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试题

一、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第37~81小题,每小题2分;共144分。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素问·疏五过论》所说的“尝贵后贱”可导致“脱营”,其影响因素是( )

A.体质差异 B.气候变化 C.社会环境变更 D.地域环境变更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基经典原文考查。考点为整体观念中社会环境对人体病变的影响。此题的“尝”字作“曾经”之意,曾经是大富大贵之人突然没钱没势产生的疾病,与什么有关呢?是社会地位等发生了改变,故归结为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故C正确,A、B、D错)。

好大一个“坑” “尝贵后贱”可致“脱营”,“尝富后贫”可致“失精”,此为经典原文记忆的易混淆点——B型题高频考点。

关于中基经典原文考查的题目,在复习时需要对原文想表达的意思有正确的理解,并与知识点标题进行对应,知道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归在这个标题下面。此类理解要“从果推因”,才能不跑偏,千万不要硬往某个方向套,中医本身是个“圆”,过度的推理解释可能会让我们钻牛角尖,比如有同学说自然环境发生海啸等,让有游艇的富豪一夜之间财产全无,所以能归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不可以的!

考点拓展 体现人与社会环境统一性的部分原文

(1)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

(2)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

一“页”知秋 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大量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气少息微,大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或舌淡,脉微或芤或散。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1N001A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于2023N106X考查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真题再现:(2006N001A)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下列除哪项外,均对人体产生影响( )

A.季节气候变化 B.昼夜晨昏变化 C.地区方域不同 D.饮食偏嗜不同 E.阴居以避暑

答案:D

自命题:《灵枢经》所提出的“子午流注针法”,体现的是( )

A.人的精神对形体的影响 B.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答案:C

2.与“阳胜则阴病”病理变化相关的是(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交感互藏 D.阴阳相互转化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阴阳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基本内容中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的意义在于防止阴阳任何一方亢盛为害,以此维持阴阳的平衡。若阴阳双方中的其中一方亢盛,则会对另一方制约太过;反之,若一方不及,不能制约对方,则两者之间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彼此动态关系被破坏,便会导致疾病产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即指制约太过(故A正确,B、C、D错)。

好大一个“坑” 阴阳之间的关系是极容易混淆的点,阴阳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白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考试中往往容易考查理解性的知识点。

考点拓展 阴阳的特性:①普遍性。②相关性。③规定性。④相对性。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每年必考,应重点记忆并理解。

真题再现:(2003N001A)“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答案:E

自命题: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不包括( )

A.相互转化 B.无限可分 C.不可反称 D.相对可变

答案:C

3.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者,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 )

A.抑强 B.扶弱 C.泻子 D.补母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五行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五行相生关系传变。五行相生关系传变表现为母子关系的病变,即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相克关系传变表现,即相乘、相侮。“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中“泻子”指一脏之实证,不仅可以泻除本脏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规律,通过泻其子脏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故C正确)。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D错)。抑强、扶弱,适用于五行相克关系传变(A、B错)。

考点拓展 五行相生相克的治法

(1)相生传变治法基本原则:补母、泻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木生火等。

(2)相克传变治法基本原则:抑强、扶弱。

治法:抑木扶土、泻火润金、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等。

一“页”知秋 心火亢盛证的辨证要点: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吐衄、尿赤与实热证并见。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考点除五行胜复尚未考查过外,每年必考,应重点记忆并理解。

真题再现:(2007N004A)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答案:C

自命题:下列各项中,体现“抑强扶弱”治则的是( )

A.培土制水法 B.滋水涵木法 C.泻南补北法 D.佐金平木法

答案:ACD

4.依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面始焦,发始堕”的原因是( )

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藏象学说中肾藏精的主要生理效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故C正确),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B、D错),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A错),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好大一个“坑” 此考点关于男子和女子的原文中有一些相似的点,均为考试易考的点,在背诵时要注意鉴别,重点记忆,不要记错!

考点拓展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男子肾精的变化的论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速记口诀 男人捂肾遛羊起劲,女五羊剁椒六皆白。

一“页”知秋 阳明病证的分类及辨证要点

(1)阳明经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2)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腹满硬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迟。

(3)两者共见:发热、汗出、苔黄等里热证。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9N004A和2023N003A考查肾的生理功能,于2017N109X和2018N004A考查肝的生理功能,于2021N109X、2022N004A和2022N109X考查六腑的生理功能,除2020年外,几乎每年必考,考生注意理解。

真题再现:(2008N006A)《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则( )

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B.肾气衰,发堕齿槁

C.肝气衰,筋不能动 D.肾脏衰,形体皆极

答案:B

自命题:《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六八”的表现是( )

A.肾气衰 B.肝气衰 C.阳气衰竭于上 D.肾脏衰

答案:C

5.“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载津 C.气能行津 D.气能摄津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细节考查。考点为气能行津理论的具体运用。气能行津是指气能推动和调控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气的功能正常则津液代谢正常;若气虚则津液代谢障碍,进而生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若要消除这些病理产物及其产生的病理影响,常常将利水湿、化痰饮的方法与补气、行气法结合,“治痰先治气”即是气能行津的具体应用(故C正确,A、B、D错)。

好大一个“坑” 考生做题时要看清楚谁是主语,且“载”侧重于承载,如人骑马,马去哪人就会被带到哪。“行”侧重于推动,如遇到“不动、黏稠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推动。

考点拓展 气与津液的关系:①气能生津。②气能行津。③气能摄津。④津能载气。⑤津能化气。

一“页”知秋 痰证的辨证要点: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苔腻,脉滑等。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2N110X考查气与津液的关系,于2022N005A考查血汗同源。

真题再现:(2006N009A)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津血同源

答案:A

自命题:对于津液流失的患者,治疗时适当加入补气药是因为( )

A.津能生气 B.津能载气 C.气能摄津 D.气能行津

答案:C

6.奇经八脉中,与精冷不育证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经络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奇经八脉中督脉的功能。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肾主生殖,故督脉主司生殖功能,特别是男子生殖功能,历代医家对男子精冷不育,常以补督益肾法治之(故B正确,A、C、D错)。

考点拓展 督脉的生理功能

(1)统率一身之阳经,调节全身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3)与肾气相通,主生殖功能。

一“页”知秋 督脉的主治概要

(1)脏腑病。

(2)失眠,健忘,癫痫,昏迷,发热,中暑,惊厥等神志病及热病。

(3)头痛,眩晕等头面五官疾病。

(4)头项、脊背、腰骶疼痛,精冷不育,下肢痿痹等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8N112X考查奇经八脉的别称及功能。

真题再现:(2007N121X)督脉病证的表现有( )

A.赤白带下 B.疝气 C.癫疾 D.风痫

答案:CD

自命题:下列有关督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督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B.督脉调节阳经气血

C.督脉主生殖功能 D.督脉可反映脑、髓的功能

答案:BCD

7.依据《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的原因是( )

A.伤寒 B.伤风 C.伤湿 D.伤暑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六淫致病特点之暑邪。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散”指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出现气虚发热。故《素问·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故D正确,ABC错)

考点拓展 暑邪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③暑多夹湿。

一“页”知秋 暑淫证的辨证要点:有夏季感受暑热病史,发热、汗多、口渴喜饮、心烦、气短疲乏、尿黄等症。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每年必考,应重点记忆并理解。

真题再现:(2008N013A)暑邪为病,烦渴、气短、乏力,是由于( )

A.暑为阳邪,易损肺气 B.暑应于心,耗气伤血

C.暑多夹湿,易困脾气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答案:D

自命题:暑邪为病,身热不扬、四肢困重,是由于( )

A.暑邪多侵袭人体下部 B.暑多夹湿

C.暑为阳邪 D.暑性升散

答案:B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焦气化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 )

A.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B.水谷受纳腐熟障碍

C.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D.糟粕传化排泄障碍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三焦的功能。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全身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在肺、脾、肾等脏腑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三焦水道不利,肺、脾、肾等脏腑输布调节津液代谢的功能则难以实现。因此,又把津液代谢的协调平衡状态,称作“三焦气化”。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利,可导致津液代谢失调,全身水液代谢障碍。(故C正确,A、B、D错)

考点拓展 参与津液输布的脏腑

(1)脾气散精以输布津液。

(2)肺通调水道而行水。

(3)肾主水。

(4)肝调畅气机以行水。

(5)三焦决渎为水道。

一“页”知秋 三焦辨证传变原文,《温病条辨》云:“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于上焦,终于下焦。”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1N114X考查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

真题再现:(2016N007A)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

A.经络 B.腠理 C.三焦 D.脉道

答案:C

自命题:六腑之三焦的生理功能是( )

A.运行津液 B.受纳水谷 C.运化水谷 D.通行元气

答案:AD

9.热病过程中,热邪里结,阴液受伤,应选择的治则是( )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本后治标 D.标本兼治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养生与防治原则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基本治则中的治标治本。热病过程中出现热邪里结,阴液受伤,此病热邪里结为本,阴液受伤为标,故属于标本并重,应选的治则为标本兼治(故D正确)。治标与治本包括缓则治本、急则治标和标本兼治(C错)。其中,治本一般对慢性疾病或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A错)。治标一般对疾病过程中出现急重症状的情况有指导意义(B错)。

考点拓展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概念

(1)急则治标:指标病危急时,先治其标,标病缓解再治本病。

(2)缓则治本:指病势缓和,病情缓慢时,先治其本,本病愈而标病自除。多用于慢性疾病,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或病势向愈,正气已虚,邪尚未尽之际。

一“页”知秋 营分证的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无苔,脉细数。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考点曾于2019N114X、2023N084、2023N085B考查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于2021N009A考查标本的举例。

真题再现:(2008N002A)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体现的治则是( )

A.辨病论治 B.急则治标 C.因时制宜 D.升清降浊

答案:C

自命题:慢性疾病中、后期伤阴,则应养胃滋肾属于( )

A.缓则治本 B.急则治标 C.先治本后治标 D.标本兼治

答案:A

二、B型题:第82~105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A、B、C、D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涎液 B.唾液 C.胆汁 D.泪液

82.由肝之余气所化生的是( )

83.由肾之精气化生的是( )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藏象学说中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可以促进胆汁泌泄。胆汁,又称“精汁”,由肝之精气化生汇聚而成。《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故82题选C)唾由肾精化生。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足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分泌津液而出则为唾(故83题选B)。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A错)。泪从目出,由肝精、肝血经肝气疏泄于目而化生,有濡润眼球、保护眼睛的功能(D错)。

考点拓展 与“气”相关的脏腑

(1)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气。清气与水谷精气合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合为一身之气。后天之气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宗气的生成。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依赖肺气宣降以输布全身,肺的生理功能所需水谷精微,故又依靠脾气运化以成。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

(2)肾藏精,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肾精充则元气足,肾精亏则元气衰。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7N084、2017N085B、2018N109X和2020N082、2020N083B考查五脏的系统联系。

真题再现:(2004N113X)胆汁的生成与排泄异常,可导致( )

A.胃失和降 B.脾失健运 C.肝失疏泄 D.肝升太过

答案:ABC

自命题:A.生气之源 B.生气之主 C.气之本 D.气之根

1.脾为( )

2.肾为( )

答案:1.A 2.D

A.怒 B.喜 C.悲 D.恐

84.依据《灵枢·本神》,“肝气虚”则( )

85.依据《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 )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中医哲学及原文考查。考点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五志。《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故84题选D),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素问·调经论》云:“血有余则怒(故85题选A),不足则恐。”

考点拓展 与情志相关的经典原文

(1)(心)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2)(肝)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3)(肾)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4)(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一“页”知秋 不寐-心胆气虚的治法及选方

(1)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2)选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真题再现:(2006N005A)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

A.心气 B.宗气 C.心阴 D.心神 E.心阳

答案:D

自命题:根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 )

A.息利少气 B.笑不休 C.虑无所定 D.腹胀飧泄

答案:D

三、X型题:第106~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06.下列各项中,属于病机内涵的是( )

A.病位 B.病性 C.病因 D.病势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机内涵。由于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故“证”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故A、B、C、D正确)。

好大一个“坑” 对于概念性的分类,考查很少,属于考频较低的考点。类似的考点在整个中基章节中,除去考过的已经不多了,可在复习的时候好好准备,如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阴阳的特性与归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一身之气、病因的概念、发病的基本原理、未病先防等。

考点拓展 治病不应只着眼于“病”的异同,还应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如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含病机在内的缘故。课本中辨证论治这一节中也明确提到“病机的内涵中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证是以病因命名的,包括了病因、病位和病性。但证的概念又不局限于此,证是阶段性的病理概括,还包含了疾病的发展趋势,综合起来就是病机。明白了病机,也就是证的内涵,才能确定相应的治法。因此辨证论治中就是辨病机的内涵。

真题再现:(2013N121X )下列各项中,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有( )

A.对症治疗 B.同病异治 C.异病同治 D.因病选方

答案:BC

自命题:久泻脱肛与子宫下垂,治疗时都可用升提中气的方法,体现了( )

A.同病异治 B.塞因塞用 C.异病同治 D.寒因寒用

答案:C

107.下列各项中属于六腑气机运动规律的是( )

A.以降为顺 B.以升为用 C.升中寓降 D.降中寓升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六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以六腑而总论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故A正确)。其在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也有着吸取水谷精微和津液参与全身代谢的作用,总体是降,降中寓升(故D正确)。

考点拓展 六腑相关理论

(1)《素问·五脏别论》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

(2)六腑生理功能:受盛传化水谷。

(3)六腑生理特性:泄而不藏,实而不满。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7N108X考查六腑的生理特性,于2019N108X、2021N108X和2023N108X考查脾的生理特性。

真题再现:(2004N004A)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 )

A.解剖形态 B.所在部位 C.阴阳属性 D.经脉络属 E.功能特点

答案:E

自命题:下列关于六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腑病多实,六腑宜泻 B.可以受盛与传化水谷

C.具有实而不满的特性 D.具有满而不能实的特性

答案:ABC

108.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焦如沤”描述的是( )

A.受盛化物 B.化精微,奉生身 C.泌别清浊 D.泌糟粕,蒸津液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三焦生理特性。“中焦如沤”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之作用和形式的形象描写与概括,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故D正确),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故B正确),莫贵于此。”小肠主受盛化物(A错),泌别清浊(C错)。

好大一个“坑” 在复习时,六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和三焦辨证要进行对比记忆。

考点拓展 三焦相关部分原文

(1)上焦如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治疗: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中焦如沤: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治疗: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3)下焦如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治疗: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真题再现:(2004N013A)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若雾露之溉 B.主气之升发

C.通行宗、营、卫三气 D.元气之别使

E.主宣发肃降

答案:A

自命题:根据《灵枢·营卫生会》,关于下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B.“别回肠,注于膀胱”

C.“泌糟粕,蒸津液”D.“熏肤、充身、泽毛”

答案:B

109.肝藏血功能失常的病机变化是( )

A.肝血不足 B.肝气郁结 C.肝火上炎 D.血不循经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藏象的细节考查。考点为肝生理功能失调的病机。肝不藏血的病机:①肝气虚弱,收摄无力(故A正确)。如《丹溪心法·头眩》云:“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②肝火亢盛,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故D正确)。③肝阴不足,不能凝敛血液于肝脏,反而虚火内扰,引起出血。

考点拓展 肝的生理特性:①肝主升发。②肝为刚脏。③喜条达恶抑郁。④体阴用阳。

一“页”知秋 肝血虚的辨证要点:眩晕,视力减退,肢体麻木和血虚症状。

真题再现:(1991N124X)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主要为( )

A.三焦水道失于通利 B.肺宣发肃降功能障碍

C.肝疏泄功能失调 D.脾运化功能障碍

答案:ABCD

自命题:肝的生理特性有( )

A.肝为脏腑阴阳之本 B.肝体阴而用阳 C.肝主升发 D.肝喜润恶燥

答案:BC

110.下列各项中,属于卫气功能失常表现的是( )

A.汗出异常 B.血行障碍 C.寤寐异常 D.发育障碍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卫气功能。卫气虚弱,调节腠理开阖失职,可见无汗、多汗或自汗等症状(故A正确)。卫气循行与睡眠也有密切关系。卫气行于体内,人便入睡;卫气自睛明出于体表,人便醒寤。若卫气循行异常,则可导致寤寐异常(故C正确)。血行障碍与宗气功能异常有关(B错)。发育障碍与元气功能异常有关(D错)。

考点拓展 营卫之间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营卫失和,则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因抗邪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一“页”知秋 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8N110X、2019N005A、2019N110X、2020N110X、2021N005A和2023N110X考查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于2018N005A和2020N005A考查气的基本知识。

真题再现:(2010N125X)卫气的生理功能是( )

A.护卫肌表,防御邪侵 B.走息道以司呼吸

C.温养脏腑、肌表和皮毛 D.调控腠理开阖,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ACD

自命题:下列关于营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B.“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C.“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D.“下走气街”

答案:AB

111.津液的功效有( )

A.滋润孔窍 B.充养血脉 C.滑利关节 D.滋养脑髓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精气血津液神的细节考查。考点为津液的功能。津液的功能:①滋润濡养,津的性状较清稀,以滋润作用为主,布散于体表能滋润皮毛肌肉,输注于孔窍能滋润鼻、目、口、耳等官窍(故A正确)。液的性状较为稠厚,以濡养作用为主,灌注濡养脏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故D正确),流注骨节,使关节滑利(故C正确),屈伸自如。②充养血脉(故B正确),津液渗入血脉,化生血液,并起着濡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

好大一个“坑” 看清楚,问的是津液,而不是单纯的“津的作用”!

考点拓展 津液的功能:①滋润濡养。②化生血液。③调节阴阳。④排泄废物。⑤运载作用。

一“页”知秋 津液亏虚证的辨证要点: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等。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2N082B、2022N083B考查津液的区别,于2018N111X考查津液的概念,于2021N111X考查津液的排泄。

真题再现:(2011N126X)下列选项中,符合液的功能的有( )

A.润养肌肉和孔窍 B.滑润关节 C.濡养脏腑和脑髓 D.充养血脉

答案:BC

自命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津的功能有( )

A.润养肌肤、孔窍 B.润养脏腑 C.滑利骨节 D.充养血脉

答案:AD

112.足少阴肾经在循行中所联系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 D.膀胱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经络学说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经络循行联络脏腑器官。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然谷穴),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大钟穴),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再向下络膀胱(故D正确)。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故C正确)和膈肌,进入肺(故B正确),沿喉咙,夹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故A正确),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一“页”知秋 (1)足少阴肾经主治概要:①头和五官病证: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②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③经络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足少阴肾经联络脏器:膀胱、舌根、肾、喉、肺、心、肝。(舌根生猴费心肝)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21N006A考查肾经循行,于2019N006A和2021N112X考查胃经循行,于2019N111X考查三焦经循行,于2022N006A考查腹部经脉的分布规律,于2018N006A、2020N006A和2020N111X考查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真题再现:(2011N127X)循行于口唇的经脉有( )

A.任脉 B.足阳明经 C.冲脉 D.督脉

答案:ABCD

自命题:足少阴肾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络( )

A.肾 B.膀胱 C.喉 D.舌根

答案:ABCD

113.下列选项中,与“寒从中生”相关的临床表现有( )

A.尿频清长 B.痰涎清稀 C.恶寒肢冷 D.大便稀溏

考题解剖 此题属于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机中的内生五邪。寒从中生于临床常见面色㿠白,畏寒喜热,形寒肢冷(C错),手足不温,尿频清长(故A正确),涕唾痰涎稀薄清冷(故B正确),或泄泻(故D正确),或水肿。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象沉迟,或筋脉拘挛、肢节痹痛等症状。

好大一个“坑”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常一起考查,考生易混淆,记忆的时候注意对比。

考点拓展 外寒与内寒的区别与联系:内寒以虚为主,外寒以寒为主可兼虚。外寒侵犯人体损伤阳气,可导致阳虚;素体阳虚则易感寒邪而致病。

一“页”知秋 寒淫证的辨证要点:恶寒肢冷,局部冷痛,舌苔白润,脉紧或迟无力。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7N114X、2022N114X和2023N113X考查津伤化燥的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于2018N008A和2020N115X考查火热内生的形成原因。

真题再现:(2000N012A)“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 )

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 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

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 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

答案:D

自命题: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寒性收引的选项有( )

A.脉紧 B.屈伸不利 C.头身疼痛 D.无汗

答案:ABCD

11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燥的是( )

A.肺阴不足,干咳少痰 B.胃阴不足,舌红少津

C.大肠津亏,大便干结 D.小肠液亏,小便黄赤

考题解剖 此题为病因病机的细节考查。考点为病机中的津伤化燥。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而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如以肺燥为主,还兼见干咳无痰(故A正确),甚则咯血;如以胃燥为主,可见食少、舌光红无苔(故B正确);如以肠燥为主,则兼见便秘(故C正确)等症;若心火下移小肠,可致小便黄赤、灼热疼痛(D错)。

考点拓展 内燥与外燥的区别和联系:外燥多发病于秋,易伤肺;内燥由于全身脏腑组织功能失常,津液亏少所产生,可以发生在各脏腑组织,以肺、胃、大肠多见。但外燥与内燥,均以津液不足,无法滋润脏腑组织为特征,产生一系列“干、裂”。

真题再现:(2014N011A)易发生内燥病变的脏腑是( )

A.肺、胃、大肠 B.肝、肾、小肠 C.肺、肾、小肠 D.脾、肾、大肠

答案:A

自命题:燥邪的致病特点是( )

A.燥为阳邪,其性炎热 B.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C.燥易伤肺 D.燥易扰心神

答案:BC

115.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强正气以养生防病方法的是( )

A.顺应自然 B.养性调神 C.避免邪气入侵 D.锻炼身体

考题解剖 此题为养生与防治原则的细节考查。考点为养生与防治。未病先防,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增强机体的正气,消除有害因素的侵袭,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其中扶助机体正气:①顺应自然(故A正确)。②调畅情志(故B正确)。③饮食有节。④起居有常。⑤锻炼身体(故D正确)。

好大一个“坑” 未病先防在教材中有两个小标题,“养生以增强正气”与“防止病邪侵害”应属于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考点拓展 防治病邪侵害:①避其邪气。②药物预防。

考点重现 自2017年以来,此点曾于2018N009A考查防止传变。

真题再现:(2014N014A)“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 )

A.早期诊治 B.扶正祛邪 C.未病先防 D.先安未受邪之地

答案:D

自命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防止病邪侵害以养生防病方法的是( )

A.形体锻炼 B.调摄饮食 C.药物预防 D.避其邪气

答案:CD