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赐乐业人

这一抓自腕至指,伸得笔直,老和尚好似一条灰龙,龙影飞空,龙爪急舞,劲道凌厉至极。

老僧使得,正是少林绝技【龙爪手】。

天下擒拿功夫千千万,【龙爪手】可称天下第一擒拿技法。

张江见他身为僧人,如此霸道,轻哼一声,也双手成爪,【九阴白骨爪】就要使出。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龙爪手】狠,还是【九阴白骨爪】辣。

“住手。”少林寺山门内,陡然传出悠扬洪亮的声音,好似惊雷般让人振聋发聩。

竖眉僧人,立时停下脚步,他控制力之强,可见一斑。

所有僧人齐齐对着声音传出方向合十行礼:“阿弥陀佛,见过苦乘禅师。”

来人正是上代少林方丈,已年逾八旬的苦乘禅师。

他因火工头陀之乱,主动卸去方丈之职,传位心慈后,在达摩堂苦修佛法,任首座,不管寺中俗事。

苦乘缓步走出少林寺大门,轻叹口气:“心寂,快三十年了,你们火气怎么还这么大?”

刚才出来的几位老僧,对张江出手的,是罗汉堂首座心寂,另外几位,领头的正是年近六十的少林方丈心慈。

二十年前和火工头陀交手的达摩堂弟子,大多是几人的师兄弟,他们之间感情甚笃,

被头陀杀害的苦智禅师,正是他们师父。

加之心字辈继位后,少林寺封山闭寺,寺内防微杜渐下,气氛更加压抑,心胸自然开阔不起来。

“阿弥陀佛,我等有负师伯教诲,愿受责罚。”心慈,心寂等人齐齐合十告罪。

苦乘是仅存的苦字辈高僧,又是上代方丈,寺里僧人无不对他十分敬重。

“善哉善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看可在寺中成立心禅堂,除了心慈仍为方丈,其他心字辈僧人,都去堂内修身养性。”

张江见苦乘独自决定十来位僧人下半生命运,不由对他另眼相看。

这些人里,六十岁左右的也就罢了,几位年龄小的,才四十来岁。

心字辈高人无一人敢反驳,纷纷合十走回寺内。

等心字辈高人都走了,苦乘又对天字辈,无字辈僧人教导几句,让他们一一回寺。

张江正要上前拜见,那头发微卷的少年。陡然匍匐到苦乘禅师面前,不断狠狠磕头:“小子金成材,真心拜入少林寺出家为僧,望高僧成全。”

“阿弥陀佛,少林寺,不收异教徒。”苦乘禅师只瞥了一眼,好似认出他身份。

“大师,儒家《春秋》有言,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

我已入华夏,怎能说是异教徒?”金成材不服气,抬头大声争辩。

“听闻几十年前,你们趁乱在汴梁建立赐乐业人寺庙,

还围绕寺庙建立挑筋胡同,定期去那上香,研习教义,不是异教徒,是什么?”苦乘禅师声音虽轻,话语却不容质疑。

张江心下讶异的同时又了然,怪不得这小子头发微卷,原来是赐乐业人。

嗯,少林寺不收他没什么。

“可是,我爷爷……。”金成材还要再说,被苦乘禅师一袖子拂下台阶,并盯着他柔声道:“以后别来了,安安稳稳在汴梁生活。”

跌下台阶的金成材,捏紧了拳头,他根据祖父和父亲描述,已经认出了老僧,

三十多年前他就是少林方丈,他说不行,那拜入少林,完全无望!

他躺在地上,不断用拳头,捶打地面,打得手上鲜血淋漓,也不肯停。

“让施主见笑了。”苦乘禅师,对张江合十笑道。

“不敢,少林寺不愧是天下武学正宗,何人不向往,晚辈张江,拜见苦乘禅师。”张江拱手行礼。

“我刚刚匆匆一看,施主好俊的功夫,你真是来少林论道的?”苦乘禅师确认道。

“当然,除了论道,其他什么也不做。”张江眼中闪过奇异光芒。

“施主请,我这把老骨头,陪你们年轻人过两招不行,若真是论道,倒是可以讲两句。”苦乘禅师自嘲。

“禅师请,您过谦了,我看您身子骨,那是老当益壮。”张江伸手请他先走。

两人走进少林寺后,有小沙弥上前,缓缓关上寺门,独留金成材在烈日下哭泣。

苦乘禅师将张江带到达摩堂内一禅室,喊来天鸣和尚给他们端茶倒水。

老禅师根据张江武功猜测,他的道家修为必定不低,说是让天鸣在一旁服侍,其实是提携他。

天鸣对这一切自然看得清。

他奉上香茗后,张江和苦乘禅师,各自阐述自己对佛道两教的理解。

很快张江就察觉不对劲,眼前老禅师,对佛家理解,远超常人,达到了一种超出他意料的境界。

张江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苦乘禅师,自二十几年前,卸去方丈之位后,在达摩堂不习武艺,只专心研习浩瀚佛经。

单论佛法,他在历代少林方丈中,可位于前列。

不然心字辈高僧,也不会这么听他话,只因他们都知晓,苦乘禅师佛法精深。

张江以自己阅读的诸多道家典籍,和后世奇思妙想为根基,与他讨论了两个多时辰,依旧不占得一丝上风。

苦乘禅师对张江也不由另眼相看,要不是这二十几年来,他皓首穷经,对于张江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根本不能一一回答。

两个多时辰后,天鸣和尚再次给苦乘禅师和张江添茶。

此时已是下午申时,老和尚毕竟年龄大了,没吃午饭,又不断说话,不喝点茶根本吃不消。

禅室内,心慈方丈也到了,他见苦乘师伯没吃午饭,有点不放心,

来了以后,先诧异于两人真在论道,接着他被两人的话语吸引,一直没走。

此刻,苦乘禅师抿了口茶,缓缓总结道:“世界万物俱是虚幻,六祖慧能有诗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有通过持戒、禅定,才能消除烦恼和执着,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越。”

张江摆摆手:“大师此言差矣,天地万物俱是道,

活计安闲,日日风月为真宰,心无挂。

静听猿啼,似诉无生话。一味清凉,眼底无纤芥。光明大。

内外辉辉,如托虚空界。

心无挂碍,方能得大自在。

只有顺应自然、回归本真,通过来吐纳、冥想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