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猎蟒

现在有了充足的食物,遮风挡雨的庇护所,小螳螂渐渐的从茫然,无助的感觉中挣脱出来。

小螳螂知道它又躲过了一劫,又开始筹划,等雨停后捕捉幼蟒了。

首先,要坚持训练,自觉与幼蟒还是有很大的劣势。前期的锻炼项目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使得它的捕捉足有明显的适应性进化。这对捕捉足在对付蟒蛇这种长条状猎物时,一定会有奇效。

等雨停后,不能过分着急,要继续观察,多近距离模拟几次,保证一击毙命,不然,那丛灌木里就是它的归宿,哦不,蟒腹才是它的归宿。

如果捕猎成功,那就有那么长,那么肥的一整条蟒蛇肉了。

到那时,它就可以以幼蟒为食物,完成最后一次蜕皮,羽化成为成虫。

它决定不去找什么母螳螂,先去森林中心看看,看看那里与现在生存的外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那里的树更高大,有更多更强壮的动物,看看到时它会是猎物还是捕猎者。

一双复眼满足的盯着所有的食物,小螳螂小三角形脑袋直直的靠近大脚蛙的一只后腿,下颚撕开柔韧的皮肤,撕下一大块粉红的肉,用上颚和上下唇慢慢咀嚼,吞咽。

‘唔~不错,真美味。’

‘大脚蛙的后腿肉要比其余部位的美味多了,更紧致,纤维更粗,咬起来韧性十足。’

‘嗯~,大脚蛙的肉整体来说要比蜈蚣,甲虫强很多的,毕竟大脚蛙是以那些虫子为食的。’

‘如果,嗯,如果在吃完蟒蛇之后还没有蜕皮进化,到时就以大脚蛙为食物吧。’

‘蟒蛇也不是那么好捕获的啊。嘿嘿~’

小螳螂边吃边狂想,好像幼蟒已经在爪下一样。

进食完毕,小螳螂捕捉足夹起另一只完整的后腿,不停的重复着抬起放下,抬起放下的动作,直到,捕捉足再也抬不起为止,这是在练习胸部,腹部的力量。

稍作休息,小螳螂用捕捉足夹紧完整的大脚蛙后腿,倒退着,吊在树窝上方的树干上,一直倒吊着,直到捕捉足夹不紧,或者步行足撑不住为止,这是锻炼四足两肢的耐力。

这是一套组合锻炼内容,它还可以将两项合并在一起,就是倒立负重引体向上了。

它会穿插着练习,直到再无一丝力气,就像它之前60多个日夜锻炼一样。

不一样的是,现在它的食物更充足,不用耽误时间在寻找猎物的途中。

它决定了,之后在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后,也要养成积攒的习惯,这样会大大提高它锻炼的效率。

休息的时候,它会静静的感觉外界雨的震动,默默的用口器撕咬食物,慢慢的咀嚼。

……

滴~哒~,滴~哒~哒~

雨渐渐的小了,可以细数隔壁树叶水滴滴落的声音了。连续几天的不见天日,也渐渐有了朦胧的光。

在小螳螂第7次蜕皮的第13天,连续暴雨加大中小雨下了将近5天后,终于雨停了,天晴了。

最后的一天下的是小雨,本来暴涨的水面又渐渐落了下去,地面上只是分外潮湿泥泞,并未有多少积水。

此时的地面,格外的干净,既没有堆积多时的枯叶,也没有往日昆虫,蛇鼠爬行的通道。

受到多日暴雨的冲刷拍打,霸占天空的高大乔木树冠显得伤痕累累,露过比往日多了很多的阳光下来。

将吃的一丝肉丝都不剩的虫壳和大脚蛙后背骨头,推出树窝,仰头透过树冠的巨大缺口,望向天空的太阳,太阳真好,活着真好。

……

就算暴雨前准备好了食物和庇护所,暴雨天也不是那么好过的。这次暴雨的时长远超小螳螂经历的,要不是误打误撞的捕获了一只大脚蛙,小螳螂就不仅仅是挨饿了。

暴雨中还有更危险的,可怕的事情。

离树窝大约有10米远的一棵大锥树,在不知道是晚上还是白天的黑夜里,被一道闪电击中了。整棵粗壮的锥树,从树顶到根部整个被劈开。

小螳螂当时在休息,一阵螂生没有接触过的强烈电流电的它六爪发麻,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呼吸,趴在大脚蛙后腿上。

不知过了多久,小脑袋轻轻的转动了一下,紧接着腹部剧烈收缩,呼吸孔开合,摄入大量的空气。慢慢的恢复了过来,第一时间撕咬食物,进食,恢复雷电造成的创伤。

雷电造成短暂的起火,很快就被暴雨砸落。因为这次电击,让本就不富裕的食物到后面出现了更大短缺。

现在,天终于晴了,水也落下去了,捕食的时间到了。

下到地面,专门找有树叶或者灌木丛的地方下爪,避免被地面的泥泞绊住,那会严重限制了小螳螂的速度。

与暴雨前随意都能看到猎物乱窜不同,雨后的森林却分外的安静,荒凉。有意无意间,小螳螂来到幼蟒的树洞前。

停在枯树上,发现树洞里面并没有蟒蛇的踪影。

小螳螂有点慌了。

快速的爬向树洞,转到大锥树背面,它有了发现。

那里安安静静的趴着一条灰白色的,卷曲的蟒蛇,一动不动,毫无气息。

靠近看去,冷漠肃杀的眼睛也是一片灰白。蛇头大开,外翻,同时身体整个是瘪的。

这是一个蛇蜕,类似于虫蜕,蟒蛇蜕皮进化了一次。

不知道幼蟒还会不会再回来,小螳螂决定先进食一些其它猎物,再回来蹲守。

地面没有了猎物,小螳螂转向树干上寻找食物,果然,在寻找到第二棵树时,久违的多腿蜈蚣出现了。

这条蜈蚣也饿的不行了,发现小螳螂后,第一时间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小螳螂闪过攻击,捕捉足闪电夹住蜈蚣头部,股节和胫节配合压缩,五排齿凸轻松的扎了进去,高高举起这只与自身虫体相差不大的蜈蚣,进食,补充能量。

现在蜈蚣也仅仅是猎物了,对于小螳螂来说,太简单了。巡视了3棵树,捕食了7只蜈蚣,好好的补充了一波能量。

小螳螂回到树洞前的枯树上,等待着幼蟒的出现。

转眼,天黑了,星光取代了阳光,四周也渐渐安静下来。

“嘶~,嘶~,……”

“飒~,飒~,……”

轻微的滑行声,偶尔触碰灌木枝干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是稍显嘈杂和违和的。

但,在小螳螂感知中,它们是那么的美妙。

‘幼蟒回来了啊,欢迎回家。’

借助星光,小螳螂瞪向幼蟒爬行的方向。

幼蟒的体型变化不是很大,整个身长应该还没有突破100厘米。这可能是因为它蜕皮的时间过短,还没有来的及补充食物,扩大体型吧。

蟒蛇与虫族进化都会出现蜕皮情况,但它们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虫族在蜕皮完成后,外壳硬化完成前,体型会在原有基础上暴增很多。比如小螳螂的多次进化,都是进化后就基本上达到了自身体长的上限。

那是因为虫族在龄期内,不会有很明显变化,体型被外壳狠狠的限制住。它们所有的能量都是在积蓄,等待蜕皮中爆发。

而蟒蛇不同,虽然旧皮对它们也是一种限制,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它们没有明确的龄期概念,只要食物充足,蟒蛇是一直是可以成长的。

幼蟒应该是捕食归来的,胃部的位置却并没有鼓胀起来,还是圆圆的,细细的。

‘可怜啊,这是一次失败的狩猎。’

在小螳螂的印象中,这样的情况仅发生过两次。

根据之前的两次经验,幼蟒会在树洞里稍作休息,然后,趁着天黑阴凉,在饥饿的促使下,再次出洞捕猎,在第二天太阳彻底升上高天后回洞躲避。

默默的,瞪着幼蟒爬进树洞,露出在外面的一节蛇身有规律的收缩舒张。

默默的,瞪着幼蟒无声无息的爬出树洞,爬出灌木丛,更换了一个方向,爬出一条新的蛇道,向远方蜿蜒而去。

在周围树上捕猎几只蜈蚣,在枯树顶端静止不动,休息。

……

天明,星隐。

小螳螂摇晃上身,活动着长时间未动的身体,沿着枯树上下奔跑几个来回,清醒长久未动的大脑。

没有按照平时习惯去外捕猎,而是来到预先观察的位置,灌木丛中蛇道边缘的一棵相对粗些的枝干。

这丛灌木在小螳螂的记忆中,应该叫做月季,准确应该是宽叶月季。它们高度在2米左右,枝干粗壮,圆柱形,有短粗的钩状皮刺。

叶子宽大,上面是深绿色,背面反而是青白色的。

这个时节,十几朵攒在一起的粉红色大花,傲然枝头。

这些花朵应该是刚刚开放不久,因为夹杂在众多大花间,还有几个花骨朵儿。

在没有开放前,它们柔弱的花瓣是被翠绿的萼片保护着的。正是这些萼片使得它们完美的躲过了前几天的暴雨。

小螳螂所在的月季枝直径足有一个小螳螂那么长(16厘米)。

它脑袋朝下,步行足紧紧抓牢,上身和捕捉足趴伏在月季枝上。

一动不动,不经意看,根本发现不了,只会以为那里是月季还没有长起来的旁枝。

微风和煦,日渐正午。

“嘶~,嚓~,嚓~,嚓~”

幼蟒拖着沉重的,严重变形的身体爬过一段枯树树根,发出木头摩擦树皮的声音。进入灌木丛,向着树洞爬去。

幼蟒这次捕猎将前两天的霉运完全扫清,意外的在接近大河边上捕获到了一只巨大的黑灰色“虫”子。

这只大“虫”子有将近30厘米长,20多厘米宽,整只“虫”浑身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幼蟒发现大“虫子”时,大“虫子”的4对步行足中,有两对几乎齐根断掉了。剩余的两对相对完整,但也是变形严重,离断不远了。

当时大“虫子”正仰面朝天,一副受伤颇重的口器,吐着白沫,眼看就不活了。

大“虫子”应该是随着大水,从森林深处冲到了这里。

“虫”身上那股神秘的气息让幼蟒有些惧怕,又有些迷醉。幼蟒深刻的知道,它渴望着拥有这种气息。

没有遇到太有效的抵抗,幼蟒从大“虫子”相对窄一些的头胸部开始,张开大口,将这只神秘的,几乎不动的大“虫子”整个生吞进了蟒腹。

吞食的时候幼蟒听到了几声咔咔声,那应该是把两对相对完整的步行足给折断了。它好像还感觉到,有“声音”在向它大脑传递什么信息。可是太微弱了,而且,对此,它并不关心。

已经可以感觉到树洞就在不远处了,通过这丛灌木,就可以舒服的休息,慢慢的消化腹中食物了。

这一顿起码可以2~3天不用去捕食,期望可以获得那种神秘的气息,幼蟒感觉到,那可能才是真正的进化。

啪~,啪~,

嚓~,嚓~,

呲~,呲~

撕~,嘶~,……

啪~,啪~,……

嚓~~,嚓~~,……

咔~,

吱~,呲~

啪~

镜头回放,

蛇头跌落地面,“啪~”的一声。

打开捕捉足,齿凸摩擦肉、皮、鳞,发出“吱~,呲~”声。

下颚咬断脊椎骨,“咔~”的一声。

伤至神经,致命的疼痛,蛇身卷曲、翻滚、痉挛,蛇鳞磨、蹭蛇道两边的灌木丛,“嚓~,嚓~……”的声音不绝。

血肉被撕扯,钻心的疼痛。蛇尾抬起,放下,抬起,放下,受限于过于膨胀的胃,无法卷折,只能无助的抽打地面,“啪~,啪~……”的声音不停。

蛇鳞被咬破,幼蟒不住的发出惶恐、恫吓的“嘶~,嘶~……”声。

上颚撕破蛇鳞表皮,咬破蛇鳞真皮,发出“呲~,呲~”的声音。

捕捉足死命的收缩,腿节和胫节上的齿凸摩擦着细密的蛇鳞,发出“嚓~,嚓~……”声,步行足抓紧粗灌木皮,发出“嚓~,嚓~”声。

身体下压,前倾,捕捉足腿节搭上幼蟒一侧,“啪~”,胫节顺势夹紧,“啪~”。捕捉足中间,正好是幼蟒扁平脑袋后端最纤细的位置。

扁平的脑袋从小螳螂正下方通过,脑袋上的鳞片较大。后端则整齐的排列着细鳞,蜿蜒向前,如水波流过。因幼蟒内里器官结构不同,使得外表有粗有细。

小螳螂瞪着在蛇道上缓缓爬行的幼蟒。那膨大的胃部,表明幼蟒这次捕猎非常成功,有天大的收货,很可能是从未捉到的美食。

已经嗅到树洞的位置,幼蟒沿着灌木丛中的蛇道缓慢的爬行。

……

……

‘呼~,嘶~,结束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