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提问,驾驭AI:提示词从入门到精通
- 程希冀
- 1618字
- 2024-09-02 14:52:40
AI大语言模型是怎么炼成的
构建AI大语言模型的过程就像是打造一座金字塔。首先,你需要大量的“石块”——在这里,这些“石块”就是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有各种来源,包括书籍、新闻文章、学术论文、网站,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帖子。这些文本数据就像是金字塔的基石,为模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然后,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工具——深度学习算法。这个算法就像石匠,“石匠”用工具和技巧把这些“石块”雕刻成适合建造金字塔的形状。在AI大语言模型中,这个“石匠”是神经网络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可以从大量文本数据中学习语言的模式和结构,从而学会理解和生成语言。
让我们先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在深度学习中,模型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学习一些输入数据,然后使用这些数据做出预测或决策。在预测的过程中,如果系统发现自己失误了,它会使用新学到的知识调整自己的“参数”。在AI大语言模型中,这些参数可以理解为模型理解和生成语言的“规则”。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虽然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理解。假如某个模型使用汉语文本“我爱你”进行训练,该模型发现“我”后面的文字是“爱”,于是了解到汉语的主语后面有可能接着动词。于是,它修改相应位置上的“参数”为“开”,使得后面遇到类似情况时,模型生成的文本会更倾向于输出一个动词。相反,如果修改相反位置上的“参数”为“关”,模型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阻止模型生成的是动词。模型对外表现出的行为,就是通过这些参数来进行控制的。
那么,这样一个大语言模型是如何炼成的呢?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
数据收集
构建AI大语言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大量文本数据。如文前所述,这些文本数据可以来自各种资源,包括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文章、网站,甚至是社交媒体上的帖子。这些文本数据就像原材料一样,为模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模型训练
收集到数据后,下一步就是训练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模型会阅读所有文本数据,并尝试学习语言的模式和结构。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模型在尝试理解语言的“规则”。
训练模型的一个常用方法是使用一种称为自监督学习的技术。在自监督学习中,模型会被给予一个输入(如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并被要求预测一些输出(如这个句子的下一个词)。通过这种方式,模型可以学习到语言的各种模式,如词语的顺序、语法规则,甚至一些更复杂的概念,如讽刺和比喻。
训练过程中,模型的参数会被不断调整,以便更好地从数据中学习。如果模型预测一个句子的下一个词是“狗”,但实际上下一个词是“猫”,那么模型的参数就会被调整,使得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模型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这个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且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的参数会被调整数万亿次,直到模型能够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输出结果。
结果
训练完成后,我们得到的是一个能够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AI大语言模型。当我们给模型一个问题或一段文本时,它可以生成一段连贯、有意义的回答或文本。
然而,虽然这样的模型在处理语言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它也有局限性。例如,它不能理解现实世界的最新动态,也不能理解人类的情感和经历。它只是一个机器,一个被训练来理解和生成语言的机器。
总的来说,AI大语言模型是通过从大量文本数据中学习和理解语言模式,然后又通过大规模的计算和优化,最终才得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算力(也就意味着需要消耗大量财力)。
近几年,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量的增加,AI大语言模型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AI大语言模型的能力随参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例如,2024年4月Meta公司(原Facebook公司)发布的Llama3最大支持4000亿个参数,而ChatGPT-4据说拥有1.8万亿个参数!这些参数就像金字塔的细部结构,它们决定了模型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具体方式。
但是,无论模型有多大、多强,它们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它们都依赖于大量文本数据和强大的深度学习算法。就像每座金字塔,无论它有多么壮丽,它的基础都是那些被石匠精心雕刻的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