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暗中查事

不过这个事儿,宁渊想查下去,却不想把自己给卷入其中。要是真被袁家这么拉进去,虽然银子好拿,等将来的这个代价,必定不会下。

他现在这个答复,其实也就是装傻。明说袁家的这个制香生意,是有利于民的,跟自己同不同意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就既把自己摘出来,又能暗中观察,慢慢摸清背后的底细。

袁佟就是不相信,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于掌柜就是心生怀疑,确认了一句之后,脸色缓和了些,笑着说:“既然如此,坊主拿着袁家产业这些收益,也是应当的。”

宁渊摇头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来当这个坊主,只是一时兴起而已。过些时日,我就要赴京去赶考,这坊主之位,终究还会是有其他人。袁兄,于掌柜,要是再没其他的事,就到此为止,如何?”

于掌柜点点头。

袁佟赶紧笑着说:“宁兄真是书生意气啊!请!请!”

他把宁渊送出来,宁渊一再推辞,让他回去,袁佟也只是坚持了两下,就与宁渊道别。

从清风酒楼后门转到前头,柳依依从画轴中出来,悄然潜入酒楼。

宁渊则藏身在不远处的黑暗中。

通过心神,听柳依依转述两人的对话。

“师父,这个宁渊,可真是个书呆子!读书都把人给读傻了。”这明显就是袁佟说的话。

“人家是要去京城赶考,如若能中举,那就是要入仕的,当然不在乎袁家的这点孝敬。”

听到这么一句话,宁渊也就放下心来。

刚才在里头的时候,他最担心的,其实也就是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答应吧,会被袁家给拖下水,将来必定会有反噬付出代价的一天。

不答应吧,对方就会怀疑他已经看破这背后的不对劲,那说不定就会要想办法让他不透露这个事。

所以他才装作不知情,以有利于民这个理由,没有拒绝袁家在清风坊里推广这个制香生意的事。

却又以要进京赶考这个理由,拒绝被卷入其中。

如今看于掌柜这个意思,那就是成了。

这样当然就是最好。

他放下心来,通过柳依依,耐心窥听。

“这样也好,省下一大笔钱。只是这个制香生意,方家那边,就先不考虑吧。我直接去找里正宋浩,把个事办下去。”

“方家也可以找!原来的坊主方瑞跟巫真八部勾结,如今方家没了主心骨,正好可以下手。”

“是!师父放心,这事我知道怎么办!”

方家如今的里正方元,一心想要继承方瑞的话事人地位,可是看这个样子,似乎不太成功。

方家虽然是清风坊里的第一大姓,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以前是方瑞话事,那是因为他是坊主,手中有着不大不小的权力,再加上又生财有道,这个自然能让方家的人对他服服帖帖。

如今,方元只是个里正,没法给方家这么多人带来多少利益,想要在方家里一呼百应,自然就没有这么容易。

清风酒楼里,两人商量着该怎么办,还真的是把宁渊这态度全信了进去,把他这个坊主彻底一脚踹到一边,商量着怎么在清风坊里扩大制香生意。

直到两人商量妥当,要出门时,柳依依这才悄然溜出来。

宁渊问她:“袁家这个制香生意,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欸,上次看到这老家伙在吸香,我还以为是香火,如今看来,似乎又有点不像?”

“香火是要怎么收集?”宁渊问。

“香火就是要拜祭,虔心心诚,但是具体是怎么弄的?我也不甚清楚。大明神朝各处的城隍庙,土地庙,都是香火鼎盛。只是这些香火什么的,都只有传说,从来没见到过。”

那这个就相当于是另外一个世界似的,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修炼体系。

没能进到这个门槛里,当然就会一无所知。

就像是浩然正气,文道修行,也是一样。原身的秀才父亲就是多方寻觅,还是未能探寻到文道修行的奥秘,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修行法门,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入门。

甚至于连门开在哪里都不知道。

知识都是垄断的,更何况这些能够超凡入圣的修道法门,就更是牢牢把控在这些小圈子里头,不会流露出来的。

……

接下来的几天,宁渊一直忙着抄写清风坊户籍存档,然后挨家挨户核实,记录。

还顺便了解疾苦,为病榻上的病人安神定魂。

顺便收集一波愿力。

只是这一次,收集的效率就更低了,整个清风坊100多户人家跑下来,收集到的愿力,只有区区12点,还多半都是他和里正宋浩所在的区域。

在方家和袁家那里,基本上算得上是颗粒无收。

在袁家挨家挨户上门核实时,宁渊还留心观察,没看到制香的蛛丝马迹。

这个生意做的还真是够隐秘的,一点点口风都不漏。

要不是上次柳依依亲眼见到于掌柜那个修鬼道的家伙吸香,如今又从袁佟那里知道这么个制香的生意,他还真不知道这其中有这么一回事。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就像是爱丽丝进了兔子洞一样,平静的表面之下,有着太多的隐秘。

清风坊里,跟整个燎阳城一样,越发平静下来。

只是这其中的暗流涌动,宁渊都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

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宁渊终于把这个事给办完。附带着也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发现。

瘟疫,开始消退了。

整个清风坊里,除去那些已经死的人,如今还染疫躺在床上的病人,并不算多。

并且看这个情况,能够恢复过来的可能性还蛮大。

瘟疫蔓延,这些普通的百姓,没有医药可言,都是凭着一条命,硬扛着。

没扛下来的,就死。活下来的这些人,那就是扛过来的。

与从衙署抄录的户籍存档相对比,整个清风坊,这段时间因瘟疫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数。

足足将近有一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