为选派将领需慎重考虑。需选一位有勇有谋、经验丰富的将领前往辽东指挥作战。臣建议可选派李成梁将军前往辽东。他曾任辽东总兵官,对辽东地形熟悉,且作战勇猛,有智谋,定能胜任此职。”

朱翊钧听着方从哲的建议,心中暗自点头。他知道,李成梁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曾多次平定辽东的叛乱,对于辽东的地形和女真部落的情况都颇为了解。若派他前往辽东指挥作战,定能取得胜利。

“好,就依你所言。”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你立刻去拟写诏书,选派李成梁将军前往辽东指挥作战。同时,告诉他要谨慎行事,务必取得胜利。”

方从哲闻言,立刻点头表示遵命。他深知,选派将领是关乎战争胜负的关键一步,必须谨慎行事。于是,他再次恭敬地行礼告退,准备立刻去拟写诏书并传达朱翊钧的指示。

朱翊钧与方从哲的讨论刚刚告一段落,两人正欲进一步细化应对辽东之事的策略,忽闻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身着锦衣卫服饰的信使,满头大汗,手持一封加急信件,匆匆步入乾清宫,跪倒在朱翊钧面前。

“陛下,锦州急报!”信使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喘息,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朱翊钧神色一凛,他接过信件,迅速拆开,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信上的内容。方从哲见状,也紧张地凑近,试图从朱翊钧的脸上捕捉到一丝线索。

信件简短而紧急,上面赫然写着:昨日,努尔哈赤已率大军开始攻打锦州,城防告急,请求朝廷速派援军!

朱翊钧看完信件,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与焦虑。他深知,锦州乃辽东重镇,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方阁老,你看这……”朱翊钧将信件递给方从哲,声音中带着一丝沉重。

方从哲接过信件,仔细阅读了一遍,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努尔哈赤的攻城行动意味着辽东的局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陛下,臣建议立刻派遣援军前往锦州支援。”方从哲的声音中带着坚定,“同时,加强其他边防重镇的戒备,防止女真部落趁机侵犯。”

朱翊钧点了点头,他觉得方从哲的建议颇为中肯。然而,他心中仍有疑虑:“援军需何时出发?选派何人前往?”

“就让山海关守备先行支援,后续根据情况而定。”

“好,就依你所言。”朱翊钧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