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解剖(“锦鲤”考研中医综合系列丛书)
- 宋宇轩主编
- 9913字
- 2024-09-05 11:01:55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试题
一、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第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医“戾气学说”提出“瘟疫”的病原是( )
A.天地间别有的一种异气 B.天地间的热毒邪气
C.六气化火内生 D.湿热之毒化火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因中疠气的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统称,当自然界环境急剧变化之时,疠气易于产生和流行,其伤人则发为疫疠病。明·吴又可在《瘟疫论·原序》中提出戾气“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故A正确,B、C、D错),指出疠气是有别于六淫的一类外感病邪。
好大一个“坑” 疠气和六淫均是外感病!
考点拓展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5)转化性:证候性质可转化。
真题再现:(2007N111X)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
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 B.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
C.多从肌表或口鼻侵入 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
答案:BCD
自命题:不属于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
A.相兼性 B.传染性 C.转化性 D.季节性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阴阳转化”的是( )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阴阳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变。如果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亢,对另一方制约太过;或阴阳双方中的一方不及,不能制约对方,则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彼此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则会导致疾病产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为“制约太过”(故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动极则静,阳极反阴”均属于阴阳转化。
考点拓展 阴阳消长两种形式的原因:①互为消长,对立制约。②皆消皆长,互根互用。
真题再现:(2016N122X)属于阴阳互根关系的是( )
A.阳在外,阴之使 B.阴在内,阳之守 C.无阴则阳无以生 D.阴盛者胜之以阳
答案:ABC
自命题:阴阳消长的形式有( )
A.互为消长 B.皆消皆长 C.自和平衡 D.交合感应
答案:AB
3.《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体现的原则是( )
A.土虚木乘 B.木旺乘土 C.母病及子 D.子盗母气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五行学说中五行的生克异常。“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指肝病易传脾土,造成脾胃系统的损伤,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传脾属木旺倍克脾土,即木旺乘土(故B正确)。土虚木乘是指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克伐(A错)。母病及子、子盗母气是五行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C、D错)。
考点拓展 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相关部分原文。
(1)母病及子病情浅:邪挟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
(2)子病及母病情重: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一“页”知秋 泄泻-肝郁乘脾证的治法与选方
(1)治法:抑肝扶脾。
(2)选方:痛泻要方。
真题再现:(1999N002A)下列不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
A.呼、笑、歌、哭、呻 B.筋、脉、肉、皮毛、骨
C.青、赤、黄、白、黑 D.角、徴、商、宮、羽
E.酸、苦、甘、辛、咸
答案:D
自命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体现的是( )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相乘 D.相侮
答案:B
4.肝与脾在生理上的协调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气机的升降 B.血液的运行 C.津液的代谢 D.营卫的生成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肝与脾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肝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有助于脾;脾气健运,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则肝有所藏。肝脾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故B正确)。肺与肝的关系以体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为主要作用(A错)。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两个方面(C、D错)。
考点拓展 肝与脾的关系
(1)疏泄与运化互用、藏血与统血协调(十版教材)。
(2)饮食消化、血液运行(七版教材)。
一“页”知秋 逍遥散的功用及主治
(1)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真题再现:(2015N005A)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答案:C
自命题:肝与脾的关系是( )
A.饮食消化 B.血液运行 C.水液代谢 D.阴阳互资
答案:AB
5.气化的基本形式是( )
A.气的升降出入 B.脏腑功能的激发和维系
C.精气血津液的运行和布散 D.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细节考查。考点为气化的概念。气化是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表现为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生成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基本形式是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故D正确)。气的升降出入是气机的基本形式(A错)。脏腑功能的激发和维系精气血津液的运行和布散是气的生理功能(B、C错)。
好大一个“坑” 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气化是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
考点拓展 元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和决定体质类型、抗病能力等。
(2)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等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基础。
真题再现:(1992N075B)元气的主要功能是( )
A.推动作用 B.营养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答案:A
自命题:下列关于元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睡眠有关 B.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C.走息道以行呼吸 D.以三焦为通道,循行全身
答案:BD
6.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规律,足太阴脾经交接的经脉是( )
A.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阴肺经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经络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之间首尾衔接,气血由中焦水谷精微化生后,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下接手阳明大肠经,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交,下接足太阴脾经,后注入手少阴心经下接手太阳小肠经,后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目内眦,在足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相交,下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流注复达于手太阴肺经(故A正确,B、C、D错)。
考点拓展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2)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腹、胸中。
真题再现:(2004N010A)下列哪组经脉的循行均通过其经别到达头部( )
A.手太阳与足少阴 B.手少阴与足太阴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手太阳与足太阳
E.手太阳与足阳明
答案:B
自命题:下列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不正确的是( )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头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向腹、胸中
答案:C
7.痰饮与瘀血致病的共同点是( )
A.阻滞气机,影响血行 B.阻滞气机,蒙蔽清窍
C.阻滞气机,影响新血生成 D.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因中痰饮与瘀血的致病特点。痰饮可随气流行全身,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气血运行;瘀血为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会影响、加重气机郁滞,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故痰饮和瘀血致病的共同点为阻滞气机,影响血行(故A正确)。阻滞气机,蒙蔽清窍为痰饮的致病特点(B错)。阻滞气机,影响新血生成为瘀血的致病特点(C错)。阻滞气机,损伤脉络为结石的致病特点(D错)。
好大一个“坑” 痰饮的致病特点要和湿邪的致病特点进行对比: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病多缠绵难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考点拓展 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肺、脾、肾、三焦的生理功能。
(3)易于蒙蔽心神。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
(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一“页”知秋 狂证-痰热瘀结证的治法及选方
(1)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
(2)选方:癫狂梦醒汤。
考点重现 此题曾于2021N084B考查痰饮的致病特点,于2021N085B考查结石的致病特点。
真题再现:(2013N128X)痰饮的致病特点有( )
A.阻滞气血运行 B.影响水液代谢 C.易于蒙蔽心神 D.病证变幻多端
答案:ABCD
自命题:痰饮致病,患者可出现梅核气,是因为( )
A.痰饮阻滞气血运行 B.痰饮易于蒙蔽心神 C.痰饮变化多端 D.痰饮影响水液代谢
答案:A
8.影响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与血的盛衰变化 B.津与精的盛衰变化
C.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D.阴液与阳气的盛衰变化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疾病虚实转归的概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双方相互交争,当邪正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达到主要与次要矛盾方面互易其位的程度时,则疾病的虚实性质亦会发生转变(故C正确,A、B、D错)。
考点拓展 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相搏的胜负决定是否发病。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1N008A、2023N008A考查真虚假实,于2022N008A考查虚中夹实。
真题再现:(2010N022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
A.脉有力无力 B.舌质的老嫩 C.语声的高低 D.怕冷的轻重
答案:D
自命题: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正邪相搏的胜负决定是否发病 B.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C.正气不足一定会发病 D.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答案:C
9.下列各项中,不适宜“以补开塞”的是( )
A.脾虚腹胀 B.气虚便秘 C.气郁胀满 D.血枯经闭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养生与防治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以补开塞的适应证。以补开塞,即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固涩方药或具有补益、固涩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治法,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气郁胀满是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属实证,不宜采用以补开塞的治则(故C正确)。脾虚腹胀是由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A错);气虚便秘因气虚大肠传送无力所致(B错);血枯经闭因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所致(D错);三者的病机均为虚损不足所致,故治疗时应采用以补开塞的治则。
考点拓展 扶正祛邪运用原则
(1)攻补应用合理,即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
(2)辨清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证,应根据虚实的主次与缓急,决定扶正祛邪运用的先后与主次。
(3)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真题再现:(2013N013A)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 )
A.扶助正气 B.祛除邪气 C.攻补兼施 D.先补后攻
答案:D
自命题: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是( )
A.扶正用于虚证 B.祛邪用于虚证 C.扶正不留邪 D.祛邪不伤正
答案:ACD
二、B型题:82~105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A、B、C、D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口 B.舌 C.喉 D.齿
82.《灵枢·忧恚无言》所说的“音声之机”是指( )
83.《难经·四十四难》所说的“户门”是指( )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藏象学说中器官的别称。舌的主要功能是司味觉、表达语音,故《灵枢·忧恚无言》中说“舌者,音声之机也”(故82题选B)。《难经》将饮食消化吸收排泄的七道门户称为“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故83题选D),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口为脾之窍(A错)。喉为肺之门户(C错)。
考点拓展 器官别称相关经典原文补充: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
真题再现:(2014N081B)胆为( )
A.元神之府 B.精明之府 C.中精之府 D.孤府
答案:C
自命题:《灵枢·忧恚无言》所说的“音声之扇”是指( )
A.口唇 B.舌 C.喉咙 D.齿
答案:A
A.经络的气血偏盛 B.经络的气血逆乱
C.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D.经络的气血衰竭
84.《素问·厥论》所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的病机是( )
85.《素问·诊要经终论》所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的病机是( )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经络病机。巨阳即太阳,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故足太阳经的经气逆乱,则气血循经上涌而致头重肿胀;其下行之脉合腘中,贯腨内,其经脉逆上则下虚,故足不能行走,甚则发为眩晕跌仆,昏不知人,故为经络的气血逆乱(故84题选B)。太阳脉经气衰竭时出现的生命临终现象如面色㿠白、抽搐、汗淋漓不止等,为经络气血衰竭(故85题选D)。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亢进(A错)。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常累及所络属的脏腑及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C错)。
考点拓展 经络气血衰竭相关原文
(1)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2)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3)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4)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5)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6)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真题再现:(2011N010A)《灵枢经》所谓足阳明“气盛”的表现是( )
A.足不收胫枯 B.胃中寒胀满 C.身以前皆热 D.身以前皆寒栗
答案:C
自命题:根据《素问·诊要经终论》之“少阴终者”,则( )
A.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 B.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
C.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 D.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
答案:B
三、X型题:106~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06.下列选项中,体现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
A.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B.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
C.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阴阳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基本内容中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互相斗争、互相制约的作用,若阴阳双方一方过亢,对另一方制约太过,会出现“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故D正确);若阴阳双方中一方不及,不能制约对方,则会出现“阳虚则阴亢”“阴虚则阳亢”(故B正确)。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属于阴阳互根(A、C错)。
考点拓展 考点阴阳对立制约相关代表性原文
(1)《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2)《类经附翼·医易》云:“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4)《管子·心术上》云:“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真题再现:(2012N122X)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为( )
A.相互交感 B.无限可分 C.相互转化 D.互根互用
答案:BC
自命题:“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体现了( )
A.阴阳转化 B.阴阳交感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互根互用
答案:C
107.以五行生克乘侮表现病情轻重,正确的是( )
A.五行相生中,子病犯母重 B.五行相生中,母病及子重
C.五行相克中,相侮病情重 D.五行相克中,相乘病情重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五行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故A、D正确)。
考点拓展 相乘相侮相关原文拓展
(1)相侮传变病情浅:所胜,我所克也。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2)相乘传变病情重: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
真题再现:(2014N003A)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
A.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 D.其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
答案:D
自命题:“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体现了( )
A.五行相侮 B.五行相乘 C.母病及子 D.子病及母
答案:B
108.下列关于三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决渎之官 B.传化之府 C.孤之府 D.原气之别使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三焦的别称。三焦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为脏腑之最大,故有“孤府”之称(故C正确)。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故称为“决渎之官”(故A正确)。三焦也是一身之气上下运行的通道,故《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故D正确)《素问·五脏别论》中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也,此受五脏之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故B正确),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好大一个“坑” 六腑中,除了胆,都有一个别称——传化之府。
考点拓展 六腑别称
(1)胆:中正之官,中精之府,中清之腑,清净之府。
(2)胃:仓廪之官,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
(3)小肠:受盛之官。
(4)大肠:传导之官。
(5)膀胱:脬,州都之官,津液之府。
(6)三焦:决渎之官,中渎之官,孤府,原(元)气之别使。
真题再现:(1992N073B)三焦为( )
A.元神之府 B.精明之府 C.中精之府 D.血之府 E.孤府
答案:E
自命题:下列关于三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受盛之官 B.决渎之官 C.孤府 D.传导之官
答案:BC
109.肺和脾的生理功能均有的是( )
A.宗气的生成 B.津液的输布 C.血液的化生 D.精的生成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肺和脾的生理功能。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津液代谢两方面,其中气的生成主要指宗气的生成,津液代谢包括津液的输布与排泄(故A、B正确)。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C错)。肾藏精,脾化生的后天之精可以充养先天之精使之生化不息,故精的生成主要与脾、肾有关(D错)。
考点拓展 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心与脾:血液生成;血液运行。
(2)肺与脾:津液代谢;气的生成。
(3)肝与脾:疏泄与运化互用;藏血与统血协调。
(4)肾与脾:津液代谢;先天后天相互资生。
(5)脾与胃:水谷纳运协调;阴阳燥湿相济;气机升降相因。
一“页”知秋 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久咳不止,气短而喘,咳声低微,咯痰清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或见面浮肢肿,舌淡苔白滑,脉弱。
真题再现:(2014N124X)脾与胃的关系表现为( )
A.藏泄相济 B.升降相因 C.燥湿相济 D.纳运相得
答案:BCD
自命题:肾与脾的关系表现为( )
A.气的运行 B.血液生成 C.先后天相互资生 D.津液代谢
答案:CD
110.受营卫相互协调关系影响的是( )
A.体温调节 B.汗液排泄 C.昼精夜寐 D.防御能力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细节考查。考点为营气与卫气的功能。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营属阴,卫属阳,由于机体内部的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协调,故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故A正确)和汗液分泌(故B正确),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故D正确)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若营卫二者失和,则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寐”(故C正确),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考点拓展 营卫二者失和的表现
(1)恶寒发热。
(2)无汗或汗多。
(3)昼不精,夜不瞑。
(4)抗病能力下降而易于感冒等。
真题再现:(2010N125X)卫气的生理功能是( )
A.护卫肌表,防御邪侵 B.走息道以司呼吸
C.温养脏腑、肌表和皮毛 D.调控腠理开阖,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ACD
自命题:营卫失和可出现( )
A.恶寒发热 B.无汗 C.抗病能力下降 D.汗多
答案:ABCD
111.下列关于经脉循环交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交接于拇指 B.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外眦
C.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交接于足大趾 D.足少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胸中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经络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与交接部位。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之间首尾衔接。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于食指端(故A正确)。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目内眦(故B正确)。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于足大趾端(C错)。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于胸中(故D正确)。
好大一个“坑” 小肠经、膀胱经为目内眦;三焦经、胆经为目外眦。此点易进行对比考查,背诵时需重视,做题时需看清。
考点拓展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1)肺经与大肠经:食指。
(2)胃经与脾经:足大趾端。
(3)心经与小肠经:小指。
(4)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5)心包经三焦经:无名指。
(6)胆经与肝经:足大趾丛毛处。
真题再现:(2002N123X)十二正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
A.手指端 B.胸腹中 C.头面部 D.足趾端
答案:AD
自命题: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在哪里相交接( )
A.无名指 B.足大趾丛毛处 C.足大趾端 D.食指
答案:C
112.下列各项中,受体质因素影响的是( )
A.疾病转归 B.病机从化 C.病邪易感 D.证候类型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体质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是正常人体的生理特殊性,体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的不同(故A、B、C、D正确)。
考点拓展 体质相关内容
(1)体质与养生。
(2)体质与病因:对于感染某些病邪有重要意义。
(3)体质与病机:影响病机从化;影响疾病和证候的倾向性;影响疾病传变。
(4)体质与辨证论治:因人制宜,辨证施药等。
真题再现:(2006N113X)根据“因人制宜”原则,临床诊治疾病时应考虑患者的( )
A.性别 B.年龄 C.体质 D.生活习惯
答案:ABCD
自命题:阳虚阴盛者,多从寒化,属于( )
A.体质影响发病与证候倾向性 B.体质影响病机从化
C.体质影响疾病传变 D.体质影响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答案:B
113.会造成耗气的是( )
A.暑热邪气 B.悲哀过度 C.劳力过度 D.过食肥甘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因中的六淫、劳逸失宜及饮食失宜。暑热之邪,均属阳邪,易损伤津液,气随津泄而致津亏气耗(故A正确)。悲则气消,过度悲伤易伤肺,导致肺气损耗、肺失宣降(故B正确)。过度劳累易损耗脾肺之气(故C正确)。过食肥甘易聚湿生痰、化热(D错)。
考点拓展 七情内伤相关原文补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考点重现 此点曾于2022N084B、2022N085B和2023N114X考查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真题再现:(2002N124X)因痰而引起的病变有( )
A.癫狂 B.瘰疬 C.积聚 D.阴疽
答案:ABCD
自命题:哪种情绪会导致气消( )
A.恐 B.悲 C.喜 D.怒
答案:B
114.下列属于治则的是( )
A.既病防变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三因制宜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养生与防治原则的细节考查。考点为治则内容。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则具体包括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故B正确)、调整阴阳(故C正确)、调理脏腑、调理精气血津液及三因制宜(故D正确)等。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A错)。
考点拓展 预防原则与治疗原则包括的内容
预防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治疗原则(治则):正治与反治;扶正祛邪;治标和治本;调整阴阳;三因治宜等。
真题再现:(1996N127X)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是( )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答案:ACD
自命题:下列体现正治的是( )
A.实则泻之 B.塞因塞用 C.热者寒之 D.热因热用
答案:AC
115.下列属于内火的是( )
A.阳盛化火 B.阴虚火旺 C.邪郁化火 D.五志化火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火热内生的概念和分类。火热内生,即内火,内热,有虚实之分。阳气过盛,功能亢奋,必然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从而导致伤阴耗津,即阳盛化火(故A正确),又称“气有余便是火”。津液亏虚,阴气大伤,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阳亢化热化火,虚热虚火内生,即阴虚火旺(故B正确)。邪郁化火主要包括外感六淫病邪,郁滞从阳化热化火及病理性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郁而化火(故C正确)。五志过极化火,指由于情志刺激,影响了脏腑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或亢逆,气郁日久则可化热,气逆自可化火(故D正确)。
考点拓展 火热内生原因:阳盛有余,阴虚阳亢,五志化火,气血壅滞、病邪郁结,郁而化火所致。
真题再现:(2016N129X)“火热内生”的原因是( )
A.阳盛有余 B.阴虚阳亢 C.病邪郁结 D.气血郁滞
答案:ABCD
自命题:内火致病,可见( )
A.壮热 B.烦躁 C.颧红 D.脉浮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