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收了吗?”
李善长询问李存义。
“没错的,这个宋慎看来真的有意大哥。”
李存义信誓旦旦。
李善长随后又赠蛾鬟两人给宋慎,这次宋慎未收。
李善长知道还不够,复赠蛾鬟六人,通宝千钱,宋慎方受之。
宋慎领回宋府后,他的屁股再受家主左右鞭打,一阵狼哭鬼嚎后,宋濂便让六美女在府上账房领了一些钱,遣散回家了。
唯有一位蛾鬟不愿意离开。
她姓上官,名柳,无表字。
“早年有家产,战乱后逃难家产被抢,我上官一家九口人,死的死,病的病,只剩父母小妹尚在,后北征募兵,讨伐虏庭,父征战已走两年不归家,母终日以泪洗面,哭瞎了眼睛,小妹还需补贴,小女便迫于生计,做了丫鬟。”
惨。
确实惨。
上官柳这番话可信程度有多少,宋慎不知道,但是宋慎发现上官柳善算筹数学,这倒是一项拿得出手的好技能。
“这样吧,我向我爹请示,你就在宋府做一员管帐先生吧。”
“感谢大人!”
上官柳大喜。
自古收起礼办其事投其足,李善长这次送房送美人,宋慎皆收下,这个消息倒没有闹出多大的风波,但是也被传播出去,已经有人开始说宋慎投入李善长怀抱的话了。
“看来子畏已经入其门下,朕多一耳目也。”
朱元璋听闻消息,暗道棋子已下。
《大明律》继而修纂。
宋慎最需要的是正名五刑。
笞,杖,徒,流,死。
此五刑基本社会通用,上到朝堂,下到县乡。
“笞刑五等,笞打十卞到五十下,每十下为一等相加减。乃基底之刑,家族以下皆要规范。”
“记。”
高逊志准备纸张,开始书写。
“杖刑五等,杖打六十下到一百下,每十下为一等相加减。同为基底之刑,县乡以下皆要规范。”
宋慎摩挲下巴,说道。
“善。”
高逊志附和。
“徒刑三等,罚苦役一年杖打六十下,二年杖打八十下,三年杖打一百下;每打十下及罚苦役半年为一等相加减。此为朝之刑役,涉及劳役问题,你与王贵元,张米顺认真研究一下。”
“子畏尽可放心,徒刑可严可宽,皆看掌握力度,容我沾墨。”
高逊志笔墨捻了捻,慢慢按照自己想法书写。
“流刑咱们也分三等,流放二千里为一等,二千五百里为二等,三千里为第三等,都要杖打一百下,其中每五百里为一等相加减。”
流放之刑,用的不多。
虽然不是五刑核心,但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节。
“还有一点,日后平定鞑子后,以长城内外为分界,迁出长城外民,罪行严重直接充军。”
宋慎告诉高逊志加上这条。
充军之刑,明初只有去边境屯田的说法。
然明制充军之律最严,犯者亦最苦。
“这一点倒是有先见之明,鞑子明年可能便覆灭了,待我大明抵达长城时,到时这条直接就能用。”
高逊志开玩笑说道。
“好了,再分死刑两种,一种是绞,一种是斩。”
“除死刑绞、斩之外,要设凌迟,用来处决一些大逆不道的罪犯。”
“凌迟?那“剥皮萱草”放置在哪一条?”
“莫要打趣,剥皮萱草作为独立刑法,放在治贪罪首位,凌迟仍然算在五刑。”
而宋慎又注明十恶。
大恶有十种:称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此放在五刑下。
“此律比以往前朝律法,确实更加简洁明了,但是内容上宽厚却不如宋律。”
高逊志翻阅整理的《大明律》未添加的原始文本,语重心长地说道。
宋律以充军流放之刑成绩最为卓著,但起义甚多。而律法中时刻引入的恻隐之心,散见于各条,贯彻宋律。
“呵,你以为我不希望律法宽正利民的道理?奈何陛下不喜,他总想着苛严可肃清国民风气,若真是这样,历朝历代的律法为何都以宽和为主?但是呢,咱们陛下既然要咱们怎么怎么做,做臣子的就莫要违背了。”
张米顺回答,好几个人也是赞同高逊志。
与高逊志相同,这次编纂的十五人中,有半数都是以儒学修自身,在他们眼里,这本《大明律》既是他们的成果,也是他们认为的“失败品”。
原本,原始文本被宋慎送去给朱元璋看。
结果朱元璋自己跑过来了。
宋慎便献上原始文本供朱元璋检查。
“《大明律》便是起教化作用,李相国说我重典选用太多,视为“暴”或为“桀”。但愚民无知,如果在刑律本条下就注明了宽大怜悯之令,愚民一定会轻视刑律而犯法,那这《大明律》颁布发行,就无意义了。”
朱元璋简单看完原始文本,叹息一声。
在洪武帝的心里,只有让臣民能看懂,并且贯彻后少犯错的律法,那就是好律法。
“陛下倡明刑罚是为了辅助教化。治理乱世,所以刑法不得不重。治理和平之世,刑罚自然应该轻一些,刑罚要随时代治乱时轻时重。”
“子畏所言甚是。”
朱元璋闻言,颇为赞同。
“其实这番话并不是臣最先说的,而是翰林高逊志高士敏之言。我终究年龄尚浅,管见所及,高士敏所言透彻,他之才,胜微臣十倍。”
宋慎准备将高逊志引荐给朱元璋。
“你说的那个高逊志现在人在哪里?”
如果真的有才,朱元璋也准备好好提拔一番。
随后,高逊志觐见朱元璋。
“陛下,臣便是高逊志。”
高逊志朝宋慎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
这个时期的高逊志,和朱元璋还未见过面,他只是被应荐入的翰林院。
“高逊志。”
朱元璋听过宋濂说过高逊志有才,但是当时朱元璋没注意,只是将他分派到了翰林院。
没想到朱元璋随便从翰林院抓来修法典的两个人,竟然有一个是能人。
“我曾听一个隐士说过,人若不追求功利了,篷庐一所,草席一张,就足以安眠睡觉。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那种人,竟然不主动来找朕,真是险些让朕丢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