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尘封之心

张居正抓耳挠腮,后悔没有跳章讲解。

讲这劳什子“玄武门之变”,引得皇帝问起建文帝,真是不该!

张居正无法回避,只能答道:

“臣在文渊阁查过不少史籍,国史不见此事记载。”

“历史从来都是胜者书写,建文帝所终,不见记载,也是意料之中。”朱翊钧嗤笑道:

“朕想听张先生讲讲,史籍遗漏之笔。”

张居正手捻长须“呃……这个嘛,陛下为何要听这些?”他犹豫不定。

朱翊钧说道:

“张先生但讲无妨。”

张居正知道难以回避,清一下嗓子,缓缓说道:

“先朝故老相传,当日靖难之师攻入京师,建文帝削发为僧,披着袈裟,从暗道出宫,云游四方,浪迹天涯。”

朱翊钧兴趣大增。

“也就是说,靖难之师未能找到建文帝?”

他前世读过不少关于建文帝的史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张居正喜好历史,平日休沐,遍访前朝遗老遗少,据说收集了不少前朝故事。

朱翊钧看着眼前这位历史活辞典,好奇心爆棚,正好可以对史上疑案,探知一二。

张居正沉吟片刻,说道:

“正统年间,有人发现云南邮壁之上,有人题奇诗一首。

其中“沦落江湖数十秋”一句,引起一位御史注意。

这位御史反复读诗,通体毛骨悚然,断定此诗作者,很可能是建文帝。

御史立刻派人明察暗访,始知题诗者,乃是一位老僧。

御史便将其请到堂上。

老僧人见了御史,坐地不跪,叹息曰:‘吾之将死,欲归骨故园’。

御史再问,乃答是建文帝,

御史大惊,遂驿入京师宫内,验明正身,从此杳无音信,不知所终。”

朱翊钧听完,浑身汗毛耸立,不免唏嘘。

一个正宗的九五之尊,手中江山,说没就没了。

可见天授皇权的说辞,都是原来哄骗众生的鬼话。

更可悲的是,建文帝仓皇出逃,那些满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文武大臣何在?

他们大多数最终都做了墙头草。

他们的准则,无非就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升官发财我自为”。

朱翊钧说道:

“云南邮壁上的题诗,张先生必有收录吧?不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张居正点点头:

“老夫记得,抄写陛下进览。”

张居正铺纸研墨,挥毫写下建文帝这首诗:

沦落江湖数十秋

归来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今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张居正写完,双手呈上。

朱翊钧细细读完,恍若隔世。

他本来就隔世而生。

皇家无亲情。

超级巨大的利益,足以碾压人之常情。

张居正见皇帝蹙眉凝思,叹息道:

“失位之辞,观之为戒,皇上不必在意。”

朱翊钧缓过神来,说道:

“以史为鉴,自当深思,这年代,尽节之臣殊为难得啊。”

张居正点头称是。

朱翊钧说道:

“张先生随后替朕草拟诏书,可在南京建表忠祠,祭祀徐辉祖、方孝孺等尽节之臣,在建文朝其它尽节诸臣家乡,建告祠庙祭祀,并颁布《苗裔恤录》,对其后裔抚恤。”

张居正一惊,颇为狐疑。

建文旧事过去多年,新帝为何突然出此之策?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满脸不解,眼中掠过揶揄之光。

张居正瞬间顿悟。

皇帝做出如此决定,乃是诫勉众臣,要臣子做铮铮铁骨的尽节之臣,而非……墙头草。

张居正心中异常诧异。

九岁皇帝学史,融会贯通,从玄武门之变,联想到建文帝,再到祭祀尽节之臣。

这是何等长远的视野,何等宽阔的胸襟啊。

张居正暗藏心中的怨怼块垒,一下被冲龄皇帝的博大冲垮。

他忽觉心中敞亮不少。

臣之一生,能在一个明君手下为臣,乃是天赐幸运。

张居正瞬间觉得眼前的皇帝,变得高大伟岸起来。

但愿我遇到百年一出的明君!

张居正暗自祈祷。

他是一个抱负远大的人,自从进入朝廷中枢,一直身怀济世救民之心,想让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眼前这个九岁皇帝,让他看到实现理想抱负的希望。

朱翊钧安排完建文朝尽节之臣的追抚之事,见张居正眼中流光溢彩,满含激情,便知自己的决策,引起了元辅的共鸣。

朱翊钧无法判断张居正所思所想。

但他明白,自己刚才的决策和话语,触动到张居正内心激情澎湃的那个点,触发了张居正心中尘封已久的善。

嗯,这很好嘛。

张居正起身道别:

“陛下为建文朝尽节之臣平反昭雪,臣万分钦佩。

此诏一出,必当振奋尽节之正气,抑制无道之歪风,实乃上策,臣这就去草拟诏书。”

张居正恭恭敬敬退下。

朱翊钧长吁一口气。

能让张居正心服口服,殊为不易。

这朝三大人物高拱、冯保、张居正,都非寻常之辈、等闲人物。

这三个人用得好,我万历一朝,便会有个绝佳开局;用不好,则几败俱伤。

朱翊钧当下驾驭这三位世间高人,只能在三人之间,反复横跳,用不服制约不服。

最终驱使他们为我所用。

朱翊钧在文华殿讲读之时,李太后带着慈宁宫的全部人手,迁居乾清宫。

乾清宫原班夫人、牌子赶紧上前迎接。

李太后轻车熟路,选了朱翊钧那间采光充足,空间宽敞的寝室。

乾清宫资深老牌子自作聪明,多嘴说道:

“太后娘娘,这间屋子,是陛下寝室,娘娘可否另选一间?”

话音未落,李太后怒喝道:

“掌嘴!”

“啪——”

早有慈宁宫的牌子上前,猛抽乾清宫资深牌子一个大嘴巴。

挨了打的老牌子,噗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

“太后娘娘饶命,太后娘娘饶命啊。”

李太后不惊不怒,淡淡说道:

“看看你们在皇上这里,都惯成什么样了。一个牌子,也敢这样跟哀家说话,拉出去,杖他二十。”

乾清宫的一干人,吓得大气不敢出。

两个慈宁宫的牌子,神气活现噘着嘴上前,拖住那人,毫不客气拉出寝殿。

殿前广场上,一阵板子抽打的声音传来。

老牌子哀嚎声,撕人心肺,吓得乾清宫太监、宫女直哆嗦。

李太后说道:

“你们这些在皇帝身边的人,一个个没个好样儿,要是带坏皇帝,杀你们算是便宜,诛你三族,都不为过。”

乾清宫的太监、宫女,以前伺候隆庆帝,经常经常能见到李太后。

平日里李太后从来没有给乾清宫的宫女、太监甩过脸子,深受宫中下人赞誉。

他们一直认为李太后是个温柔体贴的人。

她今天是怎么了?

此时此刻,寝殿外打板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被打之人嚎叫渐渐弱下来。

再打下去,岂不是要闹出血光之灾?

李太后似乎毫不在意。

她怒火正旺,转眼死死盯住乾清宫的管事夫人,喝道:

“你过来,跪下!”

所有人一惊,全部噗通跪下。

---------

Ps.关于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师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

朱棣登极,是为明成祖。

建文帝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或被杀,或流放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